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由|編輯郭立軍、胡楠楠

頭像插圖|李曉

創業洞察

企業家洞察是《中國企業家》周日定期推出的,為您掃描國内外最佳企業家的前沿商業見解。

本期推薦關注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的内容。阿裡巴巴CEO張勇表示,我們正在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的成長,科技不僅要解決普遍性問題,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以,投資技術已成為一個大趨勢;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強調,特斯拉是一家硬體公司,也是一家軟體公司。

張磊:

進行深度數字化,跳出原來的軌道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攝影:石小兵

在本周舉行的2021年雲人居大會上,阿裡巴巴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經過12年的輪回,雲人居大會現在正"向雲原生、向雲應用邁進,并能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開發和實作"的新起點。

以下是Daniel Zhang消息的摘錄:

對于阿裡來說,我們對雲計算的了解,其實從大資料的開始,從我們對大資料的應用,我們都了解阿裡巴巴的前世,也從電商、支付、物流與我們時間同在。阿裡的每一家企業都是在我們的大資料應用基礎上誕生的,是大資料驅動者的産物。

曾幾何時,當AI在世界各地流行時,我們說AI是什麼?人工智能是阿裡巴巴本身的阿裡巴巴智能,因為我們的每一項業務都是由這樣的智能能力驅動的,它将我們帶入了商業領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很多領域都做了大量基于AI的探索,無論是今天的聲音、視覺、圖像到自然語言、決策智能,各個方面都有大量的業務整合。

随着深入的深入,阿裡越來越發現,與其僅僅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如跳出自己創業、原有的軌道,去看看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什麼,整個社會基礎的生産力是什麼,這也是我們對雲計算作為生産力的社會基礎的定義, 而在研發投入的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多功能性和基本性,以及最後的包容性,是整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

今天,無論是在智能化、軟硬體研發過程中,我們都與行業夥伴攜手合作,在整個數字經濟中形成中國的新視野。但我特别想說的是,面對未來,我們特别需要讓我們的數字經濟、數字科技産業生态建設得更好,更好地努力。雖然今天阿裡從技術上看,在各個領域都有布局,有投入,但在每個領域都非常重要,我們始終相信,開放、合作的生态是整個生産力發展的源泉,隻有面向全球、面向社會的領域,所有合作夥伴攜手共進,才能建設整個生态繁榮,才能實作"一朵雲, 許多核心"作為軟體內建的代表,作為廣泛生态系統的代表。這是中國整體邁向數字經濟、向數字技術驅動的基本生産力邁進的最重要保障。

對于整個科技的發展,阿裡有自己的思考:一方面,做我們的技術深耕,才能真正解決普遍性問題,解決普遍性問題;也始終把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社會價值的創造,放在我們思考的問題上。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我們去探索除了科技進步帶來的商業和工業進步之外,這也是近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努力方向。

阿裡巴巴對包容性的了解其實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如何讓更多的參與者、技術工作者和我們共同努力,成為數字技術的貢獻者。今天,包容性的第一件事是能夠圍繞雲和大資料建構基礎設施,以便更多的技術工作者,技術合作夥伴和我們可以成為技術力量的貢獻者。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更多的普通人不僅成為貢獻者,而且成為受益者。面對未來數字與實體世界高度融合的孿生世界,我們需要不斷站在科技的最前沿,發揮探索精神,不斷創造未來,這需要大量的想象力。曾幾何時,當我們談到雲計算和大資料使用時,我們想到了用原始世界替換,并且想到了它,因為有這樣一個代際替換,讓人類社會向前邁出了一步。對于阿裡巴巴來說,我們希望在這次實踐中,我們能不斷發現新的未知世界,利用我們的想象空間,不僅讓原有的世界、原有的技術變得更好,更能定義新技術,創造新的未來,共同開發一個新的數字世界。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

周紅軒:

雷射雷達将在三年内降至卷心菜價格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攝影:鄧潘

網際網路汽車制造正在興起。本周,360集團29億元持股其中汽車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紅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參與汽車的建設,同時他認為智能化将使汽車的網絡安全和實體安全變得密不可分, 需要注意。

以下是周小川的采訪摘錄:

目前,國産汽車和合資汽車之間制造能力的博衆,技術差距已經消失,中國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甚至在充電技術領域,我們已經領先了一半。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和電動機供應鍊。同時,還有稀土等原材料的支撐,未來智能汽車相關産業鍊源也在國内誕生,這使得國内智能汽車領域與歐美、日韓并駕齊驅。

未來,智能汽車體驗會做得好,不完全取決于汽車自身的技術,還要靠雲計算、物聯網、5G通信、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等。中國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遙遙領先,如果中國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将數字技術出口到傳統車企,那麼未來中國汽車工業面對美國、日本、歐洲的汽車行業,将擁有巨大的數字化、智能化優勢,是以存在彎道超車或分流超車的機會。

