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在各式各樣的古董市場上,人們總覺得自己一定是哪個慧眼識珠的伯樂,但是時間證明,大多數人隻能是泛泛之輩,明珠蒙塵、魚目混珠的事情常常都在。

而最終在這些平凡場景發現這些寶物的人,可以說是千萬分之一,他們是被上天選中的幸運兒,但他們的幸運也是因為自身,因為自身卓越的眼光和敏銳的觀察力,憑着這兩點,他們被命運選中,與珍寶相識。

在2005年北京的一個拍賣會上,這個故事又再次上演……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遺落在拍賣會上的“破袈裟”

每每提起這件“破袈裟”,在那場北京拍賣會上作為經手人的拍賣公司總經理李彥軍都會感慨萬千:“搞收藏的人都盼着‘撿漏’,這個經被的收藏家可真是撿了一個大漏!”

在2005年的一天,北京文久拍賣公司舉行了一場拍賣活動,這場活動舉行的如火如荼,來訪者絡繹不絕,許多寶物也被紛紛競拍,買家賣家皆大歡喜。

按理說,這場活動到此就應該宣布圓滿結束了,但是那時的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一個細節:在拍賣的過程中,有一件拍賣價格為9萬元人民币的平平無奇的黃緞子袈裟始終無人問津,甚至在起拍的時候,無一人舉牌。

——因為人們實在看不到這塊袈裟有什麼價值:它黯淡無光,既不像袈裟一樣精細,也看不出絲綢的流光溢彩,隻是泛着些暗淡的光澤,這樣一件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物品還标價9萬,自然不會引起看客的青睐。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借錢撿漏——慧眼識珠的買家

隻有一個人,在這件破袈裟擺出來過後就再也沒能移開他的眼睛,在後來的新聞報道中沒有出現他的名字,僅僅稱呼他為秦先生,秦先生看到這件袈裟便感到十分古怪:它似乎不像一般的袈裟,一般的袈裟都是把布截成小片,再縫到一起;而這件袈裟卻是一整個的黃緞子。

秦先生感到疑惑,他不像别的買家一樣,對這件袈裟抱有嗤之以鼻的态度,相反,他對這件袈裟的興趣愈發濃厚。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不同于其他人,秦先生有着更加銳利的眼光,在拍賣的間隙,他仔細的觀察這件放在展台上的物品,他發現在這些破破爛爛的袈裟之間,仿佛透出着些精緻的花紋,上面還有些許文字 。

這一定是一件特殊的東西!

想到此處,秦先生立刻感到心潮澎湃,他隐隐約約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拿下這件袈裟,這一定是一筆穩賺的買賣!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思至此,秦先生立馬決定拿下這件文物,可是那會他還在糾結猶豫的時候,拍賣會便已經宣告結束,但秦先生并未放棄,等到了第二天,他來到拍賣公司,點名要購買前一天流拍的那件“袈裟”,拍賣公司也感到非常高興:畢竟這件昨天賣不出去的東西今天竟然迎來了買家,于是立刻表示:欣然接受,我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但秦先生這邊還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直接卻非常緻命:他缺錢。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秦先生的家境算不上大富大貴,工薪階層的他隻能算是小康水準,九萬對他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也隻是一個業餘的收藏家,但是秦先生始終覺得這是一件不會讓他虧本的寶物,是以他決定:即使借錢,也一定要将它拿下。

秦先生取出了手上的所有存款,卻發現隻有4萬元。還差了整整5萬——也就是,秦先生如果要買這件文物,将要借來一半多的錢。

秦先生的妻子猶豫了,因為秦先生辛苦多年,也隻賺得4萬存款,一下負債5萬,也不是他們這個普通家庭能承受的起的。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看到妻子的猶豫,秦先生也有一度的遲疑,但秦先生思慮再三過後,還是果斷的決定買下這件袈裟,他費盡辛苦,終于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了5萬元錢。

手裡揣着熱乎乎的9萬元,秦先生快馬加鞭地來到拍賣公司,終于拍下了這件他夢寐以求的寶貝。

回家後,心潮澎湃的秦先生立刻拆開了這件破破爛爛的袈裟,當拆去了那些暗淡的破布過後,一道金光瞬間刺激到了秦先生敏感的眼睛。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秦先生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在得到這件經被後,他也不知道它究竟價值幾何,于是他找來了專家,對這件文物進行了鑒定。

專家鑒定後說:“這是一件蓋在死人身上的被子,不吉利,你還是把它賣了吧!”但随即,專家又立刻給秦先生找來了兩個買家,他們表示願意出雙倍的價格從秦先生手中買走這件文物。

