
各位投資者,大家下午好。
我們3月9日想和大家聊一下穩增長相關的一些闆塊和投資機會。雖然最近的行情不好,尤其是波動非常大,但其實一般大家買基金的時候,客觀來講都是大跌大買,小跌小買,連續上漲的時候反而要稍微小心一點,千萬别追高。是以,雖然整體行情可能比較差,從周一已經跌到周三了,大家心情可能都不太好。但是從走勢來看,大家看到下午跌得很快的時候買入的力量也比較強。是以短期來講至少我們對穩增長這個主題是不悲觀的。尤其是我們看到各個政策正在逐漸的發力,應該說穩增長正在從預期逐漸走向現實。
如果大家關心債券,大家會看到,其實3月9日債券出現了比較大幅的下跌,更多的應該說固定收益的投資者對于穩增長還是在逐漸認可的過程。隻不過A股的投資者可能更多的會有其他的一些判斷,或者說其他的一些顧慮,比如說地緣沖突的結果是否會影響到中國的一些關聯企業。中國的一些上市公司如果和俄羅斯做生意,會不會也被限制,就類似2018年當時對中興通訊包括後來對華為一樣,這個可能對于股民來說有更多的顧慮。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實穩增長相關的大多數闆塊都還是内需的一些闆塊,相關出口的海外業務其實相對來說很少。
我們先言歸正傳,先回到穩增長這個主題。首先和大家聊一下為什麼要穩增長。簡單來講,我們如果把穩增長解讀為穩定經濟增長速度的話,其實穩增長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今年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比較大。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分析宏觀經濟或者是分析相關的投資政策,一般的方法都是找領先名額。比如說我們分析一個變量,包括我們分析股市的一些情況,我們也要找到一個領先名額。領先名額第一是它要有領先性,如果我們是找到一個同步名額,比如我們就看行情,這是一個同步名額,那就沒意義了,它指導不了我們的投資,我們一般找領先名額。
如果說我們經濟給找一個代理變量,比如說PMI。PMI的領先名額我們一般找到的就是社融,也就是社會融資總額存量的同比增速。社融往往領先PMI大概半年左右,我們從2020年開始,整個疫情導緻國内放了很多水,或者說信用進入了一個極度寬松的狀态。如果定性的、定量的去衡量這些情況,那也就是我們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從2020年的疫情之後開始,開始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長。一直增長到什麼時候,一直增長到2021年的10月份。是以大家看到,從2020年一直到2021年,整個股市的行情表現都還是不錯的。但是2021年整個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已經見頂,開始逐漸的回落了。這說明我們其實在整個國内疫情控制得比較好,另外整個生産也恢複到一個正常的水準之後,其實是開始主動的去退出疫情期間的一些極度寬松的信用政策。
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在開始主動地去收水。水大概收到什麼時候?整個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到2020年的10月份一直回落,回落到2021年的九、十月份左右,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當時大概是10%,達到了這一輪收縮的一個最低點,之後就又開始了一輪擴張,我們目前應該說還是在社融擴張或者說信用擴張的周期裡邊。
按照這個去推測,如果是社融的低點,也就是去年大概十月份左右,往後推六個月,今年整個的經濟相對來說偏低的一個位置可能大概在今年的四月份。是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整體來講經濟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包括大家看去年的一些經濟的同步名額,從下半年開始,尤其是去年對于整個地産的一些比較嚴格的管理。我們看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整個地産包括拿地的資料,包括施工的資料,竣工的資料,都出現了非常快速的下滑。是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說今年上半年整體來講穩增長的壓力是很大的。
在這種情況下,穩增長有哪些手段?其實我們總量上來看手段主要還是要靠地産和基建。因為地産相關的産業鍊在目前國内的經濟結構裡邊的占比實在是太高了。地産不僅僅是房地産自己本身,它還牽扯到整個銀行的貸款,牽扯到整個信用的金融體系。另外,整個房地産産業鍊非常長,它既包括施工,施工可能又涉及上下遊的一些,包括鋼材,包括一些建築材料,後面可能還會涉及到一些工程隊、裝修隊。竣工之後,後面又涉及到家電,買家電,然後裝修。然後再到更上遊的,又涉及到比如說煉鋼的一些鐵礦石、一些煤炭,這些其實都和我們的地産息息相關。包括很多的生活用品的一些購買,其實和買房的行為也有很大的關聯性。整體來講,應該說地産在目前的經濟結構裡邊的占比仍然很高,是以我們一直希望經濟結構去轉型,去大力發展制造業,去發展我們的高科技的一些産業。