隻有更多的企業進來,把技術、人才投入到這個行業,那麼中國的智能汽車産業,才能比國外同行更快地發展,更快改變。如果有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參與汽車的建設,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都是偉大的事情。相信未來,中國的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在安全領域的中國制造業和網際網路兩大産業的共同努力,必将引領世界。

我們并不認為智能汽車是汽車行業的一場獨立革命,而是汽車、能源、數字和網際網路行業的基因重組。同時智能汽車也是一場消費革命,智能汽車成本最高的是雷射雷達,但我相信,在未來三年内,華為等公司一定能夠做出雷射雷達卷心菜的價格。

根據摩爾定律,所有與電子、晶片和電器相關的未來裝置的性能每18-24個月将翻一番,如果性能保持不變,價格将降低一半。是以,未來約10萬元的智能汽車,還可以配備不亞于豪華燃油的汽車擁有駕駛員輔助和自動駕駛系統。

通過發揮技術的力量颠覆了傳統的燃油車商業模式和使用者體驗,其實可以做出合理的價格,人們可以買得起智能新能源汽車,還能保證其駕駛性能、乘坐舒适性、智能駕駛艙人機互動和自動駕駛系統,都不遜色于其他品牌的幾倍或十倍。

汽車智能與網絡連接配接不僅颠覆了汽車架構,還改變了安全性,使汽車網絡安全和實體安全變得密不可分,網絡安全問題會直接導緻實體安全後果。主要有四個方面:1.規範數量增加,車載系統安全缺陷數量增加;萬物互聯增加攻擊面,雲隐患将威脅車輛安全;車企聯網程度不斷提升,供應鍊安全風險巨大;大資料驅動智能,資料安全風險上升。

(來源:新浪科技)

濟源資本壯舉:現在投資硬科技,

很像一戰時期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資料來源:受訪者

GGV濟源資本管理合夥人傅繼勳近日在接受媒體專訪,圍繞硬科技分享了自己多年的投資經驗。他認為,投資技術軌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行業,這種"知道"一方面是了解技術,另一方面是了解企業家。此外,傅先生表示,如果有一個投資領域可以加強,那就是規模,用規模到長期陪伴和授權來投資企業。

以下為采訪摘錄:

如果我們看看過去20年,特别是過去156年中國創新創業的發展,主要創新初創企業成功的核心仍然是圍繞商業模式。從早期的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這些底層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資訊傳輸效率越來越高、速度更快,也降低了門檻,這帶來了商機,也從BAT、到下降、美國、位元組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盡管經曆了這一時期的技術創新,例如我們在2003年投資了智能裝置解決方案提供商Raysonic,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聲學元件公司之一,但這樣的公司在2018年很少。

但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從增量市場走向股市,投資機構的競争也進入了股市的競争。同時,數字化也在從C端向B端轉變,因為使用者端在深度數字化的過程中,需要企業端更好的數字化營運,這就創造了各種軟硬體的機會。另一方面,地緣政治變化也是一個主要因素,使許多公司能夠重新思考供應鍊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此外,中國人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需要機器人取代勞動力。這些原因在過去2-3年中推動了中國市場智能,硬體和技術的發展。

投資者在進行科技創新時,首先要稍微了解一下這一點,這樣才有一個架構來判斷什麼是科技創新,如何衡量價值。這種"了解"是發現價值的先決條件,企業家要求投資者分享語言并與他産生共鳴也很重要。特别是對于今天的創業者來說,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它背後的生态資源,品牌代言,以及投資者是否真的能與他産生共鳴。作為投資者,您是否了解他并認可他的願景?所有這些都需要對技術有一定的意識。我經常從創始人那裡想出不同的想法,但他能感覺到你了解技術的邏輯,這些建議是有價值和有幫助的,他更有可能選擇和你一起工作。

但有一點是明确的:我們不是圍繞技術本身做出決定,也不是圍繞整個創業公司的技術内容,而是圍繞你能創造什麼價值。技術隻是創業者做事的一種手段,一個壁壘,但它不是絕對的價值我曾經跟李彥宏談過,百度有很多技術,很多都是非常低級的非常核心的。比如圍繞AI,百度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很強,但我和李彥宏說,需要有産品,用産品你抓手,才能讓技術變得有價值。價值展現在産品上,而不是技術上。那麼,什麼是産品?可以消費的是産品,人們願意為價值付出,這真的很有價值。

比如這兩年服務軌迹非常火爆,看看SaaS企業每年都會關注經常性收入,這是衡量價值的一個标準。SaaS産品可能是一套軟體,也可能是軟體和硬體,我擔心中小企業在你的産品上花了多少錢,這在多大程度上離不開這個産品。它越是不可分割,産品的價值就越高。

沒有人能說他們在投資時從不走彎路。投資是對未來的判斷,關于團隊,關于趨勢,關于行業,關于公司,可能會犯錯誤。

任何市場都有一個周期,我認為現在投資硬技術很像千人戰争之前。當時,誰知道美團最終會跑出來呢?現在說它是否會更長時間能夠做出判斷還為時過早,包括新的消費現在面臨同樣的情況。

