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政府工作報告隻提了一句汽車?其實答案都藏在這些關鍵詞裡

3月5日-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在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長達1小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汽車”一詞僅出現了一次,即在“堅定實施擴大内需戰略”中提出“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

中國汽車行業未來怎麼走?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隻簡單提到一句,但是更多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都已融合在“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加強創新引領”“保鍊穩鍊”“培育壯大數字産業”等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之中。而今年兩會,汽車行業代表們的提案也印證了行業對這些未來趨勢的共識。

最大關注點仍在新能源汽車

全國兩會,汽車産業的最大關注點在哪裡?新能源汽車當仁不讓。自2014年起,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能源汽車”一詞從未缺席(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為“清潔能源汽車”,亦可了解為“新能源汽車”)。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對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目标影響重大,更是大陸向制造強國邁進的一塊重要拼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赴上汽集團考察時就曾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陸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今年兩會上也指出:“從更長遠的視角看,在大陸深入推進制造強國戰略過程中,中國汽車業還将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

在兩會代表們的提案中,有十餘份提案從産業鍊、産能建設、研發創新、使用端支援力度等多個角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助力落實“雙碳”戰略目标。

對于汽車産業低碳發展,主要包含下列議題: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立健全支援汽車産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希望盡快出台汽車産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汽車産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标準的制訂和實施,并通過持續豐富政策工具箱,與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積分政策等有效銜接,進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

小米汽車雷軍:建立和完善碳足迹核算體系,以支撐碳足迹精确管理、核算、認證及核查。

除了關心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人大代表們對産業鍊的安全也高度關注。對于産業鍊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人大代表們帶來了下列議題:

上汽集團陳虹:加強産業鍊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對锂、钴等上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保證産業鍊安全;推動“官産學研”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技術孵化、項目示範等方式,加快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等技術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環利用。

長城汽車王鳳英:推動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的應用,逐漸對存量新能源汽車标配動力電池熱失控防護技術。

奇瑞汽車尹同躍: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管理,以確定新能源汽車供應鍊安全。

小米汽車雷軍: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普及。

在消費端,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長途出行充電難等問題,成為今年以來消費者高度關注的話題,也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産生了一定的阻礙。對于“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的支援力度”的問題,人大代表們提出了下列議題:

上汽集團陳虹: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使用端的支援力度,如持續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電費優惠等,進一步形成鼓勵低碳産品消費的氛圍。

吉利汽車李書福:建議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

廣汽集團曾慶洪: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延續國家補貼一至兩年,簡化前期補貼領取手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合法化可期

在汽車“新四化”的大趨勢下,智能網聯化的地位與電動化并駕齊驅。可以說,一輛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電動汽車,才是當下汽車“新四化”的終極形态。

政府工作報告隻提了一句汽車?其實答案都藏在這些關鍵詞裡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确提出,“鼓勵發展智能經濟,穩步推進自動駕駛”。當下,多家車企的自動駕駛實力、研發能力并不遜色,隻待更具突破力的創新政策出台,商業化運作并不遙遠。是以,今年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針對“明确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帶來了提案:

上汽集團陳虹:建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自動駕駛系統的合法地位,并制訂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車企、零部件供應商等)的責任劃分标準規則和處置機制;建議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辦法》中,建立“自動駕駛系統”的等級評價認證體系和準入機制。

廣汽集團曾慶洪:建議增加并明确“機器駕駛人”的定義;增加“智能駕駛汽車應當安裝關鍵資料存儲黑匣子或關鍵資料雲端備份”的強制性規定;明确智能系統責任由生産者承擔;增加“将智能駕駛汽車産品責任保險納入強制保險的範圍,分散相關責任主體的風險”的有關法律規定。

長安汽車朱華榮:建議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法律法規體系,加速行業合作,打破資料壁壘,合理制訂汽車資料安全與隐私保護要求。

此外,對于“加大對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援力度”,也有代表帶來議題:

上汽集團陳虹:建議進一步加大對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援力度,通過專項資金扶持等方式,鼓勵引導企業自主掌控作業系統、線控底盤等核心軟硬體研發能力,加快形成行業标準,盡早實作産品技術規模化。

哪吒汽車方運舟:建議推進建設智能汽車作業系統生态。

晶片産業鍊亟待補鍊強鍊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缺芯問題已然成為汽車産業的“阿喀琉斯之踵”。如何應對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晶片技術“卡脖子”等難題?國内多位整車集團上司紛紛在兩會上建言獻策:

上汽集團陳虹:建議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晶片統一的技術規範和标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台;建議由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晶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産大算力晶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長城汽車王鳳英: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中期完善産業布局,實作自主可控;建構産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實作長期可持續發展。

小康集團張興海:整車企業與晶片企業應跨界攜手、聯合創新,加快推動實作“晶片上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