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出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

寫出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

——評丁曉平報告文學《紅船啟航》

作者:汪守德(原總政治部宣傳部文藝局局長、文藝評論家)

軍旅作家丁曉平的報告文學《紅船啟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以獨特的叙述角度和精湛的文學描繪,能夠使讀者從這一似乎已屢見不鮮的題材中,讀出那樣多的新史實與新發現,獲得那樣多的新認知和新啟示,這部作品也因之具有了某種特有的史學與文學價值。

寫出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

嘉興南湖紅船。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攝

浙江嘉興南湖上的那艘紅船,在中國共産黨建黨史上有着特殊的曆史意義和象征意義,對今天而言,它是經曆百年風雨之後必須回望和牢記的。擅長于紅色題材寫作的丁曉平,将視線聚焦于這艘中國最著名的革命船隻,進行他富于充沛激情的書寫。他從一個名叫王會悟的、身份普通卻又對中共一大會議的召開有着非比尋常影響的女子說起,以小人物帶出那段錯綜複雜的大曆史,帶出衆多叱咤風雲的曆史人物。這種叙述政策與技巧,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新鮮感。

丁曉平又是怎樣具體駕馭這個題材的呢?從實際的閱讀感受來講,這部書的寫作正如書名所示,是從王會悟講開來而重點指向紅船,書的主體雖分上下兩卷,實由三個方面的内容所構成。一是以較多的篇幅寫了建黨之前以陳獨秀、李大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驅,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所傳播的共産主義思想,所進行的建黨醞釀籌備經過。作品以明晰的脈絡、簡約的文字和酣暢的氣韻,将筆墨引向建黨那個偉大的曆史時刻。這種對于建黨之前思想群組織狀況的描述,不可或缺,而且展現出本書所述曆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給作品增加了思想與曆史的厚度。這個階段,似乎與王會悟并無多大關系,但實際上她是一個受《新青年》影響的進步青年,這位“小王老師”勇敢地從嘉興烏鎮舊的生活秩序中走出來,走向大上海這個外面的世界。

二是作品真實詳盡地記述了黨的一大召開的曲折過程,這是本書的最大特色和亮點。作者以仔細的考證和翔實的文字,對一大的各個參加者及其背景,對會議舉辦的時間和地點,對會議的程式、氣氛和議題等,盡可能地進行了客觀、真實的還原,讓曆史以本來的面貌呈現在今天的讀者面前,也使我們再一次了解那些曆史細節和真相。這需要作者花費大功夫,對各種相關史料進行科學、嚴謹、認真的梳理和比對,進而獲得對于史實最準确可靠的判斷和描述。此刻作為黨外人士的王會悟,雖然隻是一名會務人員,沒有資格參與關于建黨問題的讨論,但她既是一個會議的旁觀者,又是一個難得的見證者,與一大依然有着十分緊密的聯系。

然而開會時法租界巡捕房“包探”的突然闖入,使得形勢立刻變得危急起來。意識到危險的與會者們,于情急之下迅速撤離。将會址遷往何處,是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關于會議的選址事宜,從嘉興走出來的王會悟的建議在此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王會悟、高君曼等通過當時《申報》上刊載的火車時刻表標明的時間與車次,嘉興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社會氛圍的分析,以及代表們從上海轉移嘉興的過程,到達嘉興南湖時的天氣情況,開會時使用的平常作為遊覽的紅船(畫舫)的規模、形制等方面,作品的叙述平實詳細、饒有意趣。作品對于當時紅船的考證,對于會議實際可能的想象,反映出曆史的開創者們意氣風發的神采。

如果說以上是對紅船前世的叙述,作品的下卷是對其今生的探究。其價值在于黨上司全國人民取得勝利之後對于紅船的尋找,這也是作品描寫的又一重點。紅船因承載過重大使命而大放異彩,尋找和确認當年的紅船,成為嘉興方面的心結與焦點,因而通過回憶、尋找、考證、确定,使其曾經的輪廓與形制漸漸顯影,這一過程具有某種深沉曠遠的曆史意味,許多故事也在作品中得以複原。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專列路過嘉興時突然停車,嘉興方面對于以紅船為依托建紀念館的努力,王會悟關于紅船上開會整個過程與諸多細節的回憶,南湖革命紀念船的建成下水,董必武重訪南湖時為紅船題詞,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名,“紅船一家人”對于紅船曆史的講解、對紅船精神的光大,以及圍繞着紅船發生地說不盡的故事,反映了紅船不僅具有文物史的意義,而且有革命史的價值,使紅船成為一個持久的話題和熱點,給讀者以遐思與聯想。

《紅船啟航》回到原點與源頭,通過書寫紅船去再現與重溫我黨誕生時那段重要曆史的一幕幕,特别是反映出中國共産黨人的艱苦探索,反映出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總趨勢,反映出紅船對于當代中國所具有的重大而深遠的啟示意義。作品表明,從紅船啟航的中國革命,在經曆了大風大浪之後終于迎來了勝利,是以它對于中國革命而言意義重大。為了實作這樣一種寫作目标,作者在作品中既賦予了很強的紀實性和理論性色彩,又顯示出一定的揭秘性和文學性特征,通過精準生動的文字叙述,輔以相關的檔案、圖表、照片等内容,既揮灑自如,又言之鑿鑿,有力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作者以負責任的寫作态度,引導讀者從革命曆史中汲取更豐富的思想滋養,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注入更大的精神力量。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丁曉平下了大功夫。他對所要寫作的題材和内容,進行了深入采訪與資料查閱,嘉興方面的相關機構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與支援,使他有可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而這一切在作品中展現出來時,顯得紮實、精彩、厚重,有充分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軍旅作家,丁曉平的曆史觀和價值觀向來明确而堅定,在作品中從來不隐瞞他的立場與觀點,這部書的寫作初衷與所要表達的意圖與願望,都值得充分肯定。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09日 14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