但是站在我們目前的這個時點,如果我們要達到像政府工作報告裡邊提到的全年5.5%的經濟增速,其實我們應該說,客觀來講整個的地産端應該說還是需要進一步去穩住,或者說進一步的扭轉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幅下滑的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地産之外還有基建,因為基建相對來說本身可控性比較強,基建業主的主體主要還是政府部門,施工的主體又是各個中央的企業,相對來說整個的控制力度比較強。另外,今年年初以來,應該說整個的資金是比較充裕的。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基建是今年一季度,尤其是上半年發力的一個重點的選擇。
我們站在目前時點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整個國内的經濟增長到底面臨着什麼樣的壓力和機會。首先,我們如果把穩增長狹義地了解為穩定GDP增速,GDP的構成主要就是三駕馬車,我們的出口、消費以及投資。首先看出口,我們從疫情以來已經延續了兩年出口的非常高的增長。包括大家看到前幾天披露的一到二月份出口的資料應該說仍然維持在一個比較強勁的水準。但是客觀來講,我們前面兩年整個出口的強勢主要來源于幾個原因。
第一就是在去年,尤其是疫情之後,歐美發達國家延續了極度寬松的貨币政策。而且不隻是極度寬松的貨币政策,還延續了非常積極的财政政策。包括像美國以直接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直接補貼,或者說直接給終端的消費者發放現金,讓他們去進行消費。在這種貨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積極的驅動之下,應該說2020年走出疫情以來,全球的總需求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進行擴張。
但是我們看到,今年應該說以美聯儲為代表的,主要是美國,包括英國,英國收縮的其實更早。今年應該說美聯儲加息已經是箭在弦上了,三月份的議息會議很有可能就會開始它的第一次加息,也是繼去年12月份宣布縮減購債規模之後,開始正式的進入它的整個一個加息的周期裡邊。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對全球的總需求造成偏負面的影響。
另外,我們前面兩年整個中國的出口的優勢,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國内的疫情控制得比較好。是以尤其是去年,全球疫情大爆發,全球的産業鍊受到負面沖擊的時候,國内的産業鍊沒有受到負面的影響,是以相對來說供應端我們又有産業鍊安全的優勢。但是回到今年目前時點,歐美的發達國家随着去年12月份開始奧密克戎毒株的流行,其實是加速了它們的群體免疫。尤其夏天之後,很有可能它們就會以更快的速度實作群體免疫,國内産業鍊的優勢也會受到偏負面的影響。
尤其是現在地緣沖突情況,這對中國的出口客觀來說也是偏負面的。是以今年上半年我們的出口可能還勉強能夠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增速上,但是到下半年有可能我們的出口就要面臨比較大的壓力。
我們再看消費,應該說今年國内一季度面臨的問題又是我們的疫情爆發的比較嚴重。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全國每天的新增确診人數客觀來講已經不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不論是元旦還是春節,我們整個疫情的管控其實對消費都造成了偏負面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消費它從來不是一個短期内能夠見效的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因為正常意義上來講,應該說消費是我們收入水準的一個函數,但是我們國内目前沒有太好的收入的公開資料可以去做一個領先名額。我們隻能通過其他的一些代理變量,比如說我們看中小企業的盈利情況。畢竟對于消費來講,其實它真正邊際的貢獻量主要在于我們的偏低收入的人群。因為你哪怕收入水準再高,你一天也就吃三頓飯,你也就買一個衣櫃、兩個衣櫃的衣服,你不可能說無限制的去進行消費。但是我們的偏中低收入的人群,他如果收入水準提高,他可以進行消費更新,甚至是他原來沒有的消費可以去進行,可以去嘗試或者說是去享受原來他的資金不足以去支撐的消費水準。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對消費造成提振。
但是我們看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增加值裡邊的中小企業的情況應該說是不容樂觀的。去年下半年,整體工業增加值的變化還可以,但是我們從細項來看,更多的是大型企業,尤其是很多國有企業貢獻的。其實去年下半年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相對來說經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去年又面臨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行,是以客觀來講,對于收入這塊也不樂觀。尤其是疫情的沖擊又是比較直接的,是以整體來講今年上半年應該說消費的壓力也很大,而且是偏負面的壓力。
