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厦门:稻花香里说丰年 乡村振兴续新篇

作者:台海网

资料来源:Taihai.com

台湾海网9月7日,据《海西早报》报道,目前,正值龙眼压支的季节。随着"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这种甜蜜的喜悦正在农村蔓延。

上周,福建省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正式启动,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小康时代风采,也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美丽画面展示,其中也有厦门的画像。漫步到厦门的乡村,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领域和广阔的世界,有很多伟大的事情要做。在连续栽培中,厦门农业优质高效,农村宜居,农民富裕。厦门乡村振兴的独特故事即将落下帷幕。

特色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回顾上半年,丰收的喜悦遍及农林牧渔业。2021年上半年,全市农乡经济表现数据显示,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956万元,同比增长7.8%,增幅最大。"

以著名的"厦门种子"为例,今年,厦门与安徒台农业融合发展(苗种)产业园建设加快,努力建设海峡两岸苗木产业创新中心。目前,园区内正式居民的苗木企业13家,其中台资企业5家。园区居民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达167个,苗木专利50项,有力推动整个工业园区100多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海棠区还引进德国班纳利种子公司成立了中国养殖中心,建成后年产2.5亿多株优质幼苗,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花卉养殖基地。同样在海棠,淘宝中国福建绿花产业与直播平台吸引了90多家企业落户。东福绿花通过网络花卉网闻名,通过快递物流走进全国千家万户。

放眼城市,湘安的胡萝卜远销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厦门大力发展产业特色优势,使"厦门产"农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一抹亮色。

据了解,全市将继续推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围绕食品、茶叶、水果、蔬菜、畜牧、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重点推进1000多万元新增投资项目,培育农村产业增长点。

农民的负荷越来越多

工业发展最直观的结果是让农民的负荷上升。来自市农业和农村局的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85元,同比增长18.6%,总量、增速均为全省第一。其中,海棠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91元,在岛外四个地区中排名第一。

推动农民继续"开源",不仅使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蓬勃发展,而且农村日益普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都是由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发展。

日前,集美凤凰穗龙眼成熟后,神殿的果实挂满了树枝。市科技特约特工白伟辉通过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直播,有效拓宽了农民的销售渠道,提高了长眼销售额。

科技代理不仅拥有科技代理直播与商品这样的点对点农产品推广形式,以拓宽渠道,更好地推广厦门名牌特色农产品,还在城市开放农业产销对接平台,以点与面促进销售。据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平台线产销量共150条,发布供销信息720条。不仅如此,厦门还加快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支持培育一批城市配送和物流标准化骨干企业,完善农贸市场标准化、超市等零售终端网点冷链设备;推进两省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全市区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

对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海棠东府街的农民们感受最深。社区村镇振兴势头强劲,走出居民回乡创业,"杨裕别墅""多肉餐厅"等别具一格的美丽庭院,丰富了农村产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热闹的农舍和拥挤的社区小径让农民的眉毛和钱包都充满了乐趣。这样的变化正在城市的所有村庄发生,越"玩耍"越精彩。(记者 陈培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