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定了!月球及深空探測未來還有這些大動作

嫦娥攬月、北鬥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近年來,大陸加快航天強國建設步伐,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展望未來,大陸航天還将實施哪些重大工程?“十四五”時期,月球及深空探測将有哪些大動作?

請看全國政協常委、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獨家“揭秘”!

定了!月球及深空探測未來還有這些大動作

探月工程四期還将實施3次任務

吳偉仁透露,探月工程四期經過多年論證,已于2021年底正式立項,進入實施階段。“探月工程四期的主要目标是對月球南極開展科學探測,建立起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後續将分三次任務實施,分别是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計劃在2030年之前完成。目前研制工作進展順利。”

為何選擇月球南極地區?吳偉仁表示,這是因為月球的南北極與地球的南北極相仿,都存在極晝或極夜的現象。選擇南極作為着陸點,初步估算将有180多天的極晝時期,可以克服月球背面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長時間開展科學探測工作。

此外,科學家們還很期待能在月球南極探測到水冰。“探月工程四期還研制了飛躍器,着陸之後采用飛躍器,從着陸點飛向可能有水冰的月坑方向,開展勘察、采集樣本。”吳偉仁說,在月球南極降落,可供選擇的着陸區範圍隻有中低緯度着陸區的1/10,對着陸的精度要求更高。

定了!月球及深空探測未來還有這些大動作

玉兔二号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号着陸器成像。國家航天局供圖

據介紹,探月工程四期規劃了4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已成功實施的“嫦娥四号”,後續還有3次任務,分别是“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每一次任務都值得期待:

“嫦娥六号”主要到月球的高價值地區進行采樣傳回,後續還有新的月壤樣品傳回地球;

“嫦娥七号”主要對月球極區進行科學探測,特别是對月球的水冰分布進行探測;

“嫦娥八号”将與“嫦娥七号”協同工作,主要開展月球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試驗驗證和長期科學探測,對地球進行大範圍、全尺度、長周期觀測,并為科研站後續的關鍵技術進行驗證。據了解,“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有望于2025年前後實施發射任務。

後續還将有“天問二号”“天問三号”“天問四号”等任務

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于去年成功實施,後續的行星探測計劃還有哪些?

吳偉仁透露,後續還會有“天問二号”“天問三号”“天問四号”等任務繼續實施。行星探測方面,“十四五”時期,大陸将發射小行星探測器。開展近地小行星采樣和主帶彗星探測,進行火星采樣傳回、木星系探測等關鍵技術攻關。此外,大陸還将深入論證太陽系邊際探測等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定了!月球及深空探測未來還有這些大動作

2021年6月,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天問一号探測器着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幕儀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車拍攝的着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

發起建設深空探測實驗室

定了!月球及深空探測未來還有這些大動作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吳偉仁近年來的提案大多圍繞太空安全和深空探測等問題,先後提出重視太空安全、加強深空探測等提案。“今年我比較關心兩個話題,一是加強國防科技工業的計量體系建設;二是加大對深空探測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支援力度。”吳偉仁介紹,深空探測是科技的前沿領域,亟需彙聚各方力量,共同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已于日前共同發起建設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航天強國戰略需求,着力打造一個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研發機構,力争成為深空探測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微信公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