我們再來看投資,投資主要分成地産投資、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同樣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行,應該說目前制造業投資的意願是不足的。包括大家可以看到,從十月份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回升以來,貸款應該說放的是不少的。但是大家看整個的貸款結構,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客觀來講都是不太盡如人意的。這也表明目前制造業應該說整個資本擴張投資的意願是比較低的,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漲得比較多,成本端的壓力很大,消費端又傳導不下去,是以其實很多制造業企業自己作為中遊,在裡邊承擔了很多的成本上升的壓力,是以制造業投資客觀來講也很難幫得上忙,甚至有可能拖後腿。
我們再來看地産投資。地産投資今年上半年大機率會繼續出現很大幅度的下滑。因為地産目前我們雖然看到了大量的政策已經出現了轉向,尤其是地方政府端,包括在房貸的一些限制上,在購房的支援上,應該說有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邊際放松。但是我們看到,第一是整個居民的購房意願還不足,包括我們從12月到1月整個信貸資料裡邊居民中長期貸款的資料應該說客觀來講也是不理想的。這裡邊居民的中長期貸款往往就對應房貸,其實也恰恰說明居民的購房意願其實是不足的,雖然我們整個政策的層面已經出現了轉向。
另外一方面,地産商尤其是民營地産商,資金鍊的壓力還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大家可以看到,今年包括去年12月以來,地産拿地的資料仍然是不理想的。尤其是很多地方在拿地的時候更多的是國企、央企在拿地,很多民營企業這個位置已經不想拿地了。是以這裡邊整個的地産投資出于慣性的原因,應該說今年整個一季度、二季度仍然有很大的下行的壓力,這是一個客觀的情況。
是以在目前時點,出口、消費、投資裡邊的制造業投資和地産投資都沒有太好的起色,尤其是地産投資又大機率要做出比較大的負向貢獻的時候,這裡邊其實一季度就隻能靠基建發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目前應該說還是比較看好整個基建闆塊的投資機會。
其實了解基建闆塊的投資者都知道,其實基建上一輪大的行情還是在2015年以前。你看基建指數的周線或者月線,基本是從2015年的下半年開始一直跌,一直跌到可能後面2017年左右有一波反彈,再後面可能2020年左右有一波反彈。但是後面整個走勢一直都是往下的,客觀來講已經跌了六七年,至少五六年的時間了。
在這種情況下,和2016年我們的基建投資見頂有很大的關系。畢竟我們整個的經濟結構要面臨轉型,是以其實從2016年、2017年之後,國家的戰略就是發展制造業。而基建整個機關資金創造的GDP其實邊際效應已經在逐漸的減弱了,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客觀來講整個基建闆塊的表現也就比較差。
但是我們看到今年基建應該說是穩增長的一個最主要的發力點。這裡邊原因我最開始也和大家講過:第一,它整個的投資主體是以我們的政府為主,相對來說可控性比較強。施工的主體也以我們的中央企業和很多地方性的國有企業為主,相對來說協調起來也比較容易。另外,整體來講和政府的協同性可能也會更強一些。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又恰逢一季度大多數的經濟增長點可能都會面臨熄火,甚至是像地産一樣出現拖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基建去穩定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成了必然的一個選擇。
尤其基建和地産一樣,它既可以解決經濟增長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就業的問題。尤其是這裡邊中小企業不景氣的話,其實今年有不少農民工返鄉就業的壓力會比較大,包括很多相對來說偏中低收入的人群,包括地産在上半年如果壓力仍然比較大,整個地産建築業這一塊相對來說就業的壓力也會比較大。
做基建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去對沖GDP下行的壓力;另外一方面,它同樣也能夠解決大量的就業,尤其是勞動人口的就業。是以,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說基建發力在一季度來講是一個不得不去做出的選擇。
我們看基建其實主要就看兩點:第一點是有沒有充足的資金,大概能夠安排多少資金;第二,有沒有足夠的項目,因為像去年相對來說基建的資金還可以,還算比較充裕。但是由于沒有充足的項目,是以導緻去年的基建的投資力度應該說是非常弱的,曆史以來都是屬于比較弱的年份,2021年。
