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去幾十年的烏克蘭,被這群人玩壞了

作者:冰川思想庫

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柳展雄

俄烏剛開戰的前兩三天,俄軍的赢面很大,似乎輕而易舉就能拿下烏克蘭,當時網上甚至冒出一種說法,普京是俄羅斯民族三四百年來,繼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之後,最偉大的人。

現在,俄羅斯陷入戰争泥潭。

蘇東劇變後,東歐各國一度出現人口萎縮和外流,拉脫維亞在1990年代之後,人口向西方流失了1/5,羅馬尼亞流失了3/10。烏克蘭每年約有900萬勞動力季節性遷徙,去歐盟國家打工,出國勞務人員占到了烏克蘭總人口的20%。

東歐各國,本土的空巢化非常嚴重,經濟倒退,羅馬尼亞甚至一度出現嬰兒死亡率大幅度提升,因為本國醫生護士流失了近一半,醫護行業嚴重缺人。

在危急存亡之秋,湧現出幾個勇敢睿智的改革者,例如波蘭的巴爾采洛維奇、捷克的克勞斯和匈牙利的科爾奈,他們對國民經濟體實行手術,起死回生。産業複蘇了,平民百姓就不用出去謀生,人口外流的趨勢減緩。有的國家還迎來小幅度嬰兒潮,生育率超過計劃經濟時代。

這種為本民族生存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經濟改革者,才是本民族的英雄偉人。

01

遺憾的是,烏克蘭在轉型期間,沒出現巴爾采洛維奇、克勞斯般的傑出改革家。

烏克蘭東西部多年來互相撕逼,鬧得政局動蕩,根子也出在經濟結構上。

前蘇聯時期,各國有明确的勞動分工,俄羅斯本土提供石油等工業原材料,哈薩克生産棉花等農作物,波羅的海從事輕工業,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則生産鋼鐵汽車,以重工業為支柱。

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雖然政治上獨立了,但産業經濟并沒有獨立,仍沒有擺脫蘇聯國企經濟的根基。

而烏克蘭的重工業地帶,集中在頓巴斯等東部地區。

過去幾十年的烏克蘭,被這群人玩壞了

▲電影《頓巴斯》,講述2014年發生在頓巴斯地區的沖突(圖/豆瓣)

這個工業結構問題解決起來很燙手,再跟文化族群沖突一挂鈎(烏東地區通行俄語,信東正教,西烏地區信天主教),就變成火藥桶了。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文章,烏克蘭曾有一個夢幻般的開局,工業體系非常先進,後來被萬惡的西方資本主義給毀了。

這種說法非常搞笑,頓巴斯地區陳舊的國企包袱太重,人浮于事、論資排輩,缺乏創新精神。

過去幾十年的烏克蘭,被這群人玩壞了

▲2015年秋季的烏克蘭頓巴斯地(圖/圖蟲創意)

烏東地區原本沒有鬧分離的心思,但日子過得實在太差了,于是轉而親俄。當初蘇聯解體的全民公決中,東烏克蘭各州舉雙手贊成,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州(也就是現在宣布獨立建國的兩個地方)當初支援烏克蘭獨立的贊成票占到83.86%和83.90%,連俄羅斯族占絕對人口優勢的克裡米亞,也是主張脫離蘇聯,跟着烏克蘭混。

等到烏克蘭獨立後,西部、中部因為沒有國企包袱,中小民營企業遍地開花,而烏東地區重工業遲遲不轉型,資産成了包袱,債務如山,經濟滑坡,群眾的心态崩了。

02

越是經濟蕭條的地方,越是極端主義叢生,人心思亂。今天德國極右翼最活躍的地區,正是前東德的各州。

蘇東劇變後,兩德重新統一,前東德地區經濟疲軟,工商業缺乏競争力。《2014年德國統一狀況年度報告》顯示,超過1/5的東部地區人口有陷入貧困的危險。德國100家最大企業中,沒有一家總部在東部。

極右翼的主力大多來自這些地方的失業青年。德國風頭最強勁的極右黨派另類選擇黨,以東部為基本盤,支援率穩固在10%以上,最近兩次大選拿到83個國會議席。

▲2016年10月3日,德國極端右翼進行遊行示威(圖/路透社)

為了把東部安穩下來,發達的西德地區大力對其财政輸血。在統一的第一年,就一下子補貼東部地區1430億馬克,接盤計劃經濟時代的國企,到1999年補貼金額飙升到1.63萬億馬克。