我們團隊中的幾位同僚現在正在系統地分析船上機會。我們正在研究随着低碳經濟的深化,哪些産品和技術需要積累。例如,電池需要一些管理和處理能力,最近我們一直在關注與薄膜加熱相關的公司。比如晶片、半導體,如果汽車要變得更加智能,就需要大量的傳感器、雷達、攝像頭,這意味着很多資訊,需要能夠處理這些資訊的晶片。我們投資了一家專門從事視覺處理的公司。

我不認為我們的行業有任何所謂的障礙,或者很難有障礙。投資行業理論上是一個服務行業,作為投資者,我們苦苦去判斷一個趨勢,一個項目,然後做各種賦能。

我真的想說障礙,我認為唯一可以不斷加強的是 - 規模。因為對于一家初創公司來說,它不僅需要錢,還需要長期的陪伴和授權。我不能說規模一定是一個障礙,但規模的優勢在于它很難被取代。關于大小,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事項是它是否與功能相比對。我說能力包括團隊,決策機制,組織結構等。更多的錢可能會被扔在後面,權衡做得不好,回報一定是不好的。是以,我們仍在加強自己在組織結構和團隊配置方面的能力。

(資料來源:36)

埃隆·馬斯克:

特斯拉對可以購買的電池數量沒有限制

張勇:做深數字化要跳出賽道;周鴻祎:雷射雷達三年内會降到白菜價;馬斯克:特斯拉采購電池沒有限量

中原標準時間10月21日淩晨,特斯拉公布第三季度業績傳遞24萬輛汽車,雖然營收137.6億美元低于市場預期,但其汽車業務的毛利率超過30%。此外,4680電池也批量生産。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到2030年,他将每年銷售2000萬輛汽車,在全球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每年銷售1,500千兆瓦時的儲能。他還對自動駕駛和可持續能源等熱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是馬斯克在年度股東大會上的演講摘錄:

我認為随着時間的推移,所有制造商都會制造電動汽車,最終所有制造商都會制造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對許可(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持開放态度,這将是拯救生命和預防傷害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我們不想把它留給自己。我們的目标是讓汽車盡可能便宜。我們已經看到供應鍊中存在很多成本壓力,是以我們不得不至少暫時提高汽車價格,但我們确實希望随着時間的推移降低價格,并使其更實惠。

我們将需要大量的電池,(國産電池)将與我們的供應商提供的電池相結合。有些供應商直接問我他們是否會讓他們出去。我說不,你想賣多少錢再供應給我們,隻要是我們負擔得起的價格,我們就不會限制購買量。

可持續能源未來的支柱基本上是太陽能和風能,這是主要的支柱。然後是固定電池和電動汽車。如果你有這三個,隻要太陽照耀,你就有一個可持續的能源未來。

天空中有一個巨大的聚變反應堆,可以捕捉到一點陽光,為地球提供驚人的推動力,隻需要少量的土地來為它提供動力。數百英裡的太陽能電池闆将為整個美國供電,是以這并不難。我們有一個降低每千瓦時電池成本的計劃,我們的供應商也有類似的計劃。這實際上是對我們供應商的補充。

我認為特斯拉的根本好處是它加速了可持續能源的發展,這是思考特斯拉價值的基本方式。我們有三家新工廠,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做得很好,我們的産量超過了弗裡蒙特超級工廠,是以我想給特斯拉中國團隊一些掌聲。這是最好的品質,最低的成本,最不麻煩的,是以它很棒。

我們還将繼續擴大在弗裡蒙特的業務,并希望将弗裡蒙特的産量提高50%。弗裡蒙特仍然是我們制造所有Model S和Model X的地方。但對于大衆汽車來說,至少在消費者正在生産的内地,否則交通對環境不利,是以基本思路是讓絕大多數車輛至少靠近客戶(生産)。

電池材料當然是可回收的,但不是燃燒氣體。二氧化碳是一種非常穩定的分子。火星大氣層主要是二氧化碳,不知道多少億年,它極其穩定。是以有時候人們會擔心甲烷,但我們不必太擔心甲烷。甲烷很快就會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不是一個穩定的分子,二氧化碳是非常穩定的。你可以把電池想象成本質上是先進的礦石,你可以從中獲得锂和鎳。特斯拉已經開始回收,電力公司也會回收它,因為回收電池基本上是值得的。

特斯拉被認為是一家汽車公司,但它既是一家硬體公司,也是一家軟體公司。我們還制造晶片,我們設計了一台完全自動駕駛推理計算機。我們正在設計一種訓練計算機,它将是我們認為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效的神經網絡訓練計算機。

人工智能将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動駕駛顯然是這些功能之一。我對人工智能的看法也很複雜,我們必須提防人工智能,這是一種危險。但無論哪種方式,人工智能都在不斷發展,是以我們可以嘗試確定它是一個好的人工智能。

(來源:老闆聯合播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