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願就烏克蘭問題進行斡旋”“中國稱,與俄羅斯的友誼‘堅如磐石’”“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中國始終代表着穩定性和正能量”……3月7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約100分鐘時間内回答了27名中外記者的提問。這場以“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為主題的年度新聞釋出會,不僅涉及當下的熱點烏克蘭危機——6個問題與俄烏局勢相關,更涵蓋中國與俄、美等多國及歐盟、東盟、中亞、非洲等多個地區的關系。“中方為何尚未将俄羅斯的行動描述為入侵?”面對這樣的尖銳問題,中國外長沒有回避,而是重申中國一貫的客觀公正立場,并提出務實建議。當外媒記者問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有何異同時,王毅的回答簡單明了:兩者有着本質差別,“沒有可比性”。至于“繞不開的”中美關系,王毅毫不留情地批評美方所做的一系列承諾性表态“始終飄浮在空中”。當然,除了鮮明的立場表達,中方對“團結”“合作”精神的倡導也貫穿記者會始終。“這場記者會是一次非常全面的‘中國外交方案’的表達。”一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釋出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采用網絡視訊形式進行。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外媒關注中國涉烏新表态
由于俄烏沖突仍在持續,中方立場成為本次記者會的關注焦點。會上的第二個問題(外媒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關于烏克蘭局勢。王毅回答說,中方已多次闡明立場,“我們始終本着客觀公正态度,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表明主張。應該看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原因錯綜複雜。解決複雜問題,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澆油、激化沖突”。
王毅提出化解烏克蘭危機的四點主張,包括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照顧當事方的合理安全關切等。王毅表示,中方願繼續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也願意在需要的時候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他還就防止烏克蘭出現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提出六點倡議。
“中國願就烏克蘭問題進行斡旋。”法新社迅速報道稱,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進階代表博雷利上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中國應在俄烏未來的和平談判中進行斡旋,因為西方大國無法勝任這一角色。王毅7日表示,中方願在需要時與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中國還将向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華爾街日報》說:“中國外長稱俄烏應繼續通過談判解決争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王毅國務委員的回應正是中方态度和立場的完整表達。此次表态比之前更進一步,強調中方在合适的時候将發揮更大斡旋作用,并作出實際的人道主義承諾,“這說明中國在這場危機中,是奔着解決問題去的,而不是火上澆油,也不是說空話”。
因烏克蘭危機,中俄關系也受到矚目。王毅在記者會上說,中俄關系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幹擾和挑撥。這既是對曆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國際關系的創新。中俄關系發展有着清晰的曆史邏輯,具有強大的内生動力,兩國人民的友誼堅如磐石,雙方的合作前景廣闊。
對此,路透社以“中國稱,與俄羅斯的友誼‘堅如磐石’”為題進行報道。德國《明鏡》周刊評論說,中國外長重申與莫斯科的夥伴關系——“不管國際風雲如何險惡”,兩國是緊密鄰邦和戰略夥伴,它們的關系是“世界上最關鍵的雙邊關系之一”。
美“五四三二”陣勢是禍水
“台灣問題與烏克蘭問題沒有任何可比性,”“德國編輯部網絡”7日稱,在王毅外長看來,烏克蘭的沖突無法與圍繞台灣的緊張局勢相提并論。他周一在記者會上說,兩者有着本質差別,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内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烏兩個國家之間的争端。有些人在烏克蘭問題上強調主權原則,但在台灣問題上卻不斷損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标準。
過去一段時間,外界不少人将烏克蘭局勢與中國台灣聯系在一起,而王毅的表态也引來台媒紛紛報道。台灣中時新聞網的報道标題是:“台海局勢緊張 王毅:挾洋謀獨沒有出路、以台制華注定失敗”。《聯合報》稱,王毅強調,台海局勢緊張,根源就在于民進黨當局拒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企圖改變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
實際上,在5日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時,除了談烏克蘭問題,王毅還要求美方停止縱容支援“台獨”行徑,表示目前中美關系最重要的仍然是推進和落實兩國元首視訊會晤共識,而美方近期一些言行與上述目标背道而馳。這次記者會,王毅重申了這一立場。
香港《南華早報》稱,王毅批評華盛頓未能兌現以下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強化同盟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援“台獨”,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對抗。他說,這“四不一無意”的表态始終飄浮在空中,遲遲沒有落地,美方仍不遺餘力地對中國開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競争,不斷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攻擊挑事。
“王毅批美企圖搞‘印太版北約’。”新加坡《聯合早報》稱,針對該報提問“中國如何評估‘印太地區和印太四國’的概念”,王毅說,美國的“印太戰略”正在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美方打着促進地區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卻是地緣博弈的把戲。從強化“五眼聯盟”,到兜售“四邊機制”、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系、收緊雙邊軍事同盟,美國在亞太地區排出的“五四三二”陣勢,帶來的絕不是什麼福音,而是攪亂地區和平穩定的禍水。
美國此類做法還表現在所謂全球“民主峰會”上。去年底的首屆所謂“民主峰會”被公認為不成功,但美國仍宣布今年舉辦線下“民主峰會”。《環球時報》記者在會上提出這一問題,王毅回答說,再次舉辦這類峰會将是不得人心的。“我們認為,人類文明的花園豐富多彩,各國的民主也應百花齊放……而打着‘民主’的幌子幹涉别國内政,隻能使人民遭殃。唯我獨尊不僅不是民主之義,而且還是民主之災。”
“團結而非分裂,對話而非對抗”
“我們對美國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教授戚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正如王毅所提到的,美方一段時間以來始終是“說一套、做一套”,在涉疆、涉台等問題上更是變本加厲,國際社會對此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美方繼續如此行事,不可能真正實作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整場記者會,中國外長始終在強調一個主題:反對地緣角逐、反對冷戰思維、反對集團政治。無論是烏克蘭問題、中美關系問題,還是南海等問題,中國始終主張以“普惠、合作、共赢”而非損人不利己的對抗思維來處理國際關系。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王毅在記者會開始時就說,對世界來說,今年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頭。在目前重要時刻,各國需要的是團結而非分裂,是對話而非對抗。回答第一個問題時,他表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不僅是中國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僅是體育的勝利,更是團結的勝利。
本次記者會,27次提問機會,16次給了外國媒體,其中東盟國家的媒體4次。“中國東盟關系沒有最好,隻會更好。”王毅說,“東盟國家不是地緣争奪的‘棋子’,而是促進地區發展繁榮的重要‘棋手’。我們将繼續把東盟作為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堅定維護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
英國廣播公司(BBC)對王毅的表态做了一些總結,比如談及中非關系——“中國在非洲建設了超過1萬公裡鐵路、近10萬公裡公路、近百個港口,還有數不清的醫院和學校。這些都不是什麼‘債務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豐碑”;中拉關系——“拉美是一片充滿希望和生機的熱土,不是誰的‘後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義、合作共赢,而不是強權政治、霸道霸淩”;中國和中亞關系——“中國同中亞五國關系正處于三十而立的黃金歲月,呈現蓬勃發展的廣闊前景。中方願同五國一道……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互相堅定支援,打造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7日的中國外長記者會展現了一個大國的外交風範——既不卑不亢,又能在世界複雜的變局前保持沉着冷靜,既不會挑釁誰,也不會看不起誰。
【環球時報駐南韓、德國特約記者 張靜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 吳志偉 胡馨予 陳青青 任重 柳直】
閱讀更多内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下傳登入新版“環球TIME”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