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向前!向前!向前!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着祖國的大地,

背負着民族的希望,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當雄壯激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響起時,很多人都會不自覺地跟着哼唱。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原本是一位北韓人,後來加入了中國國籍,名叫鄭律成,被譽為“軍歌之父”。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鄭律成原名叫鄭富恩,1914年出生于北韓(今南韓)全羅南道光州一個普通家庭。

鄭家雖然子女衆多,生活艱難,但一家人卻深明大義,比如鄭律成的大哥鄭孝龍、二哥鄭仁濟,先後投入到了抗日運動中,後來都英勇就義。

深受家庭的影響,鄭律成從小就以抗日複國為志向,在1933年跟着三哥鄭義恩來到了中國南京,就讀于北韓革命軍事政治幹部學校,畢業後就在南京開展秘密抗日活動。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鄭律成與很多有志青年一起,輾轉千裡奔赴延安,先後進入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深造。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值得一提的是,鄭律成從小就對音樂情有獨鐘,還專門把自己的名字從鄭富恩改成了“鄭律成”,是以,當他在延安見到自己一直都很仰慕的音樂大師冼星海後,非常興奮,當即向冼星海請教。

冼星海也對這個北韓青年非常欣賞,就經常指點他,鄭律成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得到了極大的進步。

盡管延安的生活條件遠不如南京,但在鄭律成的眼中,它卻像一顆冉冉升起的太陽,富有蓬勃的生命力,他從當地老百姓的笑容裡、目光中,看到了久違的希望,于是,鄭律成花費了數月時間,創作了他在延安的第一部音樂作品——《歌頌延安》,後來被改名為《延安頌》。

《延安頌》一面世,立刻在延安廣為傳唱,鄭律成也成為了延安的大名人,毛主席還專門托王震将軍,請鄭律成到自己的窯洞一叙。

在窯洞裡,毛主席親切接見了鄭律成,說:“律成同志,歡迎你到延安來,為我們帶來了這麼好聽的歌曲。你要堅信,不論是中國人民,還是北韓人民,終會在與日寇這場戰争中取得勝利,一定要有信心!”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這幾句話,讓鄭律成終生難忘。

後來,鄭律成又創作了《延水謠》《生産謠》《寄語阿郎》《十月革命進行曲》等等音樂作品,都受到了廣泛好評。

不過,要說鄭律成最經典的作品,還要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鄭律成也是以被譽為“軍歌之父”。

那是在1939年初春,鄭律成與詩人公木一起,去探望生病的詩人光未然。在探望過程中,鄭律成得知光未然與冼星海合作創作《黃河大合唱》的故事,讓他非常贊歎。

回去的路上,鄭律成仍然心潮澎湃,覺得很有必要創作一部大合唱,來聲援前線的抗日将士,同時也提振全國廣大老百姓的抗日信心。

他的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公木的大力支援,于是,兩人就決定一起創作一部大合唱,并取名為《八路軍大合唱》。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在創作過程中,每當公木完成一篇組詞後,鄭律成就拿來譜曲,雖然沒有多少樂器伴奏,但鄭律成憑借着口中哼唱、揮手踱步之間的節奏感,終于在1939年9月完成了《八路軍大合唱》的譜曲工作。

很快,《八路軍大合唱》就以雄壯激昂的旋律,從延安傳唱到全國各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決心與信心。

在1941年舉辦的“五四中國青年節”征文活動中,由鄭律成與公木創作的《八路軍大合唱》一舉獲得了甲等獎,足見它的成就之高、影響力之大!

《八路軍大合唱》共包括八首歌曲,其中的《八路軍進行曲》流傳最廣,後來被先後改名為《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到了1988年7月25日,被中央軍委正式确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抗戰勝利後,鄭律成回國,被任命為北韓人民軍總部俱樂部部長,創作了大量歌頌北韓人民軍和勞動人民的歌曲,尤其是北韓人民軍的軍歌《北韓人民軍進行曲》,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一樣,旋律澎湃激昂,極富感染力,充滿了無窮的力量。

1950年,北韓戰争爆發後,鄭律成再次來到中國,并加入了中國國籍。

中國志願軍入朝後,鄭律成也與劉白羽、歐陽山尊等人一起去了北韓前線,創作了《志願軍十贊》《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等作品。

從北韓回國後,鄭律成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中,足迹遍布中國的大江南北,廣泛深入各族同胞間,收集民歌小調,創作了大量作品,成為備受歡迎的人民藝術家。

著名詞作家喬羽高度評價他說:“律成為人質樸率真、無誇耀、無矜持、無優越感、對人民群衆竭誠奉獻、絕不計較個人得失,與他相處,如面對一個果敢的戰士、一個勤于耕作的農夫、一個了無心計的赤子。”

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不幸病逝,年僅62歲。

被譽為“軍歌之父”的鄭律成,原本是北韓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評價說:“鄭律成創作了中朝兩個國家的軍歌,反映了中、朝、韓三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心聲,被三個國家的人民所紀念,這在作曲家中是舉世無雙的。”

王震将軍也評價說:“他是當代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的作曲家,是中國無産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另外,鄭律成的妻子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名叫丁雪松,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

丁雪松1918年出生于重慶,同樣在抗戰爆發後奔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深造,1942年與鄭律成結為了夫妻。

1979年,丁雪松被任命為中國駐荷蘭王國特命全權大使,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後來還擔任過中國駐丹麥王國(兼冰島)特命全權大使。

(參考資料:《作曲家鄭律成》《青年鄭律成》《解放軍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