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孩子會怎樣?

養育一個小孩,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責任,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育兒模式都呈現出這種狀況:爸爸常年缺席、媽媽持續失控。

在這種不平等的育兒模式下,孩子究竟會長成什麼樣呢?答案,想必你們都清楚!

爸爸在哪兒?缺席成常态!

“喪偶式育兒”被大家廣泛提到,它指的是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而結合目前中國家庭育兒現狀來看,它泛指的是父愛的缺席。

這種缺席狀态,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缺失,父親常年忙于工作或者玩樂,很少抽出時間來陪伴妻子和孩子;另一種則是心理上的缺失,父親雖然人在孩子身邊,對子女的教育卻并不上心。

以上兩種情況,恐怕是很多中國爸爸的常态!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孩子會怎樣?

“我要掙錢養家”、“帶娃是老婆的事”、“孩子更粘他媽媽,跟我不親”……

以上幾個,多成為父親不帶娃的借口。殊不知,當你成為父親的那一刻,就有責任和義務跟妻子共同承擔起育兒責任,上面這些都不足以成為你“缺席”的理由。

提到這,或許會有人反駁,“不就是帶個孩子,有什麼大不了的,女人就是矯情!”但你們真的了解,妻子獨自拉扯孩子長大,這是件多麼辛苦又殘忍的事情嗎!

媽媽是超人?其實,她們也經常失控……

而在大家的潛意識中,提起母親,我們經常也會用上“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媽媽是超人”,這一類的形容詞,當上了媽媽=無堅不摧,但事實并非如此呀,她們也會經常因為丈夫的缺席而持續性失控下去。

一個母親的兵荒馬亂,彷徨無助,她也是人,可卻24小時待機,365天全年無休,這難道不比上班更累。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孩子會怎樣?

更加過分的是:在工作中,你通過付出和努力能看到直接的回報,但育兒卻并沒有可量化的酬勞,妻子兢兢業業照顧小孩,可能隻能等來丈夫一句:“你怎麼又沒把孩子看好,是怎麼當媽媽的。”

這對妻子的打擊又該是多麼大呢!她們為了家庭犧牲奉獻,畫地為牢,可并沒有換來同等的感激,再加上獨自育兒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打擊,往往很容易情緒失控,抑郁焦慮。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對孩子有兩大隐形傷害

爸爸和媽媽育兒分工上的不平等,不僅妻子受罪,孩子其實也挺受傷——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孩子會怎樣?

1、爸爸角色的缺失,讓孩子沒有安全感

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其身高、體重和動作等方面的發育往往比其他孩子要滞後,而且普遍存在焦慮、自控力弱、沒有安全感等情感障礙。

對于男孩來說,父親是他們學習的榜樣,從父親身上,他感受到男性身份認同感,學習男子氣概。

童年父愛的缺失,可能是他們一生都難以療愈的痛,即使成年之後,父親想要彌補這一缺失,依舊會有難以消除的隔閡,父子雙方關系淡漠疏離,也是常見的事兒。

對女孩來說,她們可以從父親身上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學習到勇敢、自信這些可貴的品質。

教育專家認為,很多女孩長大後不自信或者在情感上屢受打擊,被渣男欺負,多數就是小時候沒跟父親建立親密的信任關系。

缺席的爸爸+失控的媽媽,孩子會怎樣?

2、媽媽角色的失控,影響孩子的成長

父親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是孩子的悲傷。

由于爸爸這一角色的缺席,媽媽需要在育兒過程中唱“獨角戲”,是以往往容易失控,具體表現在:掌控欲望強,緊緊抓住孩子不放手,幹涉孩子的一舉一動;或者是道德綁架小孩,經常用自己的“犧牲”為由,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這些不健康的情緒,無疑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負面作用。

她們為了逃離這“令人窒息的母愛”,可能會變得叛逆乖張,經常跟母親作對,試圖反抗,尤其是在青春期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膨脹,更會反感母親的管教。

或許壓抑自己的性格,因為體諒母親為這個家庭的付出,是以盡量聽媽媽的話,這一點可能是女孩更容易跟媽媽共情,但長期如此,其實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将來可能會過于順從。

父母如何改變?

1、媽媽學會放手

心理學家胡慎之認為,父親角色的缺席,其實也并非是父親的錯,也有一部分原因跟媽媽不願放手有關。

如果媽媽學會放手,耐心、大膽地把孩子交給丈夫多帶帶,夫妻雙方可以多分享一些育兒的經驗,多鼓勵、多引導,少點批評和教育,這樣或許自己能輕松點,丈夫也會高興一些。

當然,這種情況也并非使用于所有家庭,有的新手父親可能悟性比較高,溝通效率會比較高,對于那些冥頑不靈的父親,可能并不好使。

2、爸爸學會參與

有些父親可能心底也想跟孩子親近,但确實因為一些客觀因素,例如平時要工作,跟孩子親近時間少,不知道如何拉近跟孩子的距離。

這時,你們就需要學會參與,學會高品質的陪伴小孩,例如每天下班後,抽出半小時跟寶貝玩耍,做一些親子互動的小遊戲,增加親密度,每天睡覺前陪孩子講講故事,這些小事其實都能讓孩子感受到愛。

畢竟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是以能多陪伴一會,就盡量多陪一會!

相處之道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解析兩性情感、男女心理,解讀愛情婚姻家庭本源,讨論職場、朋友相處智慧,分享戀愛技巧、婆媳關系、學習子女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讓你人生更和諧.

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