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物道君語:

懷着悲憫之心,聽見戰場的哭聲。

//

最近新聞中的“頂流”莫過于俄烏戰争。

我第一次與戰争如此接近。網際網路帶來各種清晰的聲音與影像,有戰車,有炮火,更多的是那些在戰火中的普通人,或是迷茫,或是呼救,或是恸哭。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一句詩在腦海中浮現,那位同樣飽經戰亂的詩聖杜甫,仿佛也要對此言說。

以往讀杜甫,雖知其詩沉郁頓挫,卻隻像是隔窗看景;知道他卷入戰亂,我卻無法想象出戰亂帶來的痛苦。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圖 | 清可

重新翻開《杜工部集》,詩中的悲戚與眼前的現實慢慢重合,那些藏在詩裡的哭聲逐漸清晰,那些故事仿佛依然發生在當下,牽動人心。

杜甫為戰争寫詩,寫的是戰亂中的芸芸衆生。在逃亡與流離之中,杜甫步入了名為戰争的人間地獄。無數苦難,發出不能語的哭聲,進入了杜甫耳中,落到筆下,化作無限的悲恸同情。

杜甫被尊為詩聖,不同于超凡脫俗的“詩仙”,他以聖人之心關懷世界,以悲憫之心直面血淋淋的現實,把滿腔悲憤融化為了慈悲。

細聽那些哭聲,令人感慨不已,不忍卒讀。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天寶年間,那場巨大的禍亂仍未降臨,唐玄宗治下的大唐仍保有盛世氣象。

但杜甫卻看到了與盛世極不相符的悲傷。

在聲勢浩大的隊伍中,已經披挂戎裝的征夫,跟在揚起煙塵的戰車和戰馬後面。

征夫的父母妻兒,在道路兩旁哭嚎,急切地想找到隊伍中的親人。戰場兇險,或許這一次匆忙的見面,就會成永别。想到此處,兩旁的哭聲更為凄厲。

無論在什麼時期,我們都會經曆離别。在和平年代,我們說“再見”,帶着重逢的希望。而對戰争時期的人們來說,離别,可能就是永别。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最近在網際網路流傳着一段視訊,在烏克蘭東部,一位即将走上戰場的父親與将要被送到俄羅斯安全區的女兒相擁而泣。無論對哪一方來說,意識到重逢無望的分别時刻,往往格外刺痛人心。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曾說過:“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争。”對于每一個渴望和平生活的人來說,建功立業、金戈鐵馬的氣概與榮耀,遠不能抵消親人生死未蔔的恐懼,與親人被迫别離的痛心。

我們憧憬着一個和平的世界,人們不必經曆這般生死未蔔的永别。而是身邊的人離開時,也能坦然道地一聲“再見”,期待着不久後的重逢。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一個被征召入伍的士兵,趁着兵敗逃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眼前的光景讓他有些頭暈目眩:以往人來人往的尋常巷陌,現在已人去樓空,慘淡的陽光照下,更映出被戰亂破壞的蕭條與凄涼。

我們多少都讀過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那是一種歲月流轉後的演變,雖眼前陌生,但故鄉特有的煙火氣依然令人懷念。

而戰争則像是無情的重錘,把故鄉砸得粉碎。我們習慣了鄰裡的閑談,菜市的喧鬧,和家裡的柴米油鹽,但這熟悉的生活又在戰争面前顯得如此脆弱。當戰車碾過,留下的隻有一地的支離破碎。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曾有人在網上為伊拉克、叙利亞、阿富汗等國家戰前與戰後的對比圖,那繁華的街道、莊嚴的清真寺碎作斷壁殘垣,留下的隻有無家可歸之人的哭聲。

當士兵回到家時,親人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把荒屋當做巢的野狐狸,鄰居的男丁也被強征殆盡。戰争的肆虐,又豈止是在直面戰火與淋漓鮮血的前線。當故鄉也變得易碎,又有什麼能保護遊子的心呢?

故鄉,代表着人心中最深處的美好與懷念,它呵護着人們内心深處的脆弱,是人們最堅實的後盾。願戰火熄滅,願故鄉月明。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長相思,摧心肝”,最痛苦的事,莫過于與夫妻别離,相隔兩地。

若要給這痛苦加上一層,那便是身處戰亂之中,難得音訊的擔憂和恐懼。

杜甫困在淪陷的長安城,周圍已經是一片殘垣斷壁,原來怡人的春色反而更襯托出此時大唐的破敗和杜甫心中的感傷。

戰火紛飛之際,原本不友善的交通變得更為兇險,長久未能收到家書令杜甫膽戰心驚。現在妻兒身在何處?是否躲過了戰火?為什麼還沒收到她們的書信?

