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文 | 極點商業,作者 | 楊銘,編輯 | 劉珊珊

“以後難道隻能靠X,去對标OPPO的Find系列了嗎?”

3月初,“藍廠”vivo高端子品牌NEX折戟沉沙,于今年2月被撤銷其事業部和下屬組織曝光後,持續引發熱議,多位網友如此評論。

網友疑惑看上去正要變成現實。近日,市場傳聞vivo即将推出首款折疊屏手機vivo X Fold——按照此前vivo副總裁賈淨東的說法,vivo在高端市場布局,将由系列來承載,可見X Fold對vivo繼續布局高端市場的至關重要。

問題在于,除vivo之外,所有主流安卓廠商都早已切入折疊屏智能手機賽道,鉚足勁押注高端市場時,姗姗來遲的X Fold,能否幫助vivo從高端突圍,需要打上幾個問号。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過去幾年,vivo在中低端市場狂飙突進,但高端市場除NEX系列,拿不出更多主打旗艦産品。而從中低端産品看,其他國産手機圍追堵截力度空前,vivo線下差異化優勢逐漸被抹平。特别是占據絕大部分高端市場佔有率的蘋果持續下探,讓OV們感受到危機重重——3月9日,廉價機iPhone SE正式迎來第三代,售價3499元起,對國産手機占主流的中端市場造成不小沖擊。

衆多競争中,除了壟斷高端市場的蘋果,“綠廠”OPPO無疑是讓“藍廠”vivo 最擔憂的那個:目前兩家國内市占率處于前兩位,總部都位于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vivo創始人沈炜與OPPO掌門人陳永明都是段永平的“門徒”,自成立之日起OV就劍拔弩張、競大于和,難以接受落後對方。

不同調研機構資料中,OV目前誰排第一各不相同,未有定論。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資料顯示,2021年vivo在國内智能手機市場市占率為22%位列第一,OPPO以21%市占率居第二。而在CINNO Research釋出的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銷量資料中,OPPO用20.5%市占率擊敗vivo,vivo以18.2%市場佔有率位列第二。不過,從Canalys公布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上看,OPPO卻以1.45億銷量領先vivo的1.3億部。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前狼後虎。除了小米雷軍、榮耀趙明各種花式官宣要做“第一”,OPPO掌門陳明永也向天下昭告“跻身全球高端旗艦第一陣營”。

對很少出席公共場合、沒有社交賬号的“低調”沈炜來說,他或許應該警惕:盡管在中低端市場OV旗鼓相當、未分勝負,但在高端市場以及更有潛力的loT市場布局上,其他主流廠商都在做加法,vivo卻因為“固守”中低端市場舒适區太久,原地踏步甚至是做減法。

01 折疊屏未見身影,如何追趕對手?

競争激烈的市場,如果企業不擁有蘋果的成熟生态、谷歌的核心技術,那麼姗姗來遲往往等于落後。

折疊屏被普遍認為是智能手機未來重要形态之一。從2021年開始,随着螢幕、鉸鍊等技術走向成熟,折疊屏成為高端市場主角,華為、榮耀、小米、OPPO、一加等蜂擁進入,三星再戰中國也是用折疊屏打頭陣。

這是因為,即便折疊屏短時間内無法成為新增長點,但從戰略意義看,已是蘋果之外所有手機廠商征戰高端時,所能秀出的最壯肌肉。

“折疊機進入主力機時代,包括價格在内的先決條件都已成熟。”今年1月,榮耀CEO趙明兩次将折疊後的Magic V摔在地上,如此表示:“折疊屏再也不是一款試水的産品,它是可以作為主力的旗艦手機所使用。”言下之意,是折疊屏将成為榮耀塑造高端品牌的關鍵。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從市場端回報來看,折疊屏大多是“一機難求”、“預售已滿”。IDC資料也顯示,2021年華為、三星占據細分賽道主要份額,榮耀、小米、OPPO也有不同表現,甚至聯想都有一定份額——未正式釋出折疊屏手機的主流廠商中,除了蘋果、谷歌,就隻有“藍廠”vivo。

核心技術的缺失,vivo不得不像其他國産手機那樣借助高通晶片、谷歌系統、三星螢幕等外力完成研發,很顯然它難以做到蘋果、谷歌那樣“後發先至”,也難以像其他國産品牌那樣“先入為主”搶占使用者心智。