大家來想想,以德國經濟之發達繁榮,修複都很困難,更何況烏克蘭呢。西烏地區勉強能自給自足,沒有餘力給頓巴斯地區輸血。

前東德地區轉型困難的原因,跟烏東地區類似,其工廠産品線完全為蘇制工業量身定制,和美國歐洲的工業體系和标準、規格、品質要求格格不入,是以無法融入國際市場。

典型行業軍火武器業,衆所周知,蘇制武器的特點是傻大黑粗,堅固耐用、操作和維護都很簡單,缺點也很明顯,制造成本高,産能浪費,使用耗能高。蘇聯人的武器代表作AK47,結構配合松散,産品精細程度不夠,因為蘇聯匮乏高精密度機床。

烏克蘭的軍工業繼承了傻大黑粗的特點,劣于美制武器,但恰好買家也不在意,印度、阿塞拜疆這些國家,軍事國防部門一把手是些老大粗,就好蘇制武器這一口。

這次戰争中,俄軍沿用的蘇制坦克就是高油耗。

圖/微網誌

蘇聯時期規模最大的軍工科研生産線,在解體後,留在了頓巴斯地區。靠着全球軍火生意,生産飛機坦克乃至航母、火箭、大型運輸機等陸海空各種裝備,烏東地區還勉強能吃上一口飯,這也導緻了改革的意願不強烈。

蘇聯留下軍工企業3594家,職工300萬人,再加上産業鍊上下遊的從業人員,體系非常龐大。烏克蘭幾個親歐派總統都不敢對其下手,改革一旦有個閃失,上千萬的人飯碗丢了,沒人敢承擔這責任。

03

這次俄烏沖突剛爆發的時候,網上有部落客瞎編了個烏克蘭100個寡頭跑了96個的故事。

名單都沒具體姓名,随便瞎說,傳播還非常廣。

我來科普下,除了幾個石油重工業行政壟斷緻富的以外,烏克蘭多數富人沒有權勢,大多是靠勤勞和膽識發财。

他們經營跟生活日用相關的企業,比如釀酒商,超市,生活日用批發商,餐飲業。如果這能叫寡頭,那麼中國大家熟知的老幹媽、楊國福麻辣燙等品牌也可以叫寡頭了?

而且有的商人是跨國經營,打開全球市場,這些人的主營收入在國外,而不是局限在烏克蘭本土,是以能達到一兩億美元的财産估值。能在國外的開放市場,在公平競争中盈利,那就更說明其商業能力。

當然了,通過官商勾結而緻富的确實存在,不過這些真寡頭,恰好多為親俄派。他們對烏東地區的重工業國企,上下其手,撈取油水,庫奇馬、亞努科維奇等親俄派總統就是裡面的成員。

為了維持統治,亞努科維奇對敵人不留情面,牢牢把握權力不撒手。其他人跟進,煽動民粹情緒,以暴制暴。

由于黨争步步更新,有的政客殺紅了眼,陷入了意氣之争,其他什麼都不管了。典型的人物女總理季莫申科,她原本屬于親俄友好派,在跟普京的天然氣談判中,讓步不少。她在橙色革命靠民粹情緒和街頭政治上位,推翻了當權者亞努科維奇,後來亞努科維奇東山再起,并狠整政敵,于是季莫申科的外交180度大轉變,從鐵杆的親俄立場跳到鐵杆的親歐立場。

其實呢,季莫申科出生、成長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一個東部傳統親俄地區,她進入政壇也是依賴東部票倉。但是為了權位,季莫申科跟親俄派陣營的亞努科維奇内讧,個人恩怨情緒上頭,政策大轉變,鼓動自己的人馬抵制跟俄修天然氣管道。

國企股份制改革程序,有的黨派也出現類似的意氣用事,同樣一個政客,在野時表現出很左的樣子,強烈反對執政黨的國企民營化,自己上台後卻變臉了,大談民營化的好處。

在政治惡鬥中,烏克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今天政府把國企改了,明天又把企業重新收歸國有,今天政府跟俄羅斯簽訂了天然氣合作協定,明天又擱置停止了。

長此以往,什麼政策都推不下去,烏克蘭經濟陷入了惡性循環。

過去幾十年的烏克蘭,被這群人玩壞了

▲電影《頓巴斯》(圖/豆瓣)

從中可以看出,市場化改革之重要、之困難。

可以去看看貧民窟遍地的印度孟加拉,去看看通貨膨脹,貨币貶值鈔票不如廁所紙的拉美,去看看GDP不如廣東一個省的俄羅斯。

20世紀失敗的經濟體系,蘇東、拉美、印度,無一不是走閉關鎖國的自主工業化,然後一敗塗地。

三四十年前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其重要性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中國經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企改革,擺脫蘇聯影響,跟國際對接,搞起出口導向型的東亞經濟模式。

如果那時候,鄧小平等上司人沒扛住壓力,就沒有後來的經濟騰飛。恰恰在那時,中國抓住了發展的機遇,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作快速發展,使得經濟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