站在今年2022年,首先對于基建的資金來源上,第一是我們去年有大概1.4萬億左右的專項債可以結餘結轉到今年使用。第二是今年财政又把專項債的發行節奏前置。到目前為止已經大概有1.8萬億以上的專項債發行,是以整體來講應該說有去年的1.4萬億結餘結轉和今年的1.8萬以上的前置發行的專項債資金,今年整個一季度客觀來講基建的“子彈”是非常充足的。
從全年的角度來講,應該說基建的主要資金來源主要就是幾塊,其實主要還是地方政府的自籌資金。除此以外,可能大概還有百分之十幾的預算内安排的資金。預算内因為今年财政是要實行積極的财政政策,尤其包括大家也看到,昨天提到央行把自己的一些利潤直接劃歸國庫,也就相當于把央行的留存利潤直接形成财政可用的資金,最後是要形成财政的實物工作量的。
而财政去托底其實主要就是兩塊:一塊就是搞建設,直接投資;還有一塊就是減稅降費,通過減稅降費的方式,相當于讓利于民,讓利于企業,讓企業和居民去投資和消費,通過這兩種形式。
今年整體來看應該說是雙管齊下的,包括我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重點提到了減稅降費的一些超預期的措施。但是另一方面,我們的财政部其實也表示今年要實行非常積極的财政政策。是以,從基建資金來源的角度來講,今年預算内的資金應該說沒有太大問題。
還有一塊就是銀行貸款,銀行貸款應該說也沒有太大問題。大家如果有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大家可能了解到,應該說今年信貸的任務下的是比較重的。但現在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其實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信貸名額,而是找不到資産,是以現在對銀行來講其實是有點資産荒。尤其是地産這塊不太景氣的話,銀行很多的資産或者說它的貸款和地産的關聯度都是比較高的,如果地産這塊沒有很強的需求,這一塊其實銀行客觀來講确實也很難找到其他相對來說質地抵押物(音)這樣相對來說比較優質的資産。是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應該說基建這一塊銀行貸款端的問題也不大,主要的問題就出在地方政府自籌的資金上。
自籌資金主要是幾塊:一塊就是專項債安排的資金,這一塊應該說一季度尤其是上半年“子彈”是非常充裕的。另外還有一塊就是來源于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又來源于土地出讓的收入。是以這一塊很多不看好基建的投資者更多的是對于資金來源裡邊的土地出讓收入是不樂觀的。它們的邏輯就是地産現在是不行的,對于整個基建的總的資金量是會有制約的。
這裡邊,我們站在目前時點,我個人認為其實主要的沖突不是總量,不是今年大概能有多少基建的總量,而是今年基建的節奏很有可能會前置,很有可能一季度就會出現非常快的,非常超大家預期的基建投資的體量。這一方面得益于一季度基建的資金是非常充裕的,“子彈”很充足。另外一方面,項目儲備也很充足,因為去年其實發改委和财政部也吸取了去年整個的基建資金形成實物工作量偏慢的教訓,是以應該說發改委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就讓各個地方政府開始提前儲備今年的專項債應用的項目。是以說提前半年去進行項目的儲備,曆史上來看這個準備時間也是非常長的。正常來講,一般是提前兩個月,最多提前三個月左右儲備項目,去年是提前半年儲備項目。
另外一方面,去年财政部有發文,專項債的項目資金可以進行靈活的資金用途的變更。如果有一些項目,比如說我當下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我的資金到位了,但是我項目準備還不充分,沒有辦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這個時候我可以通過資金用途調劑的方式,調劑成其他的項目,讓準備比較充分的項目獲得資金去形成實物工作量。是以應該說今年整個财政部在績效考核的次元,應該說對專項債會實行比較嚴格的績效考核。資金到位之後,必須要盡快的形成實物工作量。一方面,整個資金在上半年是比較充裕的。另外一方面,項目相對來說也還可以。是以整體來講,應該說一季度很有可能我們看到基建會出現一個爆發式的成長。而我們基建的闆塊又已經連續跌了六七年的時間了,是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會出現一波比較強的估值修複的行情。這是我們對基建的一個判斷。
具體到下半年,其實我們對整個的地産應該說也是不看空的,是以我們認為整個下半年很有可能地産投資的同比增速會逐漸回正,回到正常的地産投資的增長水準。是以下半年可能的土地出讓的收入提升了之後,對于基建資金的資金來源上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正向貢獻。是以,基建從節奏上來講,我們覺得可能是一季度、二季度相對來說會強一些。下半年可能要且走且看,重點要看下半年的資金來源問題。
