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作者:觀史寶鑒

烏克蘭為什麼自毀核武器?

如今的烏克蘭為什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呢?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四個字:自毀前程。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烏克蘭自願銷毀1240枚核彈,還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面對如今的困境,卻是至今不後悔。

這究竟是為什麼?

雖然現在的烏克蘭是個數一數二的窮國,但是令人震驚的是:蘇聯解體的時候,烏克蘭曾經是“世界第三大強國”。

當初烏克蘭分到的家當連美國都眼紅不已!

當初美國跟蘇聯之是以能成為世界強國,就是因為他們都研發出了核彈,任何時候“拳頭都是硬道理”,用于實力才能擁有話語權。

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作為主要推動力量之一,分家産的時候拿東西拿到手軟。

1991年烏克蘭獨立,因為家底豐厚,一度在世界中威風八面,他們作為世界第三大糧産國,光是靠着糧食出口都能自己吃喝無憂。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而蘇聯的軍事力量足足分給烏克蘭30%,很多技術産業鍊就連俄羅斯都沒拿到,這讓烏克蘭的一些制造業在整個歐洲都名列前茅。

除了大量的核武器、軍事力量,完整的技術産業鍊之外,能讓烏克蘭也跻身強國行列的,還有上千枚核彈頭。

不過沒過幾年,烏克蘭就自願銷毀了所有的核彈頭,并且是以變成了任人宰割的小綿羊,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烏克蘭的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是一位優秀的政客,不過遺憾的是,他是優秀的政客,并不代表他就是優秀的總統。

事實上烏克蘭就是在他的帶領下走到了如今這一步。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克拉夫丘克盲目照搬西方制度,卻忽略了這些制度根本不适合烏克蘭,這樣的決策失誤就給烏克蘭一個非常糟糕的開頭。

烏克蘭的确分到了上千枚核彈頭,這些核彈頭無疑是個“鎮山之寶”了,隻要有它們在,就連美國也要忌憚。

但是都說“沒有金剛鑽,就别攬那個瓷器活”,烏克蘭就是一個赤裸裸的例子。

他們有了核彈頭,那麼每年就不得不花掉大量的經費來養護,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沒有制造核彈頭的技術!

這可不是筆小費用,當時的烏克蘭還着重發展重工業,忽略了輕工業的發展,日子久了,他們開始入不敷出了。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大量的養護經費死死壓制着烏克蘭,内部烏煙瘴氣,外部民怨沸騰,總統實在受不了了,最終隻能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們求助美國,并且跟美國達成了一個協定:烏克蘭銷毀核武器,美國給他們提供貸款。

烏克蘭總統一聽覺得很劃算,核武器在手中還要耗費經費養護,如果銷毀了就能得到貸款幫助國家度過難關,雙方一拍即合。

其實此時的烏克蘭也并非不明白,沒有核武器在手,就等同于退出了世界強國的行列,但是目前也别無他法,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賣出航母,舉國同慶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烏克蘭在美國的監督下銷毀了幾個軍事基地,還把核彈頭也拆成零件拿去貸款了,烏克蘭的經濟這才得以緩解。

不過,這無疑是飲鸩止渴。

烏克蘭決定親近美國,絕對是最錯誤的決策,沒有之一。

照搬西方的議會制度曾經一度讓群眾思想解放,但是很快弊端就出來了,整個烏克蘭的政壇混亂不堪,你方唱罷我登場,就跟戲台一樣熱鬧。

政壇上開始混亂, 群眾已經完全不用想了,烏克蘭從裡到外都開始烏煙瘴氣。

那麼事到如今,烏克蘭對于當初自毀前程的行為,他們後悔了嗎?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2014年,克裡米亞地區想要獨立,烏克蘭派出了隊伍浩浩蕩蕩地打算去收複克裡米亞,雙方的沖突并不僅僅隻有這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烏克蘭親美,而克裡米亞卻親俄。

烏克蘭之是以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堅持處理克裡米亞地區,不過是因為當時的烏克蘭獲得了北約國家的支援。

不過遺憾的是,兩方對戰,克裡米亞親俄隊伍一舉将烏克蘭擊潰,因為他們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援,而當初高喊支援烏克蘭的北約卻遲遲不見行動。

自從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也隻是獲得了短暫的風光,在這之後幾次三番看人臉色的境況,實在讓人歎息。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這些年美國一邊挑撥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系,一邊高喊着支援烏克蘭,但是卻沒有做出過一點實質性的行動。

