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Taihai.com
台海網8月20日,據《海西早報》近日報道,廈門市體育局釋出通知,廈門市體育中心羽毛球館、籃球排球館将于8月20日起關閉。
這兩座體育場建于20世紀80年代,見證了廈門體育産業的發展,其中羽毛球場也出自紀新鵬、延龍兩屆奧運冠軍。在大衆心中,這裡承載着他們青春的回憶,見證他們與球友之間的友誼。
今天,由于屋頂漏水,牆壁開裂,鋼構件生鏽變形以及未能滿足該國目前的抗震要求,這兩座擁有30年曆史的體育場将關閉。閉幕是輝煌曆史的結束,也是新征程的開始。
目前,兩個體育場館還處于轉型的探讨階段,讓我們期待它們新的起步。今天,跟随早間記者的腳步,參觀這兩個古老體育場的故事!
羽毛球館:
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的搖籃
1988年,廈門體育中心羽毛球館落成,次年,籃球排球館投入使用。它們是體育中心的前兩個場地,許多運動員和公民開始了他們的運動日。當時,這兩個體育場都很大,裝置齊全。
廈門體育中心副主任鄭元展回憶道:"羽毛球館有24個場館,當時全省隻有九個,隊員們綽綽有餘,可以在這裡訓練。當時,新加坡國家隊教練來到廈門,看到這麼大的訓練場,無不勝收。"

2000年,姬新鵬(後排右四)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金牌後,回到廈門與廈門羽毛球隊的教練和運動員合影留念。顔龍(前排左)、世界冠軍翟偉傑(右三第二排)以及著名教練林江麗、唐仙虎等也在畫面中。(圖檔由餘偉傑拍攝)
很多職業運動員都接受過訓練
1989年,廈門羽毛球隊成立,開始了長達27年的訓練期。1990年春天,羽毛球館成為廈門中國羽毛球隊的訓練基地。在博物館成立33年的時間裡,羽毛球館已經誕生了紀新鵬、燕龍兩屆奧運冠軍、郭振東、洪偉、劉成三位世界冠軍。
1989年,12歲的紀新鵬來到廈門,開始在羽毛球館訓練。1996年2月,姬新鵬入選國家隊。2000年,姬新鵬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羽毛球男子單打金牌。這是中國第一枚奧運會羽毛球男單金牌,也是廈門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近日,紀新鵬站在看起來有些斑駁的羽毛球館前,回憶起自己訓練的時光,心裡有很多感慨。"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地方,在内心深處,我仍然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可以在體育場裡戰鬥和戰鬥,"他說。不僅是我,這個體育場正在見證幾代羽毛球愛好者的成長。"
如今,雖然職業羽毛球隊已經搬進了更現代化的訓練場地,但羽毛球場仍然在運動員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運動員來到這裡緬懷舊時光
消息傳出後,周六,廈門羽毛球隊五六名球員中有30多人齊聚羽毛球館門口合影留念,教練和隊員們重溫了訓練的美好時光,那些青春和汗水的回憶在夏天閃閃發光。
一位退役運動員說,她在羽毛球場赢得了1988年全國業餘學校羽毛球錦标賽,羽毛球已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說:"當我聽說要關門時,我絕不能放棄。這些天,我每天都來玩,直到最後一刻結束。當然,我也希望我們的羽毛球館會越來越好,能為大衆提供更好的體育設施,這也是一種期待!"
很多玩家"準時報告"
體育中心羽毛球館不僅承載着幾代運動員的青春故事,更承載着廈門市的體育記憶。
廈門是一座有着濃厚羽毛球氛圍的城市,這個羽毛球館的存在,讓市民對羽毛球有了更多的了解。據了解,羽毛球館建成後,将很快向公衆開放使用。平日裡,羽毛球在體育場内飛舞,每天晚上,很多球員"準時報到","雷霆動不動"。
市民們在城市體育中心羽毛球館揮汗如雨。記者 王文平
"我從1996年開始在這裡打球,"一位在這裡打球25年的居民告訴記者。下午,職業隊在這裡訓練,訓練結束後,我們的市民剛接過來,在後期打比賽,球場每天都爆滿。"
"每當來打球的時候,羽毛球館的位置都非常緊張,尤其是在5.m之後的黃金時段。前來打球的人告訴記者,由于這裡交通便利,收費比其他羽毛球場都低,是以很多人下班後都喜歡來這裡打球。此外,能夠觀看專業團隊的訓練、比賽,偶爾與專業運動員一起學習球技,也是羽毛球館人氣盛行的原因。
"青春來了!"一位在羽毛球館打了20多年的業餘選手告訴記者,"我在這裡遇到了很多合作夥伴,不僅是一個玩耍的地方,也是一個讓大家聯系和增進友誼的地方。"
籃球和排球館:
默默守護城市發展
城市體育中心籃球和排球館在公衆心中并不低。籃球和排球館有一個看台,有1500個座位,在沒有勞工體育場的情況下,可以說很多活動、文化活動組織者争奪"香味"。此外,它也是許多籃球和排球愛好者的聚會場所,他們曾舉辦過中國羽毛球挑戰賽和全國女排職業俱樂部聯賽。郎平帶領女排女生參加本次比賽時,轟動一時。中國乒乓球隊也多次到博物館訓練。
籃球排球館舉辦的各種體育賽事,營造了全市全民健身的氛圍。(資訊圖)
随着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廈門現在擁有大大小小的體育場館,籃球和排球館承載着更加豐富的社會功能。2020年新冠爆發後,籃球排場(即鋼禹體育場)作為核酸檢測點。它也是今年新冠疫苗的第一個疫苗接種點。此時更像是一位年邁的老人,默默守護着廈門市的發展。
(記者 王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