地産正好倒過來,地産客觀來講應該說是上半年整體的壓力很大,尤其是一季度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越往後反而地産邊際改善的可能性是越大的。地産其實涉及很多的主體,地産之是以比基建複雜,就是說它整個傳導鍊條上有很多的主體。最頂層顯然是我們的國家政策。現在我們看到房租不炒,包括地産融資領域的三條紅線,客觀上來講都是不大存在松動的可能。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其實信貸政策應該說目前對于地産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放松。
其實從去年十月份開始,我們看到居民的房貸其實已經開始逐漸的放松了。這個放松展現在,第一是整個去年三季度你如果買房,面臨的問題是,第一,可能銀行房貸的額度已經沒有了;第二,銀行房貸的審批速度非常慢。但是從去年的十月份開始,整個情況就出現了扭轉。大家可以看到,尤其是在目前的時點上,你如果買房,整個房貸的審批和放款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短的話可能甚至一周、兩周左右的時間就能搞定,原來你可能要等一個月、兩個月左右才能夠等到貸款,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就是涉及到地方政府,很多因城施政。今年包括大家看到廣州市LPR加點的貸款利率整個加點已經降下來了,包括鄭州市現在整個的認房認貸也開始取消了。包括其他的很多的城市,有的是一線,有的是三四線城市,甚至一線城市也開始進行房地産相關政策的一些放松。這些我們其實在2020年、2021年也能夠看得到。但是我們在2020年、2021年看到這些地方政府采取一些放松的政策的時候,我們往往看到馬上就是糾偏。可能昨天政策剛剛放松,後面馬上檔案就收回去了,比如住建委開始發公告了,說不存在這樣的事情,馬上就被糾正過來了。但是你看今年大量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放松地産相關的一些政策,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比較大的糾偏的情況。是以客觀來講,這一塊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說也确實在逐漸的去放松對于居民購房的限制。
但是現在其實地産端主要的制約因素主要在兩塊:一塊是居民的購房意願不足。一方面,尤其是去年以來居民的收入水準受到了制約。另外一方面,整個房産稅包括去年下半年開始對于地産的一些很多偏負面的消息,尤其是有一些大型的民營企業已經出現了一些債券違約的情況,包括甚至有一些樓盤也都面臨着一些傳遞的壓力。是以現在很多購房者一方面是對房價沒有信心,覺得萬一以後房地産稅征收之後房價會不會大跌了,我現在會不會高位接盤了。另外一方面,也擔心我買的這個樓盤會不會有傳遞的壓力,這裡邊都影響了購房者的信心。但是曆史上來看,其實凡是通過政策性的,或者說是通過放松來刺激地産的情況,往往最後都還是能夠收到一些比較有效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房住不炒的底線其實也從來沒有被突破。再往後看,其實整個房價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分化,而不可能再維持單邊上漲的預期。其實房住不炒我個人的了解主要想打掉大家對于房地産永遠能漲的預期,但是你正常的購房需求,以及正常的房地産的買賣,這個從來都沒有說要限制,隻不過是有一些杠杆率比較高的地産企業可能受到三條紅線,包括其他融資方面的一些限制,或者是整個銀行的貸款額度可能差不多達到上限了,這個時候你想去貸款,貸不到款了。但是今年整體來講這一塊應該說是已經得到了放松。
另外一方面,今年還會通過保障房的形式來去對沖地産下行壓力最快的上半年的地産下滑的壓力。是以這個方面是整個居民購房意願的角度。第一,它不是一個快辦量,它是需要逐漸去見效的。第二,我們從曆史上來看,客觀來講,一般最後還是能夠見效的,隻不過有一個傳導的時間。另外一方面,地産商拿地的意願,客觀來講也需要傳導時間。因為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地産商預售款的監管可能是監管的太嚴了。正常來講,預售款的監管賬戶,正常你把充足的建設的資金留下就可以了,剩下的利潤按道理來說你是可以拿走的。但是現在有一些地方可能就是預售資金下來了之後,直接這個賬戶就不讓你去劃出資金了。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是這樣,它整個的預售房制度還有什麼意義?其實預售本來就是通過這種制度能夠加快地産商資金的周轉速度。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對地産商的資金鍊會産生問題。很多央企包括國有企業目前來講應該說問題不大。其實去年在地産壓力最大的時候,很多治理比較好的國有企業、央企其實也沒什麼壓力,壓力主要還是在民營企業。但民營地産占全國地産的總量大概占75%左右,大概占四分之三左右,這個體量是非常龐大的。
是以這裡邊現在第一方面是在整個國有企業并購民營地産商的并購貸款上,在整個資金風險名額的監管上,包括對于貸款的額度上都出現了放松。這是一種思路。還有一種思路就是保障房的形式。另外還有一些,目前也有傳聞,就是說預售賬戶的監管力度有沒有可能放松,這塊可能還要看相關部委的明确表态。但是我們再往後看,整個政策端對地産客觀來講都是越來越友好的。包括大家看限售限購的一些政策,包括看貸款的一些政策,其實都是在逐漸扭轉的。是以,整體來講,應該說地産壓力最大的時候很有可能是一季度。越往後,地産環比應該說是邊際改善的。二季度同比有可能還是不大行。但是三季度很有可能我們就能夠看到地産的同比的轉正,或者說快的話有可能在二季度的末期就能夠看到地産的相關的一些同比轉正的情況。
