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和孫俪夫妻倆,抛開明星的光環不說,那是絕對的寵娃狂魔。

當然,這裡的寵,可是有目的有步驟的愛,而非嬌寵。
在“寵娃”的一個保留項目中,就是如何哄睡精力旺盛的小家夥們了。
有一天,孫俪在社交平台發了動态:
昨天晚上,我說我看一下劇本,鄧先生你陪孩子睡吧……半個小時後,兩個孩子,拿着枕頭來找我……我進門一看,鄧先生自己睡着了…
哄孩子睡覺,哄到自己睡着了,這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
鄧先生對此回複:“請移步到我的帳号。”大家過去一看,原來鄧先生在打假,将孫俪的動态上弄了個“假”字。
哈哈哈,有認真的網友深挖,發現類似事情,在鄧超身上也有過不少次。
有一次,鄧超說自己寫了檢讨,因為自己瞎講故事,結果把自己哄睡四次。再一次也是講故事,把自己講到睡着,結果等等用上了“超級武器”,成功震醒自己老爸。
話說回來,鄧超真心實意的陪伴着等等長大,雖然自暴了不少糗事,卻讓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可愛又有趣的老爸。
正因為有了鄧超這個“賢内助”,孫俪才能好好的看劇本,打磨角色,再拍出《安家》一樣的好劇出來。
看到鄧先生這樣的表現,衆多網友紛紛留言:同款寶爸啊......
這樣哄睡孩子的,還是有趣有愛的,下面這一條報道,就不那麼快樂了,還差點把這位爸爸吓出一身冷汗來。
上海金山的一位粗心爸爸,自己在家帶孩子睡覺,結果哄孩子哄到自己先睡着,2歲的孩子下床,開門,下樓,跑到小區裡面轉了起來。
好在,這位在小區裡迷路的寶寶,被人發現後報了保安,被安頓在了保安室。等到那個睡了一覺的粗心爸爸,醒來發現孩子不見,心急火燎出門找人,才算見到了滿臉淚痕、哭着找媽媽的孩子。
這位爸爸哄孩子睡覺,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門也沒有鎖上,也沒有告訴孩子不要出門。
自然,就有了這麼驚險的一出。
實際上,并非隻有爸爸會把自己哄睡,媽媽們往往也會如此。
不過,或許是天然的母性影響,媽媽們就算再累,往往還能強撐着哄孩子,爸爸們陪孩子,往往簡單直接,或者陪着孩子玩個盡興,或者就像鄧超一樣瞎編故事,更有甚者,直接強迫睡,結果孩子沒睡,自己卻睡了。
為什麼孩子總是難以入睡?
有這種情況的家庭還是非常多的。歸根究底,還是跟這幾個因素有關:
1、直接哄睡,沒有過渡
我們給孩子規定一個入睡的時間,時間到了必須入睡,一定要馬上入睡,不睡就批評,這種強迫式的入睡,往往是孩子做不到,又因為受到父母批評而哭着入睡,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孩子安全感,睡前帶着壞心情入睡,這種感受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受損。
2、玩得太瘋,還沒有靜下來
睡前陪孩子玩得太瘋,孩子興奮過度,一直處于放飛自我的狀态之中,此時要求孩子進入到睡覺狀态,難度往往很大。
3、白天睡太久,晚上反而沒有睡意
有些孩子白天睡多了,晚上反而不睡,這種低齡的孩子比較常見。
4、需要大人陪睡
孩子總有一個從媽媽爸爸陪睡,到自己獨立睡的過程,有些媽媽覺得都幾歲了,還不趕緊自己一個人睡,直接指令式的要求孩子自己一個人睡,這對孩子來說過度太快,也會難以入睡。
5、作息不固定
受大人的影響,大人沒有時間觀念,熬夜,玩手機,對孩子就起到了示範作用,于是孩子也學着如此,有時早睡有時晚睡,沒有形成條件反射。
那麼,針對孩子的情況,我們可以這麼來做
1、睡前的儀式感
睡前是最好培養孩子安全感的時機,一定要好好把握。
巧用儀式感,幫助孩子建立入睡的條件反射。
我們可以建立一份表格,讓孩子按照類似的步驟來進行,也可以不用這樣,而是每晚基本有個固定的流程。
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形成條件反射,我們哄睡孩子就會越來越輕松。
2、睡前不要做太過劇烈的運動
可以利用睡前的好時光來陪孩子做親子共讀,閱讀一定是件美好的事情,睡前的閱讀,既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又是我們陪伴孩子的親子時間,真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同時,這樣的閱讀,帶給孩子很好的滿足,帶着快樂與開心入睡,對孩子的安全感培養大為有益。
3、孩子白天睡足夠即可,不要睡過多,那麼晚上自然能夠更好的入睡
這個睡的時間,可以與大人同步,午休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當然如果孩子真的特别困,也不要讓孩子強撐着不能入睡。
這些需要我們根據孩子的情況做調整,每個孩子都會有個體的差異,不做一刀切。
4、孩子獨立入睡是要分階段的進行
對于幾歲的寶寶來說,他需要經曆一個媽媽陪睡,到逐漸獨立的過程,如果需要,我們可以陪伴孩子講故事,并且陪着孩子睡着後,再離開孩子房間。
5、規律的作息非常重要
規律與固定的作息,對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非常有利,習慣往往來自于固化的一些行為和動作。當睡覺時間到了,全家人都配合一起來做,營造入睡的氛圍,對孩子的順利入睡有直接幫助。
寫在最後
培養一個“碰到枕頭就睡”的寶寶,我們通過建立儀式感,形成規律的作息,進行親子共讀等等方式,相信很快就能幫助孩子暢快入睡。如果家有難睡寶寶,我們不妨嘗試一下。
庭爸,家有10歲女兒,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松,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