但精明的秦先生立馬感覺到了不對,如果它真的那麼不詳,為何這位專家又能立刻給自己介紹來買家呢?不詳之物不是應該人人避諱的嗎?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秦先生拒絕了專家的建議,他開始仔仔細細的端詳這件緞子:它通體金黃,雍容華貴,上面繡着藏式舍利塔,有着覆缽式的塔身,正面繡壹門式臨光門,上面刻着梵文寫就的經文,塔座飾有蓮花,也稱作刹脖子,刹杆上又繡有十三道項輪,代表了十三天,刹頂冠以華蓋,也有裝飾的流蘇,頂端還有明月和寶珠樣的裝飾,精美異常,不似凡品。

于是他又找來了另外的專家,這一位專家正是國内大名鼎鼎的雜項收藏鑒定師,她名叫張淑芬,在故宮博物院擔任研究員的她一眼就看出:這一定不是一件凡品!

在這一次鑒定中,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這件物品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專有名詞:缂絲陀羅尼經被,缂絲是它的制作工藝,它是一種織有金線梵文的随葬物,在清代,隻有皇帝和位份為貴人以上的後妃才能使用這樣的随葬品,而作為王公大臣,隻有在死後有人奏上遺疏,或者皇帝封賞才可以得到這件殊榮。

傳說中将這樣的經被覆寫在死者身上,死者便能夠得到超度,并洗清今生的罪孽,在充斥着迷信思想的古代,這件物品自然有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是以當時的統治者還要來限制使用它的資格。

而這件缂絲陀羅尼經被更不是泛泛之輩:它長2米,寬1.38米,被面呈古銅色,通體用細羊毛撚絲,正反面有無數斑駁複雜的花紋,文物專家張慧萍對記者說,缂絲是中國絲織工藝的一顆明珠,而這張經被還是雙面缂,更是缂絲中的極品,而這種工藝又在清朝乾隆時期到達頂峰。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是以,張慧萍推測,這件缂絲經被一定是乾隆時期的物品,專家們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最終發現這件絲織品正是乾隆墓葬中的一件随葬品!

這個随葬品本應該陪着乾隆皇帝長眠于地底,在1928年7月,盜墓賊孫殿英強行打開了慈禧太後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貪心而無知的盜墓賊們僅僅竊取了其中的金銀珠寶,而當時墓葬中包括這件經被在内的絲織品,便被滿清的遺老遺少們留作了收藏,直到今天,幾經輾轉的它又再度現世,結束了它作為陪葬品的使命。

鑒定結果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飛遍了收藏界,秦先生也感到了莫大的驚喜:他一開始隻覺得這是一件不會讓自己虧本的藏品,但他也沒有想到,這件藏品的價值竟然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破袈裟”再現拍賣會,終拍出天價

時間來到2008年,正是生機勃勃的暖春時節,北京第一場拍賣會正式開始,随着1月6日的瓷器專場完美謝幕, 在1月7日開展的絲織品專場上,整個會場氣氛都顯得有些沉悶,這也無足奇怪,對收藏界來說,瓷器的優先級一直都高于絲織品。

不同于前一天的熱火朝天,在當天的拍賣會上,盡管會場上坐滿了觀衆,但鮮少有人舉牌,直到這件“乾隆禦用缂絲經被”作為壓軸出場,它一出場,就吸引了在座所有看客的目光。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人們紛紛表現出對這件經被的濃厚興趣,舉牌者絡繹不絕,即使它已經擁有6000萬的起拍價,也阻擋不了現場觀衆的熱情,沒有實力的自然望而卻步,有實力的自然想與别人一争高低。

随着拍賣會接近尾聲,這件藏品變成了舉2号号牌和舉15号号牌的兩位競拍者競争的對象,經過了十多次的競價,最終這件乾隆禦用缂絲經被被15号的年輕女士以6550萬的天價成交!

回想秦先生購入無人問津的破袈裟時,他僅用了9萬元錢,前後之反差令無數人感到唏噓,秦先生做了一筆大買賣,這樣的好事讓無數人都羨慕不已。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但是在2005年,除了秦先生,也沒有哪一位觀衆能發現這粒掩埋在沙漠之中的明珠,是以秦先生的“撿漏”既是因為他的機遇,也是因為他的能力。

然而,在拍賣會結束後,秦先生卻并不開心,他覺得這個價格還是低了,略顯失望的他對記者說:“今天來的人不多,價格比我的預期也低了很多。”

為什麼乾隆的一件陪葬品會有如此之高的價值?