地産這裡邊就涉及到很多的産業鍊。首先是地産本身,我們覺得這裡邊有一些可能是杠杆率比較高的企業,可能還是會有偏負面的一些壓力。是以,地産商客觀來講應該說選股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而且客觀來講個别的企業有可能是有踩雷的風險的。是以地産商我個人覺得整體作為一個群體來講我是不看空的,是比較看好的。但是作為個體來講,相對來說選股的難度比較大。
我們這裡邊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地産上下遊的産業鍊,這裡邊一個就是建材,建材本身又分成傳統建材和消費型的建材。傳統建材主要就是水泥和玻璃。水泥下遊的需求可能大概三分之一是地産,三分之一是基建,還有三分之一是農村相關的一些建設。是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整個水泥的表現還可以,因為這裡邊有基建的預期。玻璃相對來說主要就是地産,大概下遊70%都是地産。但水泥和玻璃作為傳統建材,應該說它的特點就是說集中度比較高。比如說水泥和玻璃都是短腿的品種,水泥的運輸半徑大概就是四五百公裡左右,是以基本都是以區域型的銷售為主。
另外,本身它的單價又很薄,一方面是它儲存時間比較短,運輸的時間如果太長,運到了之後可能都沒用了。另外一方面,它本身的成本就很低。本身的售價就很低。是以這裡邊如果運輸的成本太高,就會完全失去成本的優勢。是以整體來講是一個短腿品種,區域集中度很高,全國的集中度大概要在60%左右。你想一想,作為區域性的品種,它區域的集中度其實就更高了。
玻璃也是一個短腿的品種,因為它相對來說運輸的難度比較大,長途運輸容易出現比較大的損耗。另外,也有單價比較便宜的特點。是以整體來講玻璃也是短腿品種,運輸半徑可能大概600公裡左右,是以也是一個區域集中度很高的品種。全國前五家的公司集中度大概在50%以上,也是一個集中度很高的行業。相比其他的一些周期闆塊,比如說煤炭,比如說鋼鐵,其實水泥和玻璃的集中度已經非常高了。集中度高的好處就是相對來說競争格局比較好,大家能夠通過停産的方式來挺價,來維持一個相對來說良性的競争。基本上是這樣。
另外,消費建材本身走的是成長股的一個邏輯。比如說像防水材料,最早防水材料相對來說市場是魚龍混雜的,市場的總量不大,可能大概就是幾百億的市場空間,最多到千億的市場空間。但是它裡邊的玩家沒有什麼太多大型的公司,前五家公司的集中度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前面幾年由于地産行業已經從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包括甚至現在進入青銅時代,各個開發商對于房地産産品的品質也越來越關注了。防水一旦出問題,對于地産商樓盤的口碑會造成巨大的負面的影響,是以地産商開始逐漸的重視防水材料。
但是防水原來大家都不重視,都是魚龍混雜、僞劣産品很多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優秀的産品就脫穎而出,迅速地擴大了市場佔有率。是以這裡邊這種消費建材更多走的是一個市場占有率提升的邏輯。在一個比較小的賽道裡邊,但是原來因為競争格局很混雜,沒有任何一個公司有絕對的優勢。但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需求端的驅動,由于地産商總包對于品質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相關的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于品質提出了更嚴格的一些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不約而同地促使其中的某一些龍頭公司迅速地脫穎而出,占有率快速的提升,其實它走的是一個成長的邏輯。
整體來講,應該說去年四季度是建材最黑暗的一個時刻,因為建材去年四季度面臨的問題第一是需求端,整個地産的需求很差。因為去年下半年開始,地産端的投資、施工、竣工都掉得很厲害,需求不行。資金流方面,有一些地産商現金流又出問題,債券都違約了,它對于整個上下遊供應商的占款就會很厲害,整個建材企業的一些應收賬款又面臨壞賬的壓力,這是第二種壓力。第三重壓力,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快速的上行。
這裡邊很多建材一方面是像水泥、玻璃,很多成本都是燃燒的成本。大家看到去年的電價,包括煤價上漲的都很快,尤其是煤價上漲得很快,成本端的壓力很大,是以去年四季度應該說是需求也不行,然後現金流還有應收賬款,還有風險,成本壓力又逐漸的增大,是一個最黑暗的時刻。
但是我們站在今年和去年四季度相比,整體來講應該說今年的PPI下行已經是一個趨勢了,包括3月9日我們看整個披露的PPI的資料,環比稍微有一些反複,但是同比也出現了大幅的下行。應該說整體來講今年PPI下行是一個大機率的事件,成本端的壓力會逐漸的緩解,可能沒有地緣沖突之前大家覺得緩解的速度會快一些,但是現在由于有了戰争的不确定性,尤其全球的能源價格又在上漲,成本端下行的速度可能會放慢,但是整體來講成本下行的方向是比較确定。
