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剛說完肝開竅于目,就有人在底下咨詢,腎是不是開竅于耳。
的确,腎開竅于耳,然而,不僅如此,腎還開竅于二陰,你們是不是都不知道?
今天,我們接着聊腎。

開竅于耳
其實吧,腎開竅于耳,想必有一些中醫基礎的朋友大都有所了解,是以,這裡我們就簡單過一下。
人的聽覺是否靈敏,與腎中的精氣是否充盈息息相關。
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聽覺靈敏;反之,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聽力減退。
而一些老年人腎中精氣漸衰,髓海空虛,是以多見耳鳴、耳聾,是故有腎開竅于耳的說法。
磁石,可謂是治療耳聾耳鳴的一味良藥。
磁石,雖名中帶磁,卻了無磁性,其質硬而酥,主入肝、腎經,功可補益肝腎而聰耳明目,又兼可助腎納氣平喘。
《本草衍義》:"腎虛耳聾目昏者皆用之。"
《綱目》:"明目聰耳,止金瘡血。"
磁石
開竅于二陰
今天的重頭戲還是要講腎開竅于二陰。
所謂二陰,即前陰和後陰,人體二便的排洩,均與腎的氣化功能息息相關。
若是腎陰不足啊,虛火就容易内生,灼燒腸道内的津液,可緻腸液枯槁而便秘。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把我們的腸道比作是一條河道,腎陰就是潺潺的溪流,體内的糟粕之物啊就像是溪流上的小船,它會順着河道流啊流,直至排出人體。
而腎陰虧虛的人,他們的腸道就像是一條幹涸的河道,小船早已擱淺,又豈是可以單靠蠻力将之排出體外,中醫很形象的将之稱為“無水行舟”,這也是有些人即使是卯足了勁兒,也拉不出的原因之一。
通常呢,因陰虛腸燥便秘的人若是貿貿然去吃番瀉葉、大黃等瀉下攻積的藥,雖簡單,但過于粗暴,大家試想一下,小船擱淺,但靠蠻力去推搡,豈不是會在河道上留下深深的劃痕?不僅易損傷腸道,還往往會事倍功半。
番瀉葉
大黃
那既然是缺水,何不往河道之中灌水?增水即可行舟,豈不美哉?
是故,對于此類腸燥便秘的人啊,有一個非常合适的基礎方——增液湯(玄參、麥冬、生地),出自《溫病條辨》。正如其名,增液而行舟是也。
玄參
麥冬
生地
若是腎陽虛損者,通常命門火衰,難以溫熙脾土,而緻運化失常,氣化無權,陰寒内盛,終将緻陽虛洩瀉。
是以,你去看有些人,一清早天還沒亮,就腹痛難忍,就直奔廁所,這并不是大便規律,中醫稱之為五更洩瀉,還有種更形象的稱謂,雞鳴洩瀉。
而治療此類五更洩瀉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方子——四神丸(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補骨脂),出自《内科摘要》。功善溫腎陽,而止腹痛。
五味子
肉豆蔻
吳茱萸
補骨脂
此外啊,尿液的排洩也和腎的氣化功能有一定關聯。
腎陽不足的人呢,夜尿頻繁、小便清長。
和大家舉個例子就比較好了解了,人之腎陽啊,就像是身體裡的一把火,膀胱呢,就像是貯藏人體濁液的燒水壺,腎陽可以将壺裡的清液向上蒸騰,歸附于肺,而重新輸布,留下的濁液就順勢排出體外。
一旦腎陽不足,火力就不夠猛,清液未能完全地向上蒸騰,大部分都被留在膀胱這個水壺裡。
中醫認為啊,夜晚為陰,白天為陽,上半夜為陽,下半夜為陰,是以說下半夜為陰中之陰,是以,不少老年人本就腎陽不足,加之環境因素,在下半夜尿頻的症狀尤其顯著,而且又因膀胱中的水液不能被及時蒸騰,是以小便也多清長。
那腎陰虧虛的人呢,小便短而色黃。
還是我們剛剛說的那個壺,隻是壺裡的水所剩無幾,下面的火呢,還是正常地燒着,時間一久,壺裡的水越來越少,濁液的濃度相對來說也越來越大,是以,小便短而色黃。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明天我們接着聊。
最後,再給自己打打廣告,如果各位覺得内容還算不錯,記得随個贊,如果覺得遠志的内容讓你頗有收獲,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