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除開比較特殊的大陸市場之外,古往今來遊戲的購買往往都是以買斷的形式進行,玩家隻要買一次收到實體版後就等同擁有了永久的權利,哪怕是二次轉賣給其他人也是一樣,這種方式套用在不論遊戲以外的何種交易都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單純給你錢,給我擁有權的作法。然而随着網絡時代發達與遊戲容量的提升、通路成本加大,數位遊戲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甚至多數獨立遊戲廠商選擇了隻在數位商店售賣的方式,這就是目前遊戲領域最常見的一種狀況。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但數位遊戲的售賣方式,雖然省去了通路成本,卻也大大限制了二手交易的益處,使得不少玩家開始思考究竟花百來塊,買一款通關一次或許就不會再次打開的遊戲問「是否值得呢?」,使得購買遊戲前也會更加謹慎,下不了手就看看實況通關算了。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部分較為知名的新系列或是砸錢宣傳的遊戲外,反而逼迫起遊戲廠商必須想出一種新的付費方式,讓玩家在最低的消費下,卻能讓遊戲廠商獲得最高的效益。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而它就是這次要讨論的「遊戲訂閱服務」,這裡我先們不談另一種的雲端遊戲訂閱,如GeForce Now、Google Stadia 那種,因為實際運作來說有不少差距與時間。首先,訂閱制度每個月花一點錢就能在時間内玩數十數百款遊戲的方式,從2014 年開始,EA 早已在XboxOne 上推出了訂閱服務「EA Acces」,直到2016 年才有PC版的「Origin Acces」。過沒多久後或許是看到了EA 的成功,微軟在2017 年時也于XboxOne 上推出了自家的訂閱服務「Xbox Game Pass」。

但相比市面上繁多的影音訂閱服務,遊戲光是從内容上的本質就與他們差異巨大,甚至除了訂閱的付費模式外,其他完全無法參考。出現的各種疑問也越來越多,訂閱平台增加是不是連花費都比買斷高?最後是不是隻剩下一家獨大?與開發者分成模式如何,獨立遊戲是不是就沒有人權?最終也就是一個問題「它們真的值得嗎?」。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繼EA 與微軟分别加入了遊戲訂閱的大餅後,透過财報皆能看到這兩家公司是如何靠着它們幾近收入前幾名的地位,在2018 年底時Discord 宣布了與數百家開發商合作,推出Nitro 付費會員專屬的遊戲訂閱服務,緊接着Uplay、Apple、Google 也都在2019 年不約而同地加入這場戰局。

雖然Discord提前宣布這場大戰,因為大部分的使用者真的不清楚一個語音軟體居然還會有訂閱服務,加上藏的地方身不好發現,能撐了一年才選擇關閉已經是非常厲害的事情了。而從其他服務來看,除了Apple與Google外,微軟、EA、Uplay三家都是遊戲開發商,擁有大量的獨占IP可以讓訂閱的玩家享受到其他地方沒有的遊戲,微軟則是還包含了自己身為平台廠商的身份,以此在2019年弄出了一個叫做「Xbox Game pass Ultimate」的跨平台服務,可以從XboxOne與Windows 10平台互相繼承存檔。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在如此多家的選擇下,玩家往往覺得訂閱服務吸引人的地方并非是遊戲有多少,而是它們服務中的獨占遊戲,一個玩家在選擇服務或遊戲是否該買時,優先考慮的無疑是自己是否喜歡,不然縱使你遊戲再多也無法吸引那群消費者。EA 的《聖歌》、微軟的《盜賊之海》哪款不是宣布會同步推出在訂閱服務後,就讓無數玩家紛紛花錢訂閱的遊戲呢?對這些人來說,如果能以比買斷更低的價格玩到遊戲,且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能讓人慢慢遊玩,豈不是非常值得嗎?

