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紹興3月9日電(記者 奚金燕)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于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古酒。
黃酒與中華民族相伴相生,伴随着華夏文明走過漫漫歲月,承載着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釀就了中國人最豐富的精神世界和士大夫風骨。作為中國曆史經典産業,黃酒有何魅力?釀制技藝又有何獨到之處?
陽春三月,十裡春風入酒觞。中新社、中新網“洋主播看兩會”欄目特邀來自摩洛哥的留學生尤加,來到中國黃酒之都——浙江紹興,對話全國人大代表、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黃酒釀造營運中心主任章國強,探尋千年黃酒的前世今生。
作為紹興黃酒行業唯一的一名全國人大代表,章國強五年來堅持為振興黃酒“建言”。從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保護到黃酒産業的高品質發展,章國強希望有一天,中國黃酒能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現将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尤加:大家好,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傳統酒釀制前發酵區域。章師傅,我看到那裡有一輛推車,這輛車有什麼用呢?
章國強:說到這輛車,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中國黃酒。黃酒是世界最古老的谷物釀造酒,集飲用、養生、烹饪、藥引諸功能于一體。因最初的黃酒酒色澤澄黃或呈琥珀色,故稱為黃酒。
相比于啤酒和葡萄酒,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常獨特——酒曲釀酒、雙邊發酵、多菌種共酵。這樣釀造而成的酒與單純酵母發酵酒的差別很大,風味上醇厚、豐滿、完整、馥香。

章國強為洋主播介紹黃酒的釀制技藝。 唐小沛 攝
釀制紹興黃酒講究順應天時,夏制酒藥、秋制麥曲、立冬開釀、立春榨酒,需要長時間低溫發酵,280天釀造期,周而複始,整個過程都飽含着釀酒者的執着與情懷,展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智慧。2006年,紹興黃酒釀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我們看的這輛推車就是用于發酵這一工序。勞工們需要把蒸好的米飯放到車裡,然後裝到陶缸裡進行發酵。
尤加:我看到這裡有很多缸,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章國強:這些是用特制的黏土燒制的陶缸,是黃酒陳放專用的,專門用來發酵。紹興黃酒主要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為主要原料,以酒藥、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進行雙邊發酵。釀制過程包括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等。
每年立冬,我們把蒸好的米飯倒進缸裡,然後加入曲麥、酒母,調好溫度以後再保溫讓它發酵。這一缸将近有一千斤左右。冬釀的時候我們每天這樣做一批。
尤加:章師傅,我在室外也看到了很多缸,這些是幹什麼用的?和室内的缸有什麼差別嗎?
章國強:紹興黃酒的傳統釀造講究“一冬一釀”——立冬投料,開始浸米發酵,經過陶缸前發酵後,再存放到露天,讓黃酒在三個月漫長的冬天中,慢慢地完成後發酵,次年立春壓榨出酒。
在室内我們看到的缸是用于前發酵,前發酵4、5天以後,就要把這個料裝進壇子裡,放在自然環境下進行發酵。我們看到的這一批壇子差不多是12月7号左右進行封壇的,到現在已經有将近3個月的時間了。
尤加:這個蓋上為什麼要放上荷葉?
章國強:放荷葉是為了增香。
尤加:我看到這裡有很多包裝好的黃酒,您能幫我介紹下這些産品嗎?
章國強:我們女兒紅公司有幾百種黃酒産品,但這也僅僅隻是中國黃酒産業的一部分。
中國黃酒分布很廣,目前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産黃酒。主要有八大流派:以古越龍山、會稽山、女兒紅為代表的紹興黃酒,以石庫門、和酒為代表的海派黃酒,以沙洲優黃為代表的蘇派黃酒,以山東即墨老酒為代表的魯派黃酒,以福建紅曲酒為代表的閩派黃酒,以安徽古南豐為代表的徽派黃酒,以陝西謝村老酒為代表的陝派黃酒,以台灣紹興酒為代表的台灣黃酒。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中的佼佼者。紹興獨特的自然環境、鑒湖佳水以及傳承千年的釀制技藝,釀制出獨一無二的紹興黃酒,獨領風騷數千年,明清時期創下“越酒行天下”的輝煌。
從東晉年間“書聖”王羲之在紹興山陰蘭亭與友人曲水流觞、飲酒賦詩,到南宋時期陸遊與唐琬在紹興沈園酒後相逢,留下千古絕唱《钗頭鳳》,再到近代一代文豪魯迅,作品中也時時飄出黃酒醇香。是以我認為,黃酒才是中國酒的曆史。
尤加:喝黃酒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好處嗎?
章國強:我進廠已經有30多年,一直在喝黃酒,感覺喝黃酒對我們身體确實有好處。溫飲黃灑可幫助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我們現在還開發了黃酒冰淇淋、黃酒棒冰等創新産品,就是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品嘗黃酒,了解黃酒,愛上黃酒。
尤加:您今年參加全國兩會有什麼樣的建議嗎?
章國強:我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帶去了兩個建議,一是要加強黃酒釀制技藝的傳承和保護;第二,就是要推動把黃酒釀制技藝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釀酒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并世代傳承與創新的釀酒技藝,滋養着中國人的生活,豐富着中國人的情感,充盈着中國人的精神。
作為一名奮戰在黃酒釀造一線的黃酒人,我感受到了這個産業帶來的時代厚重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同時也時刻感受到這個民族産業要創新發展的責任與焦慮。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經曆了數千年的傳承,是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産實踐中創造總結出來的。古代文獻記載的釀制工藝十分有限,技藝的傳承幾乎靠一代又一代釀酒技師的心口相傳,不斷完善而成。現在,紹興黃酒釀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大多接近或超過退休年齡。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傳承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
是以我建議,要大力傳承好保護好中國黃酒釀制技藝,積極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這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有着積極的意義。我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動黃酒跳出紹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尤加:以前就有聽說過中國酒,沒想到釀制的過程這麼複雜,比如夏制酒藥、秋制麥曲、立冬開釀、立春榨酒,要順應不同的時節做不同的工序,我想這也展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理念。這麼古老的技藝還能傳承下來,真的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中國傳統文化有太多的驚喜,我希望以後能了解更多,将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