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澎湃新聞獲悉,3月8日,“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展”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浙江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精選浙博館藏的古代女性圖像畫作,同時配套展示相關的古代女性飾品、服飾、生活用品等實物,以及當代女藝術家的作品,通過160餘件(組)展品,邀觀衆一起看畫中麗人千姿百态,品畫外麗人百味人生。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展覽現場

公元前5世紀,中國就開始出現了帶有女性形象的圖案,到了漢唐時期,女性形象已經是繪畫作品的常見題材之一。留存下來的古代繪畫,尤其是明清流行的長卷和套畫,有不少是專門描繪女性生活的。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本次展覽主線精選了75幅館藏古代女性題材畫作,圍繞畫作,還搭配展出80餘件(組)與畫面内容相關的古代女性飾品、服飾、生活用品等實物,種類包括瓷器、金銀器、銅器、漆器、絲織品等。畫作和配套的文物有機結合為資訊組團,二維圖像和三維畫作相輔相成,可以讓觀衆對畫作上表現的古代女性裝扮、器物陳設、生活用品等有更直覺的認識。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 費丹旭 《聽秋啜茗圖》展覽現場

展覽分為“閨闱風韻”“雲幕椒房”“庭院春深”三個單元,根據西湖美術館三層的展廳格局排布展線,從外在到内在,帶領觀衆逐漸走近古代女性的世界。并通過詳細的資訊組團,延伸相關知識點,以進一步豐富觀衆對古代女性的認知。

第一單元“閨闱風韻”聚焦古代女性的外在形象。其中,“态濃意遠”闆塊探讨在各種社會文化因素作用下,不同時代對于女性形象審美風尚的變化;“繡羅翠微”闆塊展示了古代女性豐富多樣的發式、妝容、首飾、衣着,呈現出曆代女性對于美的不懈追求。

清 沈史 《獨立仕女圖》(局部)

美麗是古代女性不懈的追求,加上“為悅己者容”思維的推波助瀾,整裝修容、追求外貌的姣好,遂變成古代女性生活中的重要環節。女性的梳妝過程具有隐密性和私密性,而古代繪畫中有不少描繪女性梳妝打扮的題材,為我們窺視古代女性梳妝的閨中之秘提供了途徑。

清 沈史 《獨立仕女圖》(全圖)

繪畫中展現的美女往往都經過精心的梳妝打扮,佩戴精緻的飾品,身着多彩的衣物,煥發令人沉醉的風采。諸多的女性梳妝圖除了展現閨閣女性梳妝打扮的美好姿态、顧影自憐的憂愁,也帶有照鏡反思、端整儀容和品德的教化意義。

第二單元“雲幕椒房”着眼于古代女性的活動空間,分為“麗居靜好”和“山水園林”兩個闆塊。從室内的閨閣天地到戶外的園林山川,相比于男性的廣闊天地,畫作中所描繪的女性空間充滿了局限性,由此窺得在古代社會“男主外女主内”的規範下女性精神情感受到的束縛。

清 費以耕、張熊 《梅花仕女圖橫幅》

“閨閣”的原始意義就是内室的小門。男性活躍的社會公衆空間是廣闊的、宏觀的,而女性日常生活的閨閣空間是局限的、微觀的、甯靜平淡、波瀾不驚、循規蹈矩的。畫中的重簾、帳幔,既是女性生活空間上的隔離和封閉,也是情感天性上的壓抑和束縛。而這個“内”有幾層意思和具體規範:社會階層之間的分界其實更為本質,士大夫階層的女性在很多方面是利益和特權的共享者。是以,相較于階層之間的“牆”,同一階層的女性的空間的界分,既不是“牆”的意象,也不是“屏”的意象,而是“簾”意象:它表明了界限,也暗示了連通;它并非不可穿越,但又确然存在。

第三單元“庭院春深”關注古代女性的多元身份。其中,“逝水流年”闆塊中三個小節的畫作分别展現了古代女性作為才女的琴棋詩畫才藝、作為賢妻良母的家庭生活和女紅勞動。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 費丹旭 《聽秋啜茗圖》