是以遊戲訂閱制度對于玩家來說省錢是肯定的,基本上除了遊戲消費者無法擁有外并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損失,不過像這點,EA 的EA PLAY會員還提供了專屬折扣,假如某些多人或是内容龐大的遊戲,玩過一個月體驗上百款遊戲後仍然覺得值得,就能以折扣價直接買走,是目前全平台中最健康的機制。即使沒有,大部分的遊戲也足夠你在限時的一個月内,或是3A 大作包到兩個月全DLC 内容一樣是非常值得。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至于另一個許多網友擔心的問題,假如未來每一個廠商都搞了平台,那豈不是未來要花的月費就比買斷還要高了?關于這點其實對也不對,對的是指真的要高也得每一家遊戲廠商都跳出來,且剛剛好每個月都推出一堆遊戲,那麼就很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了,不過幾率真的是太低,畢竟伺服器成本也不便宜。而不對則是指,遊戲訂閱服務不像是影音訂閱服務一樣,可以随時随地觀看、收聽,而是隻有真的關注的遊戲,通常都是3A 大作提早推出、會員搶先玩這種活動,才會有興趣訂閱。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當玩家們的問題都解決後,如此一來也剛好說到了獨立遊戲在訂閱機制的處境。前面所說的玩家選擇,以及平台商與大型公司所提供的遊戲都是訂閱服務中的受益者,那麼第三方獨立開發者又是如何?從目前采取的分成手段來說,都是采取計算每個月玩家下載下傳遊戲次數、遊玩時間等類似方式進行分成。也就是說玩家玩得越久、下載下傳的越多自然就可以從大量的玩家中獲得不少的收益,是以就如前面所提,比起便宜的獨立遊戲,為什麼玩家要在付月費後,不幹脆去玩那些價格更貴的3A 大作呢?可能就會出現了有玩家擔心起訂閱機制會扼殺獨立遊戲的想法,但是事實上它沒有大家想的這麼殘酷,反而是幫助了那些開發者。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這就是一個假議題,畢竟在相同的狀态下,不論獨立開發者是否有在訂閱服務中推出,就算沒有人下載下傳對他們也沒有損失,畢竟沒人買沒抽成,并不是說要花一大筆錢才能登上。訂閱機制提供給這種開發者的機會,更像是一種免費或者低價的廣告效果,他們能讓訂閱服務提供商的遊戲庫看起來數量更多更好看,讓大家注意到這款遊戲被推薦了上來,試玩一下後覺得好玩但甯願花更多時間玩3A 大作。這樣即使那群玩家不買,事後仍然有很大的機會在特價中、或是商店看到而買下來該款遊戲,隻因為比起其他遊戲跟月費來說,它們夠便宜。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總結來說,訂閱服務對于不想花大錢買一款遊戲的玩家來說,是一種在值得不過的功能。而開發者們也有能借此以量制價吸引到那些原本就很少花大錢買遊戲的玩家,甚至為了獨立遊戲廠商做到宣傳的效果。往最好的方面想不論對誰都是有益無害,反正有遊戲想玩時再訂閱就行了,無疑是當今遊戲的理想選擇。

而訂閱服務大戰?從目前來說,PC、主機領域除了微軟以外真的囊括了其他第三方遊戲廠商的遊戲外,另外兩家都是主打自家服務包含獨家遊戲的功能,反正真的想玩你再去其他平台或是他們自己的PC 平台購買也都可以,自然沒有人會反對。

遊戲訂閱服務時代來臨,對于玩家和廠商來說,是否值得?

正因為如此,比起訂閱服務大戰,誰會厮殺到一家獨大這種問題,除非Sony或是Steam、Epic Games、任天堂接着加入,否則以目前情況看來,是不會跟過去有太大改變的,有的隻是多出了一種更省錢、省時的理想付費模式罷了。

除了本文幾家,還是有不少廠商在做訂閱服務,不過他們很可能會在沒有多少獨家産品的洪流中被淹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