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俄烏沖突已經進入第14天,留給澤連斯基的時間不多了。
3月8日晚,俄羅斯國防部表示,從2月24日截至目前,俄軍已經摧毀了烏克蘭2581個軍事目标,包括90個指揮所、897輛坦克和戰車、84架無人機以及123套防空設施。
從3月8日上午10點開始,大部分俄軍都進入了“靜默”狀态,願意離開基輔、哈爾科夫、馬裡烏波爾,甚至是前往俄羅斯或白俄羅斯的烏克蘭群眾,實際上并不少。
俄國防部透露,3月8日,俄軍與頓巴斯民間武裝又控制了烏東7個村莊,結束“靜默”狀态後,頓涅茨克民間武裝向馬裡烏波爾推進了1公裡。
為了協助群眾撤離,俄軍從克裡米亞出動了裝甲車,俄軍黑海艦隊也在幫助别國撤僑。

3月9日上午10點,俄軍再次進入“靜默”,與此同時,俄羅斯警告了為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與雇傭兵支援的國家。
3月10日,俄烏外長将在土耳其舉行第四輪談判,這次談判被認為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最後甯靜”,作為斡旋者,土耳其外長也會參加會談。
此前,埃爾多安與普京舉行了電話會談,埃爾多安表示願意調停俄烏沖突。
關于俄烏沖突的最新情況,有這麼幾件事值得注意。
第一件事,澤連斯基有意求和。3月8日,澤連斯基頗為憤怒地表示,烏克蘭隻聽到了西方的承諾,而且聽了13天,西方一直說會為烏克蘭提供空中支援,承諾會為烏克蘭送上戰機,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烏克蘭沒有看到西方采取行動。
澤連斯基強調,烏克蘭迫切需要防空飛彈,這至關重要。
澤連斯基還對美國表示了不滿,澤連斯基認為,美國分明可以為烏克蘭提供更多幫助,但最終卻沒有采取實際行動。
澤連斯基喊話普京稱,是時候結束戰争、坐下來談了,俄烏應該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出發點應該是“以群眾利益為重”,烏克蘭願意與俄羅斯就克裡米亞、頓巴斯問題進行談判。
接受美媒采訪時,澤連斯基完全不掩蓋對于北約的失望之情。澤連斯基表示,基輔已經明白,北約不會接收烏克蘭,北約懼怕與俄羅斯爆發沖突,烏克蘭不會跪下來乞求北約。
從俄軍裝甲車齊聚基輔附近、車臣大軍來到馬裡烏波爾、普京亮出核威懾開始,澤連斯基就沒少呼籲普京“坐下來談”,澤連斯基強調,當務之急是讓普京展開對話。
問題在于,認為澤連斯基隻是“被操縱者”的普京,并不願意與澤連斯基直接談判。
第二件事,俄烏都開出了談判條件,雙方都有所讓步。談判桌上誰的籌碼更多,取決于交戰時誰更占據優勢,
就現在來看,在群眾尚未完全撤離、俄軍無法用重武器攻城的情況下,戰況仍處于膠着狀态,占據主動的是俄軍,但烏軍的戰鬥力同樣不可小觑。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幕:第一次談判,俄烏代表不歡而散,根本談不攏;第二次談判,雙方開始互相試探;第三次談判,俄烏都願意暫時停火、讓群眾安全撤離。當然,實際情況和預想的存在出入,畢竟亞速營等極端武裝不想讓群眾離開。
随着談判不斷深入,俄羅斯開出的條件也越來越務實。一開始,普京的停戰要求有四個:烏克蘭必須保持中立、承認克裡米亞屬于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獨立,以及去軍事化。
但在第三次會談結束後,俄羅斯的要求變少了,“去軍事化”沒有再提,即不再要求烏克蘭自廢武功。
與此同時,烏克蘭也選擇了讓步。
澤連斯基開出了2個條件。
1,俄羅斯必須保障烏克蘭的安全。
2,烏克蘭必須與美俄法德,以及所有的鄰國簽署集體安全協定。
簡而言之,澤連斯基的要求是這樣的:普京必須停止軍事行動,讓俄軍離開烏克蘭,以及簽署具備限制力的安全協定,美國、歐盟以及白俄羅斯等國将一塊簽署該協定。由此一來,基輔便可以防止俄羅斯出爾反爾,消除後顧之憂。
作為交換條件,烏克蘭可以承諾不加入北約,至少是短期内不加入。
至于克裡米亞和頓巴斯問題,烏克蘭可以與俄羅斯談判,有可能會作出讓步。
第三件事,美英歐盟的态度。普京已經将美英法德日澳等48個國家和地區,一塊列入了“對俄不友好”的名單,接下來,俄羅斯實體與個人在償還這些國家債務的時候,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使用盧布結算。
美國在3月8日發起了新制裁,那就是禁止進口俄羅斯油氣,英國決定在2022年底前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沒說“要不要繼續采購天然氣”,日本打算對俄羅斯追加制裁,并且試圖在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上,再次找俄羅斯的麻煩。
法德态度開始變了。馬克龍表示,俄羅斯的利益同樣需要得到尊重,法國與歐盟應該與俄展開對話。德國決定繼續進口俄羅斯能源,朔爾茨表示不願意效仿美英,因為德國暫時還很依賴俄羅斯油氣。
法德之是以拒絕和俄羅斯撕破臉,一是因為看到了俄烏和談的契機,二是不想被美國捆綁,畢竟俄烏沖突是美國一手挑起來的,法德對此心知肚明。
第四件事,俄烏第四輪談判會是什麼結局?3月9日,俄烏之戰已經來到了第14天,烏克蘭的日子的确不好過,但普京同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這些天,各國的撤僑行動結束得差不多了,該離開基輔、哈爾科夫等地的烏克蘭群眾,基本都撤離了。
這意味着普京不會和烏克蘭繼續對峙,如果3月10日的談判還沒結果,俄軍就要動真格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俄羅斯本就不闊綽,西方國家的嚴厲制裁,更是造成了盧布大幅度貶值,俄羅斯經濟可以說是每況愈下,如果在烏克蘭耗上幾個月,局勢必然會更糟糕。
既然普京做出了進攻烏克蘭的軍事決定,俄軍就不可能無功而返,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準備付出多大的代價去換取勝利?
可以預料的是,如果俄烏外長在土耳其沒談攏,俄軍很可能會發起攻城戰和殲滅戰,用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然後迫使烏克蘭簽署城下之盟。
坦白來說,烏克蘭開出的2個條件,普京能夠接受,關鍵之處就在于烏克蘭是否承認俄羅斯對克裡米亞擁有主權,以及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主權和邊界。
與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一樣,俄烏之戰将對世界局勢産生深遠影響,這是普京為打破北約封鎖的一次嘗試。就現在來看,還不能判斷誰能獲得勝利,盡管俄軍有着軍事上的優勢。
不管怎樣,還是希望俄烏能在3月10日談攏吧,如若不然,等待俄烏的就是兩敗俱傷了。接着打下去,不排除美國迫使各國選邊站的可能,因為美國的目标就是重新主導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