從目前曝光的vivo X Fold折疊屏手機設計簡圖來看,從設計到材料,并無太多創新和驚豔之處。“後來者想要在競争内卷、甚至有些審美疲勞的折疊屏市場站穩腳跟,除非有過硬的産品體驗,眼前一亮的創新設計,以及良好的使用者口碑。”手機行業觀察人士林輝認為。

産品設計、體驗尚需真機釋出後驗證,vivo在高端市場規劃上的“落後”,卻可能勸退部分潛在消費者。目前,vivo已無大衆範圍内的高端産品線——X、Y、U、S、Z、iQOO系列中,面向高端市場定位的産品,隻剩今年1月釋出的iQOO 9系列。iQOO主打遊戲市場使用者,難以覆寫更廣泛人群。而X系列,此前則一直主打中端市場。

縱觀各大競争對手,榮耀有Magic系列、OPPO有Find系列以及擁有絕對控股權的一加、小米有MIX系列等,高端産品線都較為穩定。雖然NEX比Find系列、MIX系列都更晚面向市場,命運卻是最早戛然而止的那個。

在林輝看來,X Fold無論是由X系列承載,還是另外的産品線命名,vivo都必然增加諸多挑戰,他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群狼環伺下,vivo需要在高端市場進行戰略重塑、信任重塑。”

所有壓力,看上去都要由尚未釋出的X Fold折疊屏承擔——如果它能像消息曝光那樣,如期正式面世的話。

對高端市場屢戰屢敗的vivo來說,想要在高端市場追趕對手,甚至“同門兄弟”OPPO也并不容易。此前,搭載OPPO首個自研 NPU 晶片——馬裡亞納X晶片的折疊屏手機Find X5系列已正式上市,雖然因為尺寸比例、糟糕的軟體适配讓網友不斷吐槽,但在高端産品路線延續,以及搶占使用者心智上,OPPO無疑領先vivo一步。同時,在遊戲機市場,也有一加與iQOO正面交鋒。

在高端市場,vivo探索時間總比OPPO晚不少,卻又更早放棄。2011年,OPPO就推出Find系列,正式進軍智能手機市場,雖然經曆停止更新波折,但好歹延續到現在。而vivo高端的嘗試要追溯到2013年——主打音質的Xplay系列,起售價高達3498元,是當時國産手機中極少數售價超3000元機型之一。

和NEX一樣,Xplay系列也铩羽而歸。2016年11月,為趕超OPPO,起售價達4498元的 Xplay6釋出,銷量、口碑不佳之後,vivo選擇将Xplay系列放棄。如今再次放棄NEX,是否vivo定力不夠的表現?

02 IoT入局最晚,布局最慢

vivo不僅在高端機市場姗姗來遲,IoT布局上同樣“入局最晚”。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開始,智能手表行業開始火熱,蘋果、華為、三星、小米、OPPO等相繼釋出智能手表。但vivo遲遲沒有動作,直到2020年9月,智能手表市場早已成為紅海,才釋出首款智能手表,加上沒有太多創新體驗,截至目前淪為市場炮灰。

智能手表的掉隊,是vivo在IoT戰略生态布局落後太多的縮影。

早在2014年,小米開始設想以手機為中心進行智能硬體生态布局,打造一個萬物互聯的小米生态圈。2019年,小米提出“1+4+X”戰略;2020年,雷軍在内部信中将“手機×AIOT”定為小米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略。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相關資料顯示,通過“投資+孵化”,小米生态鍊涵蓋智慧家居、出行等方方面面,孵化了數十家上市公司和獨角獸,市值版圖達萬億元,總AIoT連接配接數已達3.75億。

IoT布局較大的還有華為。2017年,生态成為華為核心;2019年,首次在HiLink生态大會上提出“1+8+N”戰略;2021年6月,鴻蒙系統上線。去年12月,華為消費者BG CEO餘承東表示,接入鴻蒙生态的裝置數,超過3.2億。