另外一方面就是需求端。地産二季度末左右開始很有可能就會出現同比的積極的變化。一季度有可能是地産最黑暗的時候,有可能整個地産負向的增速比去年的四季度還要大。到了二季度,有可能有環比的改善,也就是二季度比一季度稍微好一些。但二季度和去年的二季度的同期相比,可能還是不行,還是負向的增長。但是我們到了三季度,因為本身去年地産的下行就是從三季度開始的,是以三季度去年是一個低基數。我們到了三季度,很有可能地産同比的一些資料有可能就要逐漸轉正了,環比的資料有可能我們逐月、逐季度都是在逐漸的好轉。是以地産整體來講,到了下半年很有可能就不錯了,這個對建材來講,它的需求端包括它的資金鍊相對來說都會有很大的改善。
是以對于地産産業鍊相關的一些标的和基建正相反,基建有可能就是一季度包括二季度爆發力會比較強,但是到了三四季度反而要擔心總量上會不會受到比如說地方政府隐形債務的一些制約,會不會受到土地出讓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這些資金來源的制約。全年不一定有很大的總量,但是一二季度會爆發式的增長,這是基建闆塊的特點。
地産産業鍊的一些特點反而是一二季度有可能壓力比較大。從業績的角度來說,可能一二季度壓力比較大,到了三四季度有可能會好一些。但是本身周期闆塊,一般業績最差的時候往往是股價的低點,股價的底部往往是領先業績的底部,有可能領先兩個季度,也有可能領先一個季度,這個都不确定。
包括大家看建材,其實建材的低點大概是在去年的12月左右,是以其實從去年12月就已經開始走地産修複,包括基建的預期了。建材裡邊因為它的水泥包括一些管材本身和基建是高度相關的,是以本身也算是一個基建相關的标的。當然,客觀來講,它本身裡邊真正純的基建的标的比較少,基建純的标的主要還是在基建這個指數裡邊。建材大多數還是看地産,但是一季度也會沾點基建的光。是以大家會看到建材闆塊應該說去年12月以來一直維持寬幅震蕩,其實也沒有走出很強的上漲的一個趨勢。但是我們往後看,它整個的基本面是改善的。是以目前時點應該說建材闆塊也是比較值得去配置的。
另外,和地産關聯度還比較高的就是像鋼鐵,因為需求端裡邊有一部分主要的來源也是地産,包括基建也是有鋼鐵的一個需求量,是以其實鋼鐵需求端相對來說也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因為它的成本端也在漲價,煤炭的價格漲得也挺多,是以鋼鐵這一塊客觀來講相對來說波動,但是整體來講還是比較樂觀的,但它彈性不一定有地産其他的一些産業鍊的标的那麼大。這是鋼鐵,整體來說也不錯,也是基建和地産相關受益的标的。
還有一個地産受益的标的就是家電。因為家電其實裡邊分成像掃地機器人等等這種消費型的家電,這個其實主要受益于消費更新和占有率的提升。另外還有一塊就是地産相關的一些家電,包括廚電,比如說廚電其實主要就是地産相關的一些家電。這裡邊還有一些和地産也有關系,但是和日常的更新換代也有關系,比如說像白電,像空調等等,這種就是既有更新換代的需求,也有地産竣工之後的一些需求。但是整體來講應該說家電還是作為地産後産業鍊的一個主要的标的,和地産的關聯度還是比較大的。
家電同樣去年也面臨一個是地産需求不行的壓力,還有一個壓力也是成本端的壓力,成本端上漲的比較快。尤其是大家看到今年一季度它的一些材料端,包括銅等等漲價都很厲害。是以這塊大家看到今年以來家電的表現是非常弱勢的,但是也恰恰提供了比較好的彈性。
大家可以看到,家電指數目前的估值水準已經到了曆史上很極端的估值低位。是以後面如果地産端有比較邊際的改善,整個成本端的壓力又能夠降低的話,其實到下半年應該說家電很有可能會有比較好的配置機會。是以,整體來講基本就是這些闆塊。
大家如果做不好選股,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們的ETF,因為ETF本身是投資于一個固定的行業主題指數,這個指數本身是跟蹤個行業裡邊一籃子的相關的股票,可以一鍵式的去布局相關的成分股,減少大家選股的煩惱和壓力。另外一方面,其中即使是有一兩個企業出現暴雷的問題,因為它本身是分散布局,是以對整個行業指數也不會産生太大的負面的影響。整體來講,應該說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省力、省時、省心的一鍵式布局的工具。尤其它以一手為一個最小機關進行交易,一手基本也就是100多塊錢,百來塊錢這樣一個量級,相對來說也比較親民,配置的門檻比較低。
基建大家可以關注我們的基建ETF(159619),基建ETF跟蹤的是中證基建指數。我們跟蹤的中證基建指數和市場上其他的基建的标的有比較大的差別,我們裡邊還有一些工程機械的标的,其他市場上主要的很多基建指數可能裡邊主要是央企的建築裝飾公司,以及一些地方性國企的建築裝飾公司,可能還有一些基建産業鍊上相關的一些鋼結構,比如說設計類的一些公司,當然這些公司市值比較小,主要以央企的建築裝飾公司為主。
我們這個指數既包含我們剛才提到的央企的建築裝飾公司,地方性的建築裝飾公司和其他的一些建築裝飾公司,還包括一些工程機械的标的。是以應該說客觀來講我們這個指數是覆寫了基建全産業鍊的指數,相對來說覆寫的範圍更全一些。
另外就是建材,我們有建材ETF(159745),建材ETF裡邊大概就一半的傳統建材,水泥、玻璃,還有一半的消費建材。傳統建材本身和基建沾點邊,當然消費建材主要還是靠地産。這裡邊有一些消費建材最近幾年也有新的一些驅動力,比如說防水材料,現在做一些光伏屋頂,做一些建築光伏一體化,這裡邊對于防水材料又會有更多的一些應用。包括對于防水材料的品質和用量都有更多的一些應用,是以這裡邊本身也有一定的成長性。是以大家如果關注建材闆塊,也可以關注建材ETF(159745)。建材的特點就是一季報我個人認為可能壓力會比較大,二季報可能環比稍微改善一點,同比仍然有一點壓力,下半年業績可能會好一些。但是周期股往往股價的底會領先業績底,本身目前的時點也是一個值得配置的時點。
