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橋本隆則

周末還是全世界聲讨俄軍進入烏克蘭,日本幾家烏克蘭人開設的超市因為售賣俄羅斯商品遭到打砸。很多人在筆者的文章下留言,你支援普京?你是普京粉絲?在這裡再次申明:筆者不是普京粉絲,不支援外國軍隊進入他國領土。但是有一點要搞明白,是誰造成今天的這個局面?當然在俄羅斯能夠下指令的是普京總統,但是要求軍隊進入他國領土的指令不是這麼好下的,過去20年一直願意與歐洲談判的總統為何突然掀翻了桌子。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換一個角度,上個世紀40年代末期,美國民主黨政權在中國推行一系列政策,支援國民黨政權,當國民黨政權失敗後,美國失去中國,美國政府卻發表白皮書,認為中國的失敗在國民黨高層,與美國的政策沒有一點關系,美國輕輕地轉身,不帶走一片雲彩。這次美國在烏克蘭也是扮演相同的角色。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筆者對烏克蘭的印象隻有烏克蘭大白豬,烏克蘭是前蘇聯最大的農産品供應國,豬肉,小麥等非常有名。但是烏克蘭曆史上也發生過“烏克蘭大饑荒”,之後,赫魯曉夫為了安撫烏克蘭人的情緒,大筆一揮把俄羅斯的克裡米亞給了烏克蘭人,認為有了克裡米亞,烏克蘭對俄羅斯沒有意見,卻沒想到烏克蘭人一直牢記曆史,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是最積極的推動者,并且烏克蘭也成為最要擺脫蘇聯的前加盟共和國之一,而赫魯曉夫贈與的克裡米亞也為之後的俄蘇争端埋下種子。

筆者看《時代周刊》的資料庫,發現對于蘇聯與俄羅斯,這個雜志一直是采取醜化的立場,從斯大林時代到現在,就算美國人民的老朋友戈爾巴喬夫,他夫人上封面也是驕奢淫欲的象征,更不要說與美國關系不怎麼好的其他上司人。葉利欽與普京曾經是最堅決的俄羅斯西化上司人,到了今天,普京被描述成世界的“惡魔”,這個“惡”一直存在呢?還是來自外部的壓力。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中國大陸過年前流行一句話,筆者認為很有道理:火氣大要想清楚,打架打赢了要進牢房,打輸了要進病房,兩敗俱傷的局面。筆者對留言的讀者說,全世界都在一邊倒地批判普京,下指令的普京是要承擔曆史責任,但為了自己選票各種計算的拜登總統,認為全盤掌控的歐盟就沒有任何責任?美國,歐盟的“公正”媒體論調就是,普京要帶領俄羅斯征服世界,是以他就出兵進入烏克蘭,是以這樣的人就是世界的“惡人”。筆者認為,俄羅斯除了核武器,經濟實力不如中國廣東省(或者馬來西亞),有什麼底氣征服世界,過去20年,全世界都沒有看到他有這樣的底氣,隻是看到美國與歐盟在對俄羅斯鈍刀割肉,北約不斷東擴。

很多人說“古巴危機”是赫魯曉夫的軍事冒險(這也是他下台後的罪狀),但是有誰想過,在“古巴危機”前,美國就把核彈部署到土耳其境内,這不是在俄羅斯家門口?同時,美國對古巴也發動了“豬灣事件”,要把俄羅斯的小兄弟搞掉,這樣就有“古巴危機”的發生。當時,全世界都在批判蘇聯在核恐吓,核冒險,很少有人批判肯尼迪的“核冒險”“國家恐怖主義”。當蘇聯飛彈部署在古巴,美國立刻以國家受到威脅封鎖古巴,并且對蘇聯貨船“臨檢”,威脅如果不撤離就要動武,冷靜地想一想,古巴能不能決定部署飛彈?這與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不是一樣的道理,美國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威脅,普京總統不能認為烏克蘭也是威脅?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更令俄羅斯人憤怒的事情,1992年,老布什與戈爾巴喬夫口頭達成的烏克蘭不東擴,德國統一的“新雅爾塔協定”,被拜登政權完全否定,普京與俄羅斯人不是人為戈爾巴喬夫就是“傻子”,在國際政治中被欺騙,一旦有這樣的感覺就要用力量來奪回,這就是出手的心理原因。筆者揣度拜登總統的想法,你們國家沒有錢,一切都被美國掌握,一旦美國制裁,你們就要乖乖地屈服,美國不會在意什麼口頭約定。說嚴重一點,或許美方警告俄羅斯:你打給我試試看。

受到“侮辱”的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普京也會判斷,等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就要以一當十,現在動手,有“核武器”的坐鎮,美國與西方就是“紙老虎”,沒有任何插手的理由,這或許是不斷警告西方,俄羅斯擁有核武器的深層原因,美國人說沒想到普京回打,普京是不是腦子壞掉了,這麼精密的計算,選準時機,美國人的腦子踩壞掉了。果然,俄軍進入烏克蘭,美國與歐盟都不能公開出手幫助,就連承諾未來烏克蘭加入歐盟,加入北約都不敢說。甚至當俄羅斯宣布俄軍飛機掌握烏克蘭領空,烏克蘭要求美國與歐盟設立禁飛區,立刻遭到美國方面的拒絕。