無數憂慮湧上心頭,他隻能抓撓着頭發,希望撫平心中的不安。但憂慮沒有減少,本已不多的白發又掉落了幾根。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圖 | 淸涼地兒-了琹

跨越千年, 電與光為我們帶來了更友善的聯絡。當我們聽着電話那頭傳來的熟悉嗓音,看着螢幕中的熟悉面容,是否有想過,如果這一切被戰火摧毀,我們又該如何看到所愛之人?

相思,是因為愛得真切。那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煩惱;是夏勸加餐,冬勸添衣的關懷。愛不應被戰火阻隔,而應化為種子播撒大地,培育出和平之花。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圖1 2 | 淸涼地兒-了琹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普通人身處戰亂之中,經曆得最多的是什麼?是失去。

老人在動亂中經曆了無數次失去。兒子,孫子,都在戰場中,像無數跟他們一個歲數的人,化作了一堆枯骨。

失去得太多,讓老人變得有些麻木:“隻剩下我一個,又何必苟且偷生呢?”

老人也明白,現在大唐正值危難時刻。安、史的叛軍存在一天,神州大地就要多經受一天戰亂之苦,世間就要多幾個像他這樣的可憐人。

想到此處,老人抛下拐杖,加入到從軍的隊伍中。同行的年輕人仿佛看出了老人背後的沉重故事,不由得感到心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每每談起戰争的幸存者,我都很難去認同這個“幸”字。在那些照片中,我們看到孩童隐藏在血迹下的天真眼神,看到老人看着逝者的無助背影,也看到父母抱着已經僵硬的孩子的痛哭。

他們本不應該承受這種荒謬的“幸運”,但戰争破壞了許多人真正的幸福,以至于痛苦和悲傷成為了幸存者的特權。

但活着至少意味着未來。在戰争以後,人們慢慢吹散蒙在心中的硝煙,開始重建未來的新生活,重新去追求新的希望,同時祈禱着:世界遠離戰火,光明永存人間。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在陳陶,唐軍遇到了一場慘烈的大敗。

戰争過後的野外格外寂靜,隻聽到烈風劃過被染紅的湖水,仿佛戰死的冤魂在嗚咽。

入侵者們耀武揚威地走過被占領的長安城,享受着這鮮血淋漓的戰鬥成果。而長安百姓隻能向着戰場所在的北方哭泣,盼望着官軍能夠趕走侵略者,重整山河。

最近人們流傳着一句感歎:“我們不是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年代,隻是生在了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家。”我認為還需要加一句,“隻是生在了一個能夠保護國民的國家”。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圖 | 梅森1949

那些在戰火紛飛之處無能為力、肝膽欲裂的普通人,他們何嘗不想要和平,但戰火如野火,不敢攀上堅硬的山石,卻隻能灼燒着樹木和青草。

近代百年,中國飽受戰亂之苦,不是因為好戰,而是因為孱弱。無數先烈用血與火,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和平的今天。當紀念日的防空警報想起,我們都應銘記曆史,不忘自強。

以往有一句話“止戈為武”,代表着中國人的戰争思想:和平需要武力來保護,而武力也隻能用于保衛和平。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杜甫已在别處道出了和平的本質:抗戰之力,止戰之心。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或許有人會問:聽見那戰亂的哭聲,有什麼用呢?

我的回答是:喚起我們心中的善。

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麼你還活着。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麼你才是人。

無論我們如何論證某一場戰争的合理性,我們都不能忽視,在這強大的破壞力下,無辜的百姓不得不經曆各種各樣的悲劇。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杜甫深知安史之亂的禍根在于叛軍,他為官軍收複薊北而“漫卷詩書喜欲狂”,不影響他為石壕村中被強征的老婦感到哀傷。

杜甫寫下了戰亂的哭聲,并不是為了支援或反對某一場戰争,而是對戰亂下具體的人緻以真切的同情。

即使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什麼,但揭露苦難、心懷光明依舊是一種難得的善,無數的善聚在一起,便是一個和平的世界。

當和平成為共識,戰火便失去了肆虐的土壤。

杜甫最經典的五首詩,道盡了人間的殘酷真相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