另外還有就是鋼鐵,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們的鋼鐵ETF(515210)。鋼鐵去年有一波比較大的行情,今年彈性可能沒有去年那麼大,但整體來講應該說整個地産端包括基建的發力對于鋼鐵來講也是有利的,而且鋼鐵大的長期的邏輯應該說是集中度的提升。
2018年一直到2020年的那一波水泥持續三年多的行情,就是集中度提升所驅動的。當然,2018年到2020年整個地産的需求是不差的,是以這裡邊我們還不能簡單的類比。但是大家可以類似的去看一下,2018年到2020年其實水泥闆塊走出了一波很強的行情,其實主要的邏輯就是集中度的提升,全行業都很賺錢。
鋼鐵去年行業是非常賺錢的,今年到目前為止看下來也仍然是很賺錢。是以其實是有一點類似于2018年到2020年那一波水泥的行情的,其實都是供需格局的改善下維持盈利比較高的水準,因為基本上嚴格限制新增産能了。像現在煤炭還在新增産能,但是産能的投放是有時間周期的。而鋼鐵根本已經嚴格限制新增産能了,甚至是要減産的。是以這塊整個供求關系未來是會逐漸越來越好的,這是鋼鐵。
還有就是家電,應該說今年依舊是全市場表現最差的幾個闆塊之一,這裡邊既有地産端的壓力,也有成本上漲的壓力。是以整體來講,我們一季度已經這麼差了,其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下半年可以稍微樂觀一些。家電從長周期的角度來講,應該說目前估值水準也已經處于曆史低位,是以大家如果對家電闆塊感興趣,也可以逢低布局我們的家電ETF(159996)。
3月9日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和大家就差不多聊這些。3月9日雖然A股市場挺慘的,但是你看現在整個歐洲股市也漲起來了,美股股指期貨也漲了一些。投資雖然有可能有壓力,可能資産上蒙受了一些損失。但是我們在整個新冠疫情的流行中,千萬還是要健健康康的,保證身體健康,保證心情輕松,心情開心。把投資當成是一種業餘的愛好,或者說是一種消遣,千萬不要把投資的負面的壓力傳導到自己的工作中,傳導到自己的家庭中,甚至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這個我個人覺得可能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其實曆史上來看,往往基金最難賣的時候,整個市場最悲觀的時候,客觀來講都是很值得布局的時候,隻不過這個時候誰跟你說值得布局,你就會覺得這個人簡直是神經病,因為跌的都已經不想看自己的賬戶了。但我們曆史上回顧一下,其實2015年、2016年熔斷的時候,包括2018年連跌一年,其實A股都經曆過很多很極端的時刻。包括像3月9日,客觀來講也已經是比較極端的時刻了。是以,3月9日時間的關系,和大家就分享到這裡。
這邊也做一個風險提示,我們提到的一些基金産品都屬于風險偏好比較高的,波動率比較高的一些基金标的,大家一定要在充分閱讀基金招募說明書、基金合同的基礎上,在充分了解我們購買配置的基金産品實際情況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和實際需求酌情進行配置,充分考慮基金波動的風險。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差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于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準高于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币市場基金。
基金資産投資于科創闆和創業闆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标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闆塊/基金短期漲跌幅列示僅作為文章分析觀點之輔助材料,僅供參考,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保證。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産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适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并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比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産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資訊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資訊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