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導語

Introduction

最終受到“制裁”的是咱消費者啊。

作者丨杜餘鑫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朱錦斌

“加一箱油将多花40元。”在大多數車主的印象中,油價上調基本上加一箱油多花10-20元,沒想到的是,這次油價的上調,來得非常狠。

據了解,3月初剛進行了上調的油價在國際局勢的影響下再次走高,布倫特原油一度沖向了140美元/桶附近,達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高值。這意味着接下來,國内成品油價預計會迎來較大幅度的調整。

目前92号汽油的價格大多數地區已經超過8元每升,随着下一輪油價即将迎來每升月1元的上調,可能會導緻加油站的92号汽油每升接近9元,而95号汽油則超過9元。

不過由于國内油價設定了天花闆機制,也就是說,當國際油價超過130美元時,國内成品油價格則漲到130美元為止,國際油價後續再漲,成品油也不再跟漲,這意味着95号汽油的9元時代将是天花闆,消費者不用再擔憂油價再度上調。

油價問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以這次油價即将迎來的巨幅上調,一下子把油價上漲推上了熱搜,網友的段子層出不窮: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想到加滿一箱油所花的錢,就能買一輛自行車;一個月加油的錢,就能買一輛電動自行車,瞬間就不想開車了”

“國際漲我也漲,國際對我有影響。國際降我不降,我們國情不一樣。”

“降的時候一毛一毛降,漲的時候一塊一塊漲”

“感覺俄烏交戰是從我賬戶上扣的錢”

“油價跑步進入9元時代,我進入跑步上班時代”

“尊貴的新能源車主們,對不起,以前是我不識擡舉有眼不識泰山了,我道歉”

……

毫無疑問油價上漲帶來的是連鎖反應,正如不少網友提到的那樣,當加一箱油需要400元+時,是時候考慮新能源汽車了。或許短期内,油價的持續上浮,能夠刺激部分持币觀望的消費者轉向新能源市場。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今年國内油價在3月份創出近10年來的新高,高企的油價直接推高燃油車日常通勤使用成本,為新能源乃至油電混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持續拓展基盤量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的确,按照用車成本來算,一輛裝載70度電的電池,續航普遍能夠達到400公裡,用家用谷電補能,費用不到30元,用車成本是油車的十分之一。但也有部分消費者擔憂,若是沒有家用充電樁,商用樁電費基本上接近2元/度,而且冬季電動車續航,電池的衰減等問題目前尚未解決,成為橫亘在這部分消費者與新能源之間的沖突。

于是乎混動,似乎有了更為直接的推動。崔東樹也表示,油價的持續上調,尤其會加速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對傳統燃油車的疊代,将給新能源車市帶來一定增量。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根據2月份乘聯會釋出的資料顯示,以DM-i混動為主的比亞迪超過了上汽大衆、上汽通用等巨頭車企,拿下了單月銷量的亞軍。同時比亞迪也憑借混動方面的成本和先發優勢,首次站上了自主三強的冠軍位置。

今年混動市場也将迎來爆發,不僅是比亞迪的DM-i,從吉利的雷神混動到長安的IDD,從長城的檸檬DHT混動再到奇瑞的鲲鵬DHT混動,混動市場即将成為新能源車中的一股新力量。

新能源車的确對出行成本非常友好,但是局勢一盤棋,油價上漲短期内給新能源帶來了契機,但是上遊大宗産品的漲價,新能源也不能幸免于難,新能源端供應鍊的漲價以及一些不确定性,依然給新能源的發展帶去了壓力。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從去年至今,上遊大宗品的漲價,其實已經讓新能源行業備受沖擊。前不久,長城宣布停産歐拉兩款低價産品,背後的直接原因就是供應鍊上遊的漲價帶來的成本高企,不得不讓歐拉選擇止損。“進入2022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不少原材料上漲達到100~500%區間,歐拉每賣出一台虧損高達萬元,出現了賣得越來虧損越多的局面。”歐拉品牌CEO董玉東表示。

毫無疑問,那些價格便宜的新能源小車将直接備受成本沖擊,而一向以成本管理為優勢的長城都難以招架,其他車企面對這種困境,情況可想而知。

是以新能源産品的調價,在當下環境下已經成為新趨勢。2021年末,電動車企業全線漲價,包括埃安漲價4000~14000元,小鵬漲價4300~5900元,比亞迪大年初二漲價1000~7000元,特斯拉Modle3漲價3萬元等,五菱、一汽大衆、哪吒等産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甚至在終端市場的優惠,也處于持續的收縮中……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原油價格飙漲對經濟社會、人們的生産生活帶來的間接影響也将逐漸傳導出來。比如物流運輸行業的成本,比如上遊的上遊帶來的傳導,最終可能會導緻人們生活成本的提高。

其實這一點可以從日本和美國當地計程車、便利店、超市漲價的情況也可窺探一二。一家研究公司的最新報告顯示,油價上漲将迫使每個美國家庭今年的基本生活開銷增加3000美元,其中,2000美元是油價上漲直接導緻,1000美元則是因供應鍊成本增加間接導緻的食品價格上漲。

俄烏交戰,歐美國家制裁俄羅斯,沒想到最終制裁的是我們……

油價漲、車價漲,到底誰讓誰受傷?

|杜餘鑫|

幹這行如果不拼命寫稿

那跟鹹魚有什麼差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