中國古代女性是有“人設”的:一是身體不能超越家居範圍,二是行為不能超越家務範疇,三是意識不能超越家庭範式。從出土文物到耕織圖、院體畫、外銷畫,再到民間畫作,對象包括皇室女性、貴族女性、普通農婦。她們是女兒、寵妾或妻子、母親,卻唯獨不是自己。有條件的士大夫會在其私家宅院中開辟後花園,以供家中女眷遊玩解悶。這樣的條件可謂優渥,但也将她們牢牢困鎖在内宅後院之中。雖然被封閉在“後花園”,但她們并不是“後花園”的主人。古代的私家花園,本是男人為自己營造的心靈休憩的場所,作為他們附屬的女人,不過和那些花草石山一樣,是花園中不可或缺的進階審美元素。于是諸如教子、紡織、刺繡等,更大量的是消閑,如理妝、彈琴、下棋、看書、畫畫、寫詩、烹茶、飲酒、遊戲,甚至就是憑欄閑坐發呆就成了閨秀重要的生活内容。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 恽冰 《玉洞仙株圖》

“閨閣芳菲”闆塊精選古代女性畫家的作品,探讨她們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意識。封建上層社會婦女有了閑暇,又不甘全無生活目标。為此,亟待教化,演習種種才藝,袁枚就是熱衷此教的文人之一,“授業”旨在使女人變得更忠實、馴服,在精神上和生活中進一步被奴役。有的家庭,女性的行為也可能得到父兄、夫婿的欣賞、珍重和支援,如蕉園詩社的每個才媛(前後有12位骨幹)均有詩集問世,她們中的部分同樣一專多能,能詩擅畫,她們的才幹也有被記錄到官方的史志中,得以使整個家族獲得榮耀。雖然仍然不過是男性世界的分支細流而已,但女性抑或可以是讀者、作家、書家、畫家的身份出入公衆的視野,有的還成為成為職業畫家,維持生計。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 葉衍蘭 《摹随園十三女弟子湖樓請業圖》(局部)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展覽對《摹随園十三女弟子湖樓請業圖》這一重點展品進行動态展示,該圖記錄了清代杭州人袁枚在西湖寶石山莊授業的雅集盛會,畫中的每位閨秀都憑借才情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觀衆可以通過動畫逐一認識畫中的人物。

盡管展覽的主題圍繞“中國古代女性圖像”展開,但本次展覽還特别設定了當代女性藝術家空間,展出施慧、潘汶汛、劉禹君三位不同年齡段女性藝術家獨具風格的藝術作品,展開一場古典與當代、畫裡與畫外、個人與群體的對話。古今呼應,展現當代“麗人”的才思。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置身于“麗人行”展覽空間,觀衆将被許多融合展覽特質的細節設計包圍,在欣賞展品、品讀故事之餘,還可以在這個特别的場域中去發現與對話,感受細節中的餘味。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泥金彩漆三屏式梳妝鏡台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孟臣款紫砂壺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清喜生貴子福壽雙全銅鏡

展覽的形式設計通過整體色調傳遞了古代女性溫婉的品性,借助大量的門、窗、簾、屏風等元素營造古代女性空間的氛圍感,并搭配四季植物、庭院風景、閨房擺設,帶給觀衆沉浸式的體驗。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從到2022年“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展”,“麗人行”系列展不斷深耕内容、探索展覽模式。

“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線下展脫胎于2021年“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雲展覽”,線下展中的所有圖像都可在雲展覽中搜尋。觀衆在觀展過程中,可以在展櫃前打開移動端的雲展覽,搜尋感興趣的圖像,進一步了解該畫作的作者簡介、題跋釋文等資訊。也可在大廳通過多媒體互動浏覽和搜尋“麗人行”雲展覽。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西子湖畔“麗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圖像

3月8日與浙江省博物館的“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展”同步啟幕的還有安徽博物院的“綠鬓朱顔——明清時期女性題材繪畫展”、江西省博物館的“瓷 · 婳——女性主題藝術展”、蘇州博物館的“江南佳麗——蘇州博物館藏仕女畫展”、湖州博物館的“美人如畫——十九至二十世紀東亞女性人物畫藝術展”。 五館關聯形成一個主展館加四個分展館的“1+4”展覽模式,并借助數字技術實作五館間“雲互動”。各地觀衆可以跨越疫情的阻隔,通過多媒體屏檢視其他博物館展覽的現場畫面,浏覽各館展覽的展品。

展覽海報

(本文圖文資料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