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星期三,農曆二月初七
肖亞慶:帶動5萬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肖亞慶介紹,從去年的資料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規模和範圍,在已有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要進一步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路徑,擴大數量。我們今年準備再建國家級的專精特新企業3000家以上,以此帶動省級的5萬家以上,使專精特新這個群體不斷壯大。
楊元慶:發展“新基建”推動向“專精特新”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建議,一方面,要大力發展以“端-邊-雲-網-智”新IT技術架構為基礎的“新基建”産業,讓資料中心、5G網絡、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産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核心技術,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另一方面,要以“新IT”助力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實作傳統實體經濟提質增效、轉型更新,才能增強中國制造的核心競争力。
梁留科:多管齊下解決“專精特新”企業人才短缺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範學院校長、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梁留科建議,要切實有效的培育和引進優質人才。此外,市場主體也要在人才甄選、人才管理與人才服務等方面圍繞“專精特新”企業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援。為做好“專精特新”企業的人才培養,還應充分發揮好人才的公共服務與人力資源市場服務的合力。
曹寶華:借助數字化讓新産品研發精準對接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春風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寶華表示,首先要提升智能制造水準。建議用數字化、智能化,為“專精特新”企業注入發展新動能。企業在導入數字化、智能化新裝備的同時,要強化對原有裝置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同時,還應強化數字化賦能下的科技創新。曹寶華建議,借助大資料、數字化技術,讓新産品研發更精準,更加接近市場需求。
楊铿:制定不同的“專精特新”配套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铿建議:一、加強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支援。二、配套相關産業化公共技術平台服務。三、完善“小巨人”的準入和準出機制。四、完善未來“專精特新”人才培養機制。楊铿認為,政府應該從資金、服務、人才方面,提供相關配套措施,降低企業的創新成本,促進中小企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對于關注深耕于細分領域的公司,能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成為真正産業化的“小巨人”。
李國華: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轉型關鍵在于做好科技研發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國華建議,政府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平台、資源、資金和政策保障,用創新叢集為企業服務。引更多創新資源向企業聚集。人才對于企業創新發展至關重要,李國華委員說,企業引進人才要有全方位思考,在股權、薪酬、職業規劃、研發氛圍等方面提供寬容的環境。
朱永新:教育與激勵同步,提高對“專精特新”重要性認識
在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要從教育和獎勵兩方面着手,讓廣大中小企業認識到“專精特新”重要性。例如,政府可以從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向中小企業宣傳“專精特新”優勢所在。同時,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并配套相應考核機制,為達标企業提供加成獎勵。此外,要有針對性地為中小企業解決人、财、物等方面的資源短闆。例如,探索地方及區域間轉型人才流動,為基礎薄弱地區及企業補充人才力量。
中國企業報集團招商引資供需登記
·2022年度全國企業黨建創新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關于招聘《中國企業報》集團區域公司總經理的啟事
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百位市長、企業家委員代表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綜合報道。編輯: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背景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回複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資訊、分享知識為已任。
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号:zgqybnews,關于财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