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摩卡PHEV“0焦慮出行”的兩層内涵 』
3月1日魏牌摩卡DHT-PHEV上市,整個上市過程,廠家一直強調“0焦慮智能電動”的産品定位,魏牌CEO李瑞峰說,不能締造“0焦慮出行”,所有的(承諾?)都是廢話!李瑞峰此話道出了私家車的核心商品價值之所在。
廠家把“0焦慮”當做魏牌摩卡DHT-PHEV的産品标簽。
相比飛機、高鐵、公交、出租、網約車,在各種出行方式中,私家車其實是成本最高的一種,可是大家為什麼還要買車?
最關鍵的就是在所有出行方式中私家車的出行自由度是最高的。
李瑞峰所說的“0焦慮出行”,第一層含義是相對純電動車而言——出行自由度是私家車的核心商品價值,不可妥協。私家車必須“說走就走,想去哪去哪”。目前,純電動車做不到這一點;而PHEV可油可電,像摩卡PHEV綜合續航裡程超過1000km,出行自由度比燃油車還高。
摩卡PHEV的“0焦慮出行”還有一層含義是相對燃油車而言的。一台大SUV當然比小車舒服、好用,但是油耗高啊!尤其是在市區通勤的時候,一台中大型SUV百公裡油耗動辄十幾升,在油價持續走高的當下,這也會造成一種焦慮。一台優秀的PHEV,純電續航應該可以覆寫幾乎全部日常通勤,做到短途通勤不燒油,而中長途駕駛的時候,它又能提供遠低于燃油車的超低油耗。
途昂、銳界、摩卡這類中大型SUV,實際油耗都在10升以上。
02.
『 PHEV純電續航越來越高 』
這裡就涉及兩個關鍵點,一是匮電油耗,二是純電續航裡程。
現在很多PHEV的匮電油耗都已經做到可以媲美甚至優于普通HEV的水準,比如摩卡PHEV兩驅版WLTC工況匮電油耗已經低至5.55升,和漢蘭達雙擎相當;比亞迪秦PLUS DM-i的匮電油耗低至3.8升,比豐田卡羅拉雙擎還低;即将上市的長安UNI-K iDD匮電油耗5.0升,也優于同級HEV……
也就是說,現在PHEV的匮電油耗已經基本不是問題,剩下的就是純電續航到底多少才合适?
較早前的很多PHEV,純電續航才五六十公裡(本文如無備注,均指NEDC工況),實際隻能跑個三四十公裡,很多使用場景都覆寫不了——比如廣州,從市中心到機場單程就要40公裡——這也導緻了之前很多PHEV不太被市場接受。

上一代奔馳C級插混版,純電續航隻有區區31公裡,指導價卻高達59.9萬元,賣不動是必然的。
之後,國産寶馬530Le率先将純電續航從61公裡提高到95公裡,接着比亞迪秦PLUS DM-i将純電續航提高到了120公裡,北京奔馳最新的E級PHEV也将純電續航提高到了120公裡,長安UNI-K iDD的純電續航更是達到了130公裡。
魏牌摩卡DHT-PHEV兩驅智享版WLTC工況純電續航高達204公裡(折合成NEDC工況更高),則一舉成為目前國内市面上純電續航最長的PHEV。
比亞迪不甘人後,網傳的一張比亞迪内部産品規劃截圖顯示,比亞迪下一代唐插混車型的純電續航都将超過200公裡,最高可達252公裡。一場PHEV純電續航競賽正在上演。
03.
『 摩卡PHEV純電續航降一半
也許更好 』
那麼,對使用者而言,PHEV的純電續航越長越好麼?
如果不增加成本當然如此,問題是動力電池很昂貴,而且動力電池包很重也很占空間。需要強調的是,内部空間對一台私家車而言是非常寶貴的,美國EPA就是按實際的車内空間來給車型劃分級别的。
對于一台PHEV,更長的純電續航當然需要更多的電量,意味着更重、更大的電池包和更高的成本。是以,PHEV純電續航裡程增加的邊際效應是會下降的,超過了一定值,甚至會大幅下降,以至于得不償失。
這是某PHEV的動力電池組,總電量18.4度,整包體積154升,重183公斤。雖然現在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有一定幅度提升,但電池包仍然很大、很重,還很貴。
理想ONE這類增程式電動車,純電續航裡程一般比較長,那是因為此類車匮電時的表現實在太差——動力弱,油耗高——而不得已做出的一種選擇;像比亞迪DM-i、長城DHT這類PHEV,則完全沒有必要追求過高的純電續航。
《2021年度中國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全國42個城市日均通勤距離為38公裡,也就是說,PHEV的實際純電續航40公裡就能基本覆寫日常通勤需求,粗略算起來,NEDC工況純電續航大約需要60公裡。
但是,這個38公裡是日均通勤距離,實際很多時候通勤距離都不止38公裡,70、80甚至100公裡的情況都是有的,作為一位PHEV車主,個人感覺60公裡純電續航确實少了,連一半的使用場景都覆寫不了,如果能增加到100公裡(實際80公裡左右),那麼純電模式可以覆寫的比例就會大幅提升到90%左右。
根據住建部釋出的《2021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4個超大城市平均通勤半徑為38公裡,PHEV的實際純電續航如果能達到76公裡,就基本能完全覆寫日常通勤需求。
是以,個人認為,對于普通使用者,PHEV純電續航100-120公裡是比較合适的,因為更高的純電續航也覆寫不了更多的使用場景——200公裡跑長途也是不夠的——但會大幅增加購車成本。
以秦PLUS DM-i為例,同樣是尊貴版,120公裡純電續航版本比55公裡版本多了10度電,貴了大約2.4萬元。當然,這是值得的,因為55公裡純電續航能覆寫的使用場景可能隻有40%,而120公裡就可以提升到90%以上。
可是如果再增加10度電,進一步把純電續航增加到185公裡,那就得不償失了,因為增加同樣的電池成本,純電使用場景覆寫比例的提升可能也就兩三個百分點。即使電池成本進一步下降、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這樣做也是不值得的。
相較于WLTC工況純電續航204公裡、起售價29.5萬元的摩卡PHEV,純電續航130公裡、預售17.69萬元起的長安UNI-K iDD對我更有吸引力。
WLTC工況204公裡純電續航成了摩卡DHT-PHEV的一大賣點,但它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更大的電池、更高的成本。摩卡DHT-PHEV電池包容量高達39.67度,比很多小型純電動車都大,例如比亞迪海豚活力版電池容量就隻有30.7度。
如果摩卡DHT-PHEV出一個100公裡純電續航版本,把電池容量減一半,價格降5萬元,青主認為對普通使用者的吸引力應該會更大。
最後,做一個小調查,在下面這些純電續航超過100公裡的PHEV當中,你更願意選擇誰?
文 | 青主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earAuto立場。)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