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Taihai.com
台灣海網9月7日,據《海西早報》報道,目前,正值龍眼壓支的季節。随着"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這種甜蜜的喜悅正在農村蔓延。
上周,福建省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正式啟動,将廣大農民脫貧緻富、小康時代風采,也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美麗畫面展示,其中也有廈門的畫像。漫步到廈門的鄉村,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領域和廣闊的世界,有很多偉大的事情要做。在連續栽培中,廈門農業優質高效,農村宜居,農民富裕。廈門鄉村振興的獨特故事即将落下帷幕。
特色行業正在蓬勃發展
回顧上半年,豐收的喜悅遍及農林牧漁業。2021年上半年,全市農鄉經濟表現資料顯示,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64956萬元,同比增長7.8%,增幅最大。"
以著名的"廈門種子"為例,今年,廈門與安徒台農業融合發展(苗種)産業園建設加快,努力建設海峽兩岸苗木産業創新中心。目前,園區内正式居民的苗木企業13家,其中台資企業5家。園區居民企業自主研發新品種達167個,苗木專利50項,有力推動整個工業園區100多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海棠區還引進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成立了中國養殖中心,建成後年産2.5億多株優質幼苗,将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花卉養殖基地。同樣在海棠,淘寶中國福建綠花産業與直播平台吸引了90多家企業落戶。東福綠花通過網絡花卉網聞名,通過快遞物流走進全國千家萬戶。
放眼城市,湘安的胡蘿蔔遠銷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廈門大力發展産業特色優勢,使"廈門産"農産品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市場的一抹亮色。
據了解,全市将繼續推動完善現代農業産業鍊,圍繞食品、茶葉、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等特色産業,重點推進1000多萬元新增投資項目,培育農村産業增長點。
農民的負荷越來越多
工業發展最直覺的結果是讓農民的負荷上升。來自市農業和農村局的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5元,同比增長18.6%,總量、增速均為全省第一。其中,海棠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91元,在島外四個地區中排名第一。
推動農民繼續"開源",不僅使養殖業、水産養殖業等蓬勃發展,而且農村日益普及,服務水準不斷提高。這一切都是由于農村一、二、三産業的融合和發展。
日前,集美鳳凰穗龍眼成熟後,神殿的果實挂滿了樹枝。市科技特約特工白偉輝通過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台進行直播,有效拓寬了農民的銷售管道,提高了長眼銷售額。
科技代理不僅擁有科技代理直播與商品這樣的點對點農産品推廣形式,以拓寬管道,更好地推廣廈門名牌特色農産品,還在城市開放農業産銷對接平台,以點與面促進銷售。據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平台線産銷量共150條,釋出供銷資訊720條。不僅如此,廈門還加快農産品冷鍊體系建設,支援培育一批城市配送和物流标準化骨幹企業,完善農貿市場标準化、超市等零售終端網點冷鍊裝置;推進兩省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建設,全市區級物流節點覆寫率達到100%。
對于一、二、三産業的融合,海棠東府街的農民們感受最深。社群村鎮振興勢頭強勁,走出居民回鄉創業,"楊裕别墅""多肉餐廳"等别具一格的美麗庭院,豐富了農村産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熱鬧的農舍和擁擠的社群小徑讓農民的眉毛和錢包都充滿了樂趣。這樣的變化正在城市的所有村莊發生,越"玩耍"越精彩。(記者 陳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