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顔色
傳統
古人,自礦石得到顔料,自植物得到染料,《尚書》裡寫:“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青、赤、黃、白、黑,是中國文化的五種“底色”,從五種底色中延展出各種顔色。
而古人對于顔色的命名,也是極其講究甚至挑剔的。從牙白到檀香,從胭脂到鴉青,從妃紅到青竹......字字都透着詩意。
在詩人筆下,中國顔色:
是“竹月泛涼影,萱露澹幽叢”;
是“黛青描畫眉,凝脂若雪膚”;
是“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是“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陽借出胭脂色”;
也是“鲛绡剪碎玉簪輕,檀暈妝成雪月明”;
……
中國顔色長在國人的靈魂裡,它是萬千詩意,美得不可方物,它更是身份的象征,熱烈高貴。
每一種傳統色,都印刻着醇厚的曆史,層層暈染,刻到人的心裡。
中國傳統顔色中的51種
月 白 色
陸遊《夜汲》詩中提及:“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說到月白色,很多人會覺得是白色,其實是淡藍色。
月白,指的就是月亮的顔色,古人認為月亮的顔色并不是純白,而是帶着一點淡淡的藍色。
月白色泰西紗常服袍,清光緒,身長138cm,兩袖通長188cm,袖口寬24.50cm,下擺寬72cm,左右裾76cm。故宮博物院藏。
竹 月 色
藹藹紫薇直,秋意深無窮。
滴瀝仙閣漏,肅穆禁池風。
竹月泛涼影,萱露澹幽叢。
繡幕燈深的時候,晚雲撥開是月,窗前弄影是竹,冷月光映着竹香,如果有顔色,就是深竹月,這一抹獨特的藍。
黛 色
王維《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詩雲:“千裡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黛色是青黑色,我們看山的時候,會看到近處的山是綠色的,再遠一點開始泛藍。
如果陰天,光線暗一點,遠處的山就是一個青黑色的剪影。這就是“遠山如黛”的說法了。
酡 顔 色
《老去吟》:大字寫詩酬素志,小杯斟酒發酡顔。
酡(tuó)顔:飲酒後臉紅的顔色。
朱 紅 色
朱紅,介乎紅色和橙色之間。最純正的朱砂出自中國,是以又名中國紅。
朱紅色在古代是正色,皇帝禦批用朱紅,皇家建築也以朱紅色裝飾宮牆,官宦或者富碩人家往往将大門塗成朱紅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這麼由來的。
在漢代陰陽五行中,朱紅色象征朱雀,指南方。
天 水 碧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鳌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绡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天水碧,淺青色。相傳為南唐後主李煜的姬妾所染。
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有一次在染色的時候,把沒有染好的絲帛放在露天過夜,絲帛因為沾上露水,起了變化,竟然染出了很鮮豔的綠色。
李煜覺得,這不能起個一般名。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天水碧。
歐陽修有句詞就寫到:“夜雨染成天水碧”。
《夜宴圖》中,居中的兩位女性,衣服顔色就是天水碧。
十 樣 錦
佳人何故歎姻緣,鳳冠霞帔十樣錦,
未與君謀面,便已定終生。
十樣錦,是一種粉色紙箋的名字。一個詩意的名字,一種唯美的色彩,有一段令人感歎的故事。
居住在浣花溪畔的唐朝女詩人薛濤,以草木為材,将紙張染成浪百漫的顔色,上提小字,以寄深情。風雅的信箋很快在達官顯貴中流行起來,得到薛濤的粉色信箋,成為一種榮耀。
顔色之于古人,是詩意而又多情的。
古詩詞中,文人墨客們以文字為畫筆,描繪出多少絢麗的景緻。
他們寫山林的顔色,寫江河的顔色,寫花草的顔色,寫天地的顔色,也寫心的顔色。
世間萬物皆有色彩,而中國人關于顔色的命名,也凝聚着萬千詩意,美得不可方物。
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