OPPO的探索始于2018年,比小米晚了五年。2019年底,陳明永強調“未來将不再有純粹的手機公司”,幾個月後,OPPO釋出首款智能手表。

2020年10月,OPPO推出兩款智能電視。稍晚,正式提出“3+N+X”IOT戰略,與蘋果、小米、華為路數相同,都是“核心+開放夥伴”模式,自研晶片是需要重點突破的核心技術項目。截至目前推出的智能産品包含智能電視、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耳機、AR眼鏡等,甚至有消息稱即将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vivo在loT領域的探索時間其實和OPPO差不多,也是始于2018年,當年9月首次對外釋出IoT戰略,推出IoT産品——Jovi物聯。但在戰略系統上,則要等到去年8月,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透露為“1+3+N”。

截至目前,明确的隻是核心“1”(手機)。“3”現在除了平闆,其他兩個外界還不知曉,不知是難以落地,還是vivo本身并未完全确定。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vivo官網最新消息顯示,在售智能硬體目前僅包括智能手表、藍牙耳機,可連接配接裝置相當少,就連胡柏山幾年前提及的智能眼鏡都未出現在官網上。另外,雖然此前有諸多傳聞,稱vivo将要在今年上半年釋出平闆,但截至目前何時釋出尚未有定論。

從這個角度看,IoT生态完善上,别說對比蘋果、三星、華為、小米,就是對比OPPO,vivo都相差太多。略有聲量的,是2020年釋出的Jovi InCar 車載業務,vivo官方資料顯示已與80+汽車品牌有合作,覆寫3000w+的vivo 手機機型。不過,相比其他loT生态鍊,以及華為、BAT參與的車聯網建構,vivo這種車機協同并不算深度合作。

當規模更大、更複雜的萬物互聯成為生活一部分,成為手機行業第二增長曲線,vivo在loT行業的落後,無疑會給未來發展埋下隐患。如何推出更多智能硬體産品,完善loT生态布局,vivo還需加快節奏。

03 舒适區太久,vivo還有多少探索勇氣?

有業内人士曾評價,國内頭部手機廠商中,沈炜掌舵的vivo是僅存的一家純粹的手機公司。結合NEX折戟沉沙、折疊屏遲遲未釋出、loT産品過少看,這種“稱贊”或許更讓vivo尴尬。

相對小米們的“激進”,“保守”或“謹慎”一詞,是多年來不少媒體給vivo貼上的标簽。外界一直好奇:擁有屏下指紋、升降攝像頭、蔡司合作、微雲台自研、ISP晶片自研發的“藍廠”vivo,能在中低端市場所向披靡,為何在未來落地上總是比别人更晚?

“客觀看,‘保守堅持’正是vivo在手機行業成功重要原因。”林輝分析認為,從管道看,營運商管道、線上管道相繼成為主流,vivo多年堅持布局線下管道,和OPPO一起将門店開遍鄉村小鎮;從産品看,多年堅持“中低端機海戰術打天下”,主打音樂、拍照功能;從營銷政策看,通過簡單粗暴廣告方式,“瘋狂”植入各大衛視綜藝、晚會節目和影視劇,以及邀請衆多中韓頂流明星代言吸引流量。

這些因素綜合,讓vivo成功收割衆多年輕人,尤其是追求時尚化的女性使用者,一舉沖到市場排名前列。“當小米、榮耀等因為線上管道飽和、成本升高轉戰線下時,vivo的保守變成了最大優勢。”

全價格段覆寫的機海戰術,也是vivo保住基本盤的重要武器。2019年-2020年,為阻止華為進攻,vivo釋出了19款新機;2021年,雖然華為手機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跌落谷底,但vivo一口氣釋出了49款機型,絕大部分都是中低端機型,位居“榮米OV”幾大廠商第一,這也是vivo在一些調研機構資料中,多個季度位列國内市占率第一重要原因。

把熟悉的中低端市場看成長期主義,意味着即便整個大環境急劇變化,vivo也隻會呆在舒适區,不敢沖在最前端。vivo進階副總裁倪旭東曾在采訪中,表示vivo習慣“低頭做自己的事情,将80%的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事情上”。

但問題也很明顯,線下管道+廣告營銷+機海戰術打法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向高端市場突破進展受阻,中低端市場面臨蘋果、OPPO、榮耀、小米嚴重擠壓,線下競争越來越慘烈,難以獲得更高利潤,以及新的增長曲線。同樣,機海戰術也曾在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聯想身上多次使用過,但都最終失敗,證明這個戰術是保證影響力的長期政策還是拖垮品牌的毒藥,不能一概而論。

