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建構之法》徹底讀完了,戰線拉得可能有點長,但是對書中内容卻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實這也應該算是對《建構之法》這本書閱讀的第二遍了,第一遍主要是跟着老師的課上進度,随着老師的講解以及PPT的配合,對軟體工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其中的很多經典的案例對我們對軟體工程的了解有着很大的促進作用,形象而生動。而第二遍就是自己切實閱讀該書,重溫老師課上的講解,對軟體工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軟體工程牽涉的範圍很廣, 同時也是同學們覺得比較空洞乏味的課程。 但是軟體工程的技術對于投身IT 産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作者将一線軟體開發經驗與在高校進行的軟體工程教學實踐相結合,總結出了在16周的 時間内讓 同學們通過 “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掌握實用的軟體工程技術的教學計劃。是以本書對學生對軟工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同時在“做中學”的理念中,自己學到的知識也很多。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能把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或故事)與軟體工程的相關問題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讓軟體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更好地落地。同時學生也可在“做中學”得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