烏克蘭的日子照樣過不下去,那就隻能繼續賣裝備。

不過烏克蘭這一賣不要緊,卻讓我們意外買到了寶貝。

當時蘇聯解體的時候,有一艘叫做“瓦良格”号的航母已經完成了95%的工程了,雖說烏克蘭繼承了一整條軍事産業鍊,但是這些年的揮霍讓他沒有了繼續研發的資本。

于是“瓦格良”号也成了烏克蘭抛售的一大裝備。

剛好中國對這艘航母非常感興趣,于是派出了專人前去烏克蘭進行商談,原本烏克蘭聽說有人要買航母高興地不得了,不過遺憾的是,這件事讓美國知道了。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美國立即從中幹涉,烏克蘭害怕惹惱美國,隻能忍痛拒絕了中國。

在這之後,一位名叫徐增平的愛國商人知道了這件事,于是他有了買下這艘航母的想法。

他親自飛到烏克蘭,以做生意的理由跟對方做了協商,最終用2000萬美元的價格将“瓦格良”買了下來,并且無條件捐贈給了祖國。

這艘“沒用的航母”終于賣出手了,這對于烏克蘭來說無疑不是一件舉國同慶的事,甚至當時國内還爆發出了一陣歡呼。

這艘航母重6萬噸,是被拖船從海上硬生生拖回國内的。

因為在這艘航母表面上完好無缺,内裡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動力系統不見蹤迹,其他裝置也被搬空了。

也就是說,這隻是一個空殼。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烏克蘭為什麼不後悔?

對于這樣的場景,我們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拿到航母的空殼以後,中國就開始着手研究,立志要重建這艘航母,從購買到重建完成,中國曆經了16年的時間。

中國擁有的第一艘航母“遼甯艦”就是由“瓦格良”的空殼重建完成的,這是一艘完全屬于中國的航母。

時至今日面對自己狼狽的現狀,如果要問烏克蘭後悔了嗎,烏克蘭的回答一定是沒有,綜合來看,其中包括4個原因:

第一、當時烏克蘭繼承的是裝備,根本沒有拿到使用系統,後來烏克蘭為了維護核武器耗盡資金就說明了問題。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而這些使用系統都被俄羅斯繼承了,是以他們的裝備再好也隻是紙老虎,一遇到一點威脅就原形畢露了。

不能使用,那這些核武器就變成拖累了,與其這樣還不如賣出去,自己還能省的花費錢跟精力去維護,一舉兩得。

第二、烏克蘭沒有錢,當初烏克蘭繼承的東西隻有重工業、工廠、從業人員,看起來很有發展前景,但是卻沒有經濟基礎,這就是緻命的根源所在。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因為當初蘇聯解體的突然,家産被分割的同時,自然外債也得被分割,烏克蘭就繼承了幾百億的外債。

當時的俄羅斯跟烏克蘭的現狀一樣,也是一邊掏空家底還債,一邊艱難前行,實在還不起了就拿東西抵債。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俄羅斯尚且這麼難過,就更别提烏克蘭了。烏克蘭除了産點糧食,再也沒有其他頂梁柱産業了,要養活這麼多核武器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這種境地下,核武器對烏克蘭來說可不是個燙手山芋嗎?這也就能了解了,為什麼航母賣了烏克蘭那麼激動的原因。

第三、核武器沒有使用的配套設施。核彈發射需要使用發射系統,轟炸機的使用需要發動機,遺憾的是,這些系統都在俄羅斯!

沒有最關鍵的配套設施,這些核武器就是一堆破銅爛鐵,用壞了還沒法修,因為沒有使用說明,用不了幾天就罷工了。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第四、核武器跟航母早已經是過時的技術了,在他們的心中,現在他們背靠美國,加入北約指日可待。

那麼這些核武器對他們來說用處不大了,相比起手裡攥着些沒用的過時核武器,還不如把美國哄高興了來得實在。

除了核武器的配套設施,如艦載機、雷達、特種鋼,他們都沒有能力制造,雖說他們可以學中國自立自強,發奮自己研究,但是經濟卻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實際上,在航母沒有賣出去之前,這無疑是烏克蘭心頭的一塊郁結,直到中國去收購,烏克蘭才歡天喜地地賣給我們了。

反正也隻是個空殼了,不僅出手了這個燙手山芋,還白得了2000千萬美元,這簡直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

烏克蘭自毀1240枚核彈,将6萬噸航母賣給中國,為何至今不後悔?

基于這個原因,烏克蘭至今都認為自毀核彈,将航母賣給中國是件無比正确的事,更别提後悔了。

那麼你認為烏克蘭的做法是在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