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巾帼風采丨格日勒: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記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格日勒

走進阿左旗馬鬃繞線蒙古唐卡非遺博物館,館内陳列着五顔六色形态各異的200餘幅唐卡刺繡工藝品,450平方米的空間除陳列品外,還設有教育訓練基地、工作室等。這個特色博物館的負責人是78歲的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共産黨員格日勒。

巾帼風采丨格日勒: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格日勒原是阿左旗農牧局一名幹部。1984年,她因在一次下鄉工作途中發生車禍,被醫院鑒定為三級殘疾。1991年因病辦理退休。一向閑不住的格日勒想起母親吉日格勒傳授的馬鬃繞線唐卡制作工藝,她便開始鑽研這門手藝。為了讓這門沉睡多年的技藝煥發新光彩,格日勒多次到蒙古國、西藏、青海等地考察學習,集衆家之長,經過多次對比和考證後,她把阿拉善馬鬃繞線工藝和堆繡工藝結合起來,為唐卡這個古老刺繡工藝增添了新的表現方式。

巾帼風采丨格日勒: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馬鬃繞線唐卡其制作方法獨特,特點鮮明,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特色和獨特的審美觀,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産。2015年,她和兒子、兒媳創辦了以保護和傳承馬鬃繞線蒙古唐卡的文化公司——阿左旗金鋼馬鬃繞線絲繡有限公司,擔負起發揚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經過三年的努力,又建成馬鬃繞線蒙古唐卡博物館,先後接待5萬多人次,極大地豐富了阿拉善文化旅遊的内涵,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格日勒的馬鬃繞線蒙古唐卡作品影響越來越大,并轉化為産業逐漸走向市場,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不少人上門想學這門技藝,面對上門求學的人她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我曾經非常擔憂馬鬃繞線蒙古唐卡制作技藝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失傳,但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這項藝術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重新煥發生機,更多的人走進保護傳承的行列。”格日勒說。目前,阿左旗金鋼馬鬃繞線絲繡有限公司有固定從業人員32名,學徒100餘人。

巾帼風采丨格日勒: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

格日勒還用傳統技藝幫助農牧區婦女增收緻富。她先後在巴彥浩特鎮、巴潤别立鎮、吉蘭泰鎮等地舉辦教育訓練班。從2015年至今已免費為700多名婦女傳授馬鬃繞線蒙古唐卡制作技藝,實作就業的婦女每年增收約3萬元。

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表達各族群衆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格日勒與員工用了一年時間,繡制了一幅慶祝建黨百年馬鬃繞線堆繡唐卡作品,将民族特色和愛黨、敬黨、頌黨之情融進親手繡制的作品當中,一針一線都飽含着拳拳赤子之心和濃濃愛黨深情。

格日勒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光彩。她先後獲得“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全國薪火相傳助力扶貧傑出貢獻者 、“2020年度中國殘障人士事業新聞人物特别提名獎”獲得者、國家級馬鬃繞線蒙古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非物質文化遺産自治區級傳承人、内蒙古自治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負責人、北疆工匠、自治區民族服飾工藝大師、自治區蒙古族刺繡大師、内蒙古自治區最美女性、内蒙古最美繡娘、全區優秀共産黨員和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等稱号。她創辦的公司被授予“全國巾帼文明崗”,被命名“全國巾帼脫貧示範基地”、全國殘障人士文化創意産業基地等。馬鬃繞線蒙古唐卡也被列入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丨阿拉善日報融媒體記者:魏強 闫琛琛

丨編輯:史夏濛

丨稽核:王萍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阿拉善日報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