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幹敢拼鑄擔當——追記雲夢縣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聯絡處主任譚輝

作者:湖北經濟新聞網訊

參加工作29年,從鄉鎮到開發區,基層一線是他不斷成長的工作前線;從計生、民政、綜治,到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能幹敢拼、披堅執銳是他的不改初心。

正如他在微信簽名中所寫的那樣:“人生何處無壓力,激情滿懷添動力!”

2021年12月7日,49歲的他——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聯絡處主任譚輝,積勞成疾倒在工作崗位上。

他的同僚悲痛地說,去世前一個小時,他還像往常一樣到包保的村子轉了轉;去世前十分鐘,他還在電話裡記挂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展……

能幹敢拼鑄擔當——追記雲夢縣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聯絡處主任譚輝

“去世前十分鐘,他還記挂着美麗鄉村建設”

2021年12月7日,這一天是大雪節氣,清晨的雲夢驟冷。

譚輝像往常一樣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早上8時,和縣鄉村振興局同志一起商談鄉村振興工作考核迎檢;

8時25分,與同僚張坤商談開發區和平村疫情防控及第三針疫苗接種工作;

8時59分,接聽開發區四合村美麗鄉村建設施工方電話,了解工程建設情況;

9時08分,他倒在自己的辦公桌旁……

與他共事多年的同僚汪洋唏噓不已:“去世前十分鐘,他還在接電話,記挂着美麗鄉村建設。”

湖北玖隆再生科技公司行政經理密曉東難過地說:“太突然了,我都接受不了!出事前一天,譚書記還到我們公司了解2号廠房建設情況,詢問有哪些困難。”

有人說:沒在基層待過,你永遠不知道基層工作開展有多難。

參加工作近30年,譚輝深深地紮根基層,無怨無悔。因為工作能力強,有拼勁、有方法,信訪維穩、拆違拆遷等“臘骨頭”,同僚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他。是以,他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公務員”,是2020年度“最美幹部”。2012年12月,譚輝被孝感市委授為“創先争優”先進個人。

世間萬物總有兩面。硬着骨頭拼工作的譚輝,對困難的群衆卻常施援手,和善溫暖。

得知譚輝去世,所駐村的趙許村村民趙亮紅着眼睛說:“這麼好的人,咋說走就走了呢!”

誰心裡裝着群衆,群衆心裡就裝着他。譚輝出殡那天,跟他“扯過皮”的拆遷戶、他幫助過的脫貧戶,以及素不相識的群衆代表近300人,自發送他最後一程。

能幹敢拼鑄擔當——追記雲夢縣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聯絡處主任譚輝

“我是黨員,有我在,今天的拆違就要搞下去”

開發區是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項目多,拆違征遷任務重,譚輝是專攻這塊“硬骨頭”的幹将。

2021年7月,雲夢縣經濟開發區對原水産局附近違建啟動拆違工作,經過前期的宣傳溝通,拆違比較順利。

8月3日,譚輝正在現場指揮,突然,一輛小車沖到衆人面前,一個男子從車上下來,叫嚣道:“看哪個敢拆我的房子!”

原來,該男子在水産局隔壁圈地建了一個小屋用來出租。得知要拆違,他要求按同等面積還一套房子。譚輝嚴詞拒絕:“你這是違建房。”

看到男子殺氣騰騰,譚輝沖上前凜聲說道:“我是黨員,有我在,今天的拆違就要搞下去!”男子被譚輝的氣勢震住了。

征遷,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和耐心。2014年,雲夢啟動曲陽河改造項目,需要征遷近500戶。

曆時7年,居民許某的一棟三層樓處于項目“鎖喉”位置,一直拆不了,導緻工程也動不了。2018年,接手征遷工作的譚輝決定啃下這塊“臘骨頭”。

許某在北京做生意,譚輝多次前往北京找其談,期間遭受種種冷遇,他都毫不放在心上。反反複複跑了三次,許某終于被譚輝“磨動了”,去年簽下征遷協定。他感慨道:“你老譚辦事我佩服!”

而對弟弟譚雄民來說,哥哥譚輝的不近人情曾讓他耿耿于懷。譚雄民在曲陽河附近有套三層私房,譚輝讓他帶頭支援拆遷工作:“你是我的弟弟,要帶好頭,不能帶壞頭。”

盡管有埋怨,譚雄民還是簽了字:“不僅沒有多争取點,實際上還少算了點。”

能幹敢拼鑄擔當——追記雲夢縣經濟開發區人大代表聯絡處主任譚輝

“這個幹部幾好哦,心裡裝着老百姓”

在工作上,譚輝雷厲風行,對百姓卻是充滿柔情。

雲夢縣經濟開發區鄉村振興辦從業人員華丹抹着眼淚說:“當時,譚書記負責扶貧辦工作,每天都會去河邊村看望貧困戶,詢問政策落實情況。”

2018年夏天,譚輝和華丹一起去看望河邊村五保戶冷某。聊天中,老人說家裡的電視機壞了,一個人在家裡閑得慌。

過了兩天,華丹準備安排師傅前去維修,老人告訴她:“那天你們走了後,第二天譚書記開車給我送來了一台電視機。這個幹部幾好哦,心裡裝着老百姓。我隻是随口一句話,沒想到他就給我送來了一台。”

華丹哽咽地說:“我後來問譚書記電視機的事,他說妻子在沙河上班,兒子在武漢,家裡的電視沒人看,閑着也是閑着。”說到這,華丹再也忍不住,放聲痛哭起來。

“譚書記在工作上對我們嚴格要求,但也很體恤關心我們,我至今都不相信他已經走了。”四合村網格員吳琴泣不成聲。

一旁的趙許村網格員李瓊芳接過話語說:“我們網格員承擔的工作繁瑣,有時會發牢騷。譚書記常寬慰我們安心工作,并在政策範圍内幫我們争取改善待遇。2018年,我們的工資漲了300元,可把我們高興壞了。”

“我們都沒有拍一張全家福,以後也沒機會了”

“如果給他的工作表現打100分,我給150分。但對家人,他的表現是不合格的。”妻子杜芝輝身體不好,幾次住院,譚輝都無法全心照顧。

看到譚輝過于忙碌,壓力太大,杜芝輝十分心疼,開玩笑道:“你裝個孬不行嗎?”譚輝說:“人人都裝孬,事情哪個做?”

說起兒子,譚輝七旬老母親淚流滿面:“他把工作看得比天大,我不怪他。”

有個周末,譚輝送父母到孝感城區走親戚。車開到半路,他接到同僚的電話,說有急事要等他處理。老人安慰他:“公家的事要緊,你忙你的,不用管我們。”心懷愧疚的譚輝隻好給老人攔了一輛計程車,掉頭就往回趕。

因為忙于工作,這麼多年,譚輝幾乎沒有跟家人出去旅遊。杜芝輝悲怆地說:“我們都沒有拍一張全家福,以後也沒機會了……”

盡管常常缺席,兒子譚啟威跟譚輝卻格外親近。領到第一份工資,譚啟威便給父親買了一個茶杯,譚輝一直小心珍藏,舍不得用。2019年的父親節,收到兒子520元的微信紅包,譚輝又高興地曬起朋友圈……

農曆新年,譚啟威從武漢回家過年,看着華燈初上的家鄉、萬家燈火的曲陽河畔,譚啟威仿佛懂得了父親:“為了這片土地,努力和奉獻都值得。”(鄭小妹 王德強 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