一則當然是因為這件經被本身,它不僅是乾隆的随葬品,在經被上還标有雙肩和兩腳的位置,人們因而得以推測出乾隆皇帝身高在180左右,這也代表了這件文物不僅有工藝價值,還有更可貴的史料價值。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二則是因為當時的絲織品市場,2008年的收藏界已經與2005年大不相同,人們對國寶級别的絲織品表現出了愈發濃厚的興趣,在這之前已經有許多絲織品以千萬價格起拍,依舊有很多買家争的頭破血流,2006年,一件清代的缂絲屏風更是拍出了8533萬元的高價。

是以人們也可以了解秦先生的失望,對于這樣一件具有代表意義的寶物,拍出去六千多萬确實低了,但是不論如何,從2008年1月7日起,秦先生也失去了它的所有權,但是這件國寶以後的經曆又告訴人們,秦先生的失落不是貪得無厭,而是未蔔先知。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國寶的後續——禦用陀羅尼經被的去向

時光匆匆,2年眨眼而過,伴随着新事物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舊事物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記憶,這件缂絲經被在被那位神秘的年輕買家買下後,江湖上就失去了它的消息,人們隻得搜尋當年的新聞報道,才能一窺當年故事。

等它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時,已經來到了2010年的夏天,這年夏天,一場由中美洪凱威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慈善拍賣會正到了開場前夕,各路媒體紛至沓來,為這場即将進行的慈善活動預熱造勢,這件缂絲經被将又會借此機會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時間來到8月3日下午,當這件國寶級的文物出現在人們眼前時,立刻引爆了全場氣氛,熙熙攘攘的人群發出了陣陣歡呼,這件經被不僅引起了到場400多位社會名流的興趣,當紅明星也被邀請來到現場為它作配,有此殊榮,缂絲經被可以算得上實至名歸。

——在這兩年間,誰也不知道缂絲經被又經過幾次手,是以當它以中美洪凱威國際公司的名義出現在公衆視野後,人們感到激情澎湃的同時,又暗自心驚于該公司的強勁實力,它的出現代表了這場拍賣會注定卧虎藏龍。

專家介紹,這件藏品的保守估價都在7000至7500萬以上,而這次拍賣會中人們對此表現出來的濃厚興趣也在證明這一點,有人大膽估計,這件寶物最終競拍的價格突破一個億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

後續新聞沒有報道這件文物的最終價格,這場拍賣會果然進行得十分神秘,讓外行人難以窺探,随着這場拍賣會的結束,缂絲經被再一次地消失在了公衆眼前,但人們總相信,在2010年的拍賣會中,缂絲經被一定會身價大漲。

人們再度回想起5年前那塊無人問津的破緞子,此情此景真可以用“天差地别”來形容,秦先生的預想也一點沒有出錯。

不論如何,缂絲經被的價值最終都得到了人們的承認,而這件國寶,在“功成名就”後便選擇“事了拂衣去”,如今的人們隻能翻閱典籍,回溯過往,才能在當年的隻言片語中模糊的推斷這個傳奇的故事……

今日的追懷——陀羅尼經被掀起的考古界風潮

陀羅尼經被是一個傳奇,這個傳奇不隻在于它本身,更在于它對史學界帶來的研究價值。

缂絲陀羅尼經被已不在江湖,但江湖處處有它的傳言,2020年,網上泛起了一種傳言:

有不知名的網友說該文物在2013年又經過了一次拍賣,這一次拍出了1.3億的高價,差點創造了絲織品拍賣的記錄!

但是人們并未從正式的報道中尋見這條消息,是以對于它的真實性,人們仍舊存疑。

時光飛逝,轉眼間又來到了2021年,缂絲陀羅尼經被依舊沒有失去它傳奇的色彩。

曾經經手過這件經被的專家發言說,這件經被除了有它本身的文物價值和工藝價值外,還存在着更“接地氣”的科研價值:

在這條經被上浸透着乾隆皇帝的屍迹和血迹,這一點點留存的化學物質就給科研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專家們通過研究,由此又有了許多疑問,按理說,乾隆皇帝的棺材應該放在墓中間的基座上,為什麼根據痕迹又像是走到了大門處?乾隆皇帝死了100多年,為什麼血液還在流動,這條經被上的顔色為何又是藍色?

誰也沒能想到,在這條經被上的點點痕迹,竟然也能夠為世人帶來那麼多不解之謎,而人類的好奇心就像貪吃的魚兒,一旦咬到了誘餌,便再也不肯松開。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考古技術的變革,這些曾經被衆人覺得不詳或晦氣的東西,也發揮了它應有的價值,DNA技術的發為這件事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人們似乎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将來,很多古代的秘密将會在現代科技手段的輔助下重見天日。

隻是現在,很多事情還處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地步,至少在2022年伊始,人們沒有看到缂絲經被的有關傳聞,隻是人們依然相信,等到了合适的那天,這件傳奇國寶将又會出現在衆人的眼前,供人們一睹風采,并繼續探索其中的奧秘……(孔甲丙)

2005年,男子借9萬買破袈裟,發現夾層有一物,後拍出6500萬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