普京總統派兵進入烏克蘭的決定非常令人憎惡,但把普京逼上梁山的拜登政權沒有責任,道義上的責任,曆史上的責任。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筆者專欄曾經提到過戰争爆發前,拜登政權向烏克蘭保證不會有戰争,一旦有戰争,美國将動用“金融原子彈”制裁俄羅斯。首先這個“原子彈”隻炸俄羅斯400多家銀行中的7家,不能完全阻斷俄羅斯的金融系統,對危難的烏克蘭局勢并不起到明顯的作用。而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讓全世界的能源價格,原材料價格直線上漲。3月5日傳出消息,美國與歐盟開始商談禁止俄羅斯石油出口?俄羅斯石油出口能夠禁止嗎?就算能夠禁止一部分,遭難的還是日本,德國,南韓這樣美國的盟友。對俄羅斯的打擊有限,對某些國家甚至是好消息。還有人說,沒有了俄羅斯石油,有伊朗石油,美國這麼随心所欲地管理世界?

烏克蘭危機讓亞洲也不安甯。上個世紀90年代,北約與美國以前南科索沃發生人道主義危機的名義,轟炸新南聯盟,并且在科索沃上空設立禁飛區,轟炸持續了數十天,軍事上的差距讓南聯盟同意撤離科索沃。但是,這次,全世界大媒體每天刊登各種令人流淚的照片,筆者也說看照片,最近烏克蘭兒童哭泣的照片,被炮火毀壞的建築物,哭泣的人群,似乎美國與歐盟馬上就要介入,但是烏克蘭人想錯了,歐盟與美國選擇了避免沖突,因為一旦沖突就是“核戰争”。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本來烏克蘭也可以避免哭泣,1994年1月,烏克蘭在美國,英國以及俄羅斯的保證下,放棄了“核武器”,宣布銷毀2000枚核彈頭。如果烏克蘭也有“大炮仗”,俄軍會不會進入烏克蘭?那些看着這場“悲劇”的國家,會在沒有美國保證下放棄核武器?筆者覺得非常難,當年特朗普前總統想“說服”一個國家放棄,又不願提供國家擔保,這種口頭承諾沒有人會相信,因為美國總統4年換一次,一旦離開白宮,口頭保證就沒有人承認。

俄軍進入烏克蘭以後,在全世界批評的聲音中,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贊揚了普京。這種贊揚既是對拜登政權的批評,也是美國保守勢力的無奈表現。理由很簡單,當年特朗普一直在拉攏俄羅斯,就是想離間俄中關系,最終遏制中國。而現在,在拜登政權的刺激下,俄羅斯與美國撕破臉,與歐洲嚴重對立,加強了俄中的關系,保守勢力的計劃破産,特朗普罵拜登總統“神助功”。這種“神助功”也包括安倍晉三,這位與普京總統會見過27次的日本首相,想通過解決北方領土問題,構築對華包圍網的安倍俯瞰外交,最終這種謀劃在岸田首相緊随拜登總統的腳步中破産。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俄軍進入烏克蘭之前,拜登政權的自信評估,俄羅斯脆弱的金融體系完全掌握在歐美的手中,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但是一旦俄羅斯不願意向美國與歐盟屈服,就必要尋求對外的幫助,你要把俄羅斯的7家銀行排除在SWIFT體系之外,俄羅斯就隻能構築新的體系“CIPS”,沒有拜登政權的“神助功”,俄羅斯不能下這樣的決心。向西運輸石油受到阻礙,就向東,向南。筆者已經在最近的專欄中提到過去10年俄中貿易的增長,以及互相互補的貿易内容。這個大缺口是沒有辦法堵上的。

烏克蘭的悲劇誰要擔責?

拜登政權不斷強化美國制造,繼承特朗普前政權的軟切割戰略。當俄軍進入烏克蘭以後,美國與歐盟兩大經濟體都對俄羅斯進行制裁,逼迫普京與俄羅斯就範。中國是新興經濟體,過去3年一直被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打壓,這次烏克蘭危機,中國的戰略正如筆者一周前估計的那樣,采取理性中立的立場,呼籲雙方通過直接對話恢複和平。這樣的态度不但確定中國自身的基本利益,還獲得烏克蘭方面的了解。同時,在美國的巨大制裁背景下,對美國,對“霸權”美元的憂慮,也是很多國家需要考慮的地方。俄羅斯真的被美國與歐盟孤立,人民币的國際化或将加速,人民币也将成為一種避險貨币,或将成就中國建立自己的金融體系。這也是特朗普前總統認為美國不應該刺激俄羅斯的真正原因。

回到本文的标題,誰要為烏克蘭“悲劇”承擔責任,俄羅斯,美國這兩個曾經的冷戰對手要擔負重要的責任。對于拜登政權來說,原以為把俄羅斯逼到牆角,迫其就範,可以為自己的中期選舉撈取資本,卻沒有想到普京總統血液中還留存哥薩克人的“基因”,最終決定開戰。對于美國來說烏克蘭危機就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為了面子也要赢得這次危機的主導權。俄羅斯已經向烏克蘭提出停戰撤軍的條件,在核武器的背景下,普京總統認定歐盟與美國不會公開幹涉,俄羅斯人希望達到自己的目标。隻有烏克蘭在這場大國角逐中,成為悲劇性的角色,一旦不能自我擔負起國家安全,完全把國家命運交與第三國,往往都是最終成為大國的“犧牲品”。

原名:烏克蘭危機就是美國導演的“珍珠港事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