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作者:種子天下
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作為全年糧食“大頭”,秋糧收購以近年來新高順利結束;以口糧為主的夏糧有望再度豐收,主産省份倉容、資金準備充分······最新資料表明,2024年“中國飯碗”仍将端得牢牢,科技創新賦能讓倉儲裝置日趨智能綠色,“大國糧倉”正為萬家餐桌提供安全健康保障。

秋糧入庫超2億噸,糧食“大頭”穩如山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15日宣布,2023年度秋糧旺季收購順利收官,收購總量創近年新高。

秋糧主要包括中晚籼稻、粳稻、大豆和玉米,旺季收購期一般分别于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結束。秋糧收購占全年糧食收購量四分之三,品種多、範圍廣、數量大,是全年糧食收購工作重中之重。

“2023年度全國主産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超2億噸,創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新高。其中,玉米收購量達1.35億噸,同比增加520萬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秦玉雲說。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大陸從2016年起推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改進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作為全年糧食收購“大頭”,秋糧“入庫為安”具有重大意義。

夏糧預計入庫7000萬噸左右,有倉有錢保“口糧”

立夏已過,芒種在望。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第一季,夏糧的“大頭”是作為口糧的小麥。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排程顯示,目前北方冬小麥正在灌漿,距大面積收獲隻有約半個月。

今年以來,按照穩面積、增單産的要求,各地有力有序推進春耕生産。農業農村部農情排程顯示,冬小麥和冬油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增,苗情長勢好于去年和常年,如後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将再獲豐收。

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5月15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郯城街道陵坡村村民檢視小麥長勢。

“預計夏糧旺季收購量7000萬噸左右,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麥6300萬噸左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副司長唐成說,預計各地小麥開秤價格大體在每斤1.25元至1.35元,早籼稻在每斤1.3元至1.35元,高于小麥每斤1.18元、早籼稻每斤1.27元的最低收購價格水準,大範圍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性不大。

據排程,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6個小麥主産省共準備小麥倉容近8000萬噸;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初步安排夏糧收購資金1100億元······

“各地收購倉容充足,收購資金到位,物流運輸通暢,市場秩序良好,為保障夏糧收購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唐成說。

“大國糧倉”:智能、綠色通往萬家餐桌

“天下糧倉”要殷實,更要保鮮、節糧、減損、降碳,做好倉儲科技文章,才能更好地打赢糧食收購戰,端好“中國飯碗”。

通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倉儲設施建設,目前大陸基本形成與糧食生産、儲備和流通相适應的糧食收儲保障體系。目前全國糧食标準倉房完好倉容超7億噸,較2014年增長36%。

“十四五”以來,國家建立和改造更新倉容超6500萬噸,糧倉綠色儲糧功效和性能不斷更新。蓆茓囤、露天垛等落後儲糧形态已基本淘汰。

目前,全球糧食倉儲的平均溫差在2℃~3℃。中糧研發的智能化成品糧低溫立體倉儲技術,将這一名額壓縮至1℃以内,目前已在江蘇無錫國家糧食儲備庫投入應用。

“這項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糧食品種調節庫内溫度,在節能減排的同時,保證成品糧的食味品質與營養價值。”中糧科工倉儲物流部常務副總經理張福钊對記者說,以大米為例,在保障食味品質的同時,可将儲備周期延長1倍,并可增加50%以上的儲存量,就像“平房變樓房”,還可以節約三分之二以上人工。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周冠華說,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2億噸、氣調儲糧倉容5500萬噸;國有糧庫儲糧周期内綜合損失率控制在1%的合理範圍内。在確定糧食數量安全同時,保質保鮮水準進一步提升。

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來源:新華社

本期編輯:翟怡婷 魏嵘

本期稽核:王梅紅

本期監制:蔣善軍

關注種子天下 坐享種業咨詢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或全部文字及圖檔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以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