這從多年來OV市場佔有率、地位不斷變換可見一斑。由于文化、産品、營銷、管道政策極其相似,那些四五線小城鎮裡遍地開花、緊緊相鄰的OV門店——早在2016年,就有視訊網傳OV基層員工為争搶客戶大打出手,盡管OV釋出聯合通知禁止打架,但即使在官方層面,也可以清晰看出從營銷到産品的明争暗鬥。

這一切,源于OV和其他國産手機品牌,越來越同質化有關。“OV出貨量仍集中在中低端産品,他們所謂高端旗艦産品,本質上還沒有擺脫堆料、同質化組裝廠代工模式,難以在消費者心中改變原有印象,建立高端品牌形象。”某手機廠商中層人士Andiy如此認為。

Andiy認為,近年來雖然OV、小米等國産手機紛紛表示加強了元器件上的自研,但華為手機艱難處境已證明,不是所有國産手機,都能走上核心技術突圍路線。是以,除了必要的設計、研發投入,其實絕大部分主流廠商,都把業績增長希望寄托在了營銷政策上的調整上,比如運作雙品牌或多品牌戰略:華為拆分榮耀,小米拆分紅米作為獨立品牌營運,魅族重新開機魅藍品牌,都是耳熟能詳的案例。

OPPO在陳明永掌舵下,也是折騰不止。2013年分拆一加,2018年再次複制玩法成立面向印度市場的獨立子品牌“Realme”,又在去年徹底合并一加但保持獨立營運,形成OPPO、一加、Realme三個不同定位品牌聯合作戰。

政策調整上,vivo作為步步高系,早已看到一加對OPPO産品線空缺的補充,以及海外市場的試水效果,但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2019年面向遊戲電競和年輕人的線上子品牌iQOO才姗姗來遲。

從子品牌效果看,iQOO還未在市場站穩腳跟,遠遠不如紅米、一加,更别和榮耀相提并論。去年12月,vivo副總裁、iQOO負責人馮宇飛離職,未來iQOO如何調整,如何在海外市場分得一杯羹,目前難以看出清晰的戰略路線。

在海外市場,雖然vivo早在2014年就進入印度、東南亞市場,但迄今隻“固守”上述市場,在歐洲、南美、非洲等更有增長潛力或成熟的市場布局并不完善。隻不過,盡管vivo采取保守政策,但在印度和東南亞市場卻被對手接連超過——在印度市場,小米已經連續九個季度排名市場第一,OPPO+realme合計的市場佔有率也已超越vivo。

藍廠vivo,正在落後于綠廠OPPO?

2017年-2020年印度市場手機市場佔有率走勢

vivo偶爾也會先一步進行差異化嘗試——釋出NEX 3時,vivo摒棄以往線下管道廣泛鋪陳的打法,隻在不到一萬個售點和旗艦店售賣。結果是,伴随NEX事業部撤銷,承接vivo管道變革的使命可以說徹底失敗。

站在瞬息萬變的當下,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固守市場的舒适和天花闆,也同樣看到了勇于探索的艱難和廣闊前景。前者,有固執的諾基亞帶來的慘痛教訓;後者,有蘋果式創新帶來的巨大成功。不同選擇,其命運結果都會不同。

今年初,vivo創始人沈炜在新春緻辭中提到,2021年是vivo的質變元年,而2022年将是智能手機行業最具挑戰的一年。相比喜歡折騰的雷軍、餘承東,甚至陳明永,出生于1972年的沈炜,描述他的關鍵詞通常是“低調”、“本分”、“平常心”——這是外界認為沈炜是段永平“最正統”門徒重要原因,也是vivo市場布局“保守”重要原因。

實際上,通常被媒體描述為“低調本分”的段永平,絕不缺少探索精神,以及“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否則,難以解釋他為何放棄如日中天的小霸王,另起爐竈轉做步步高。以及,又從實業家急流勇退,搖身一變成為投資人,精準投資了網易、GE等等,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對有段永平“門徒”之稱的沈炜而言,由此難以回避外界疑問:面對争奪越來越激烈的高端市場,“總是慢人幾步”的vivo,想在舒适區呆多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