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685期香港日
<h1級"pgc-h-arrow right-right"資料跟蹤"84">"位置新聞"來學習鴕鳥,下一篇文章有什麼用?</h1>
6月27日,香港《立場新聞》宣布,為了降低所謂的"風險",決定"暫時删除今年5月及早些時候發表的所有評論,如部落格文章、轉載文章和讀者投稿",其措辭直接指向香港的國家安全法。

與此同時,《立場新聞》稱,于家輝、周大志、吳玉一、何雲石、方民生、荊逸軒六人辭去公司董事職務。《立場新聞》還表示,将盡快采取措施"暫停贊助"。6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香港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表示,"人們一方面是錢,另一方面是錢,六名董事辭職前後,錢從哪裡來的, 現在有了《國家安全法》,檢查起來太容易了"。
事實上,新任香港警務處處長肖澤興在6月26日首次露面時明确表示,有關國家安全的執法從來不是針對任何媒體的,而是針對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人。
此前,李家超在擔任香港保安局局長期間也強調,國安法注重危害國家安全的主觀惡意,是大對錯的很好區分,不需要"杯弓蛇影"。對于《立場新聞》來說,如果沒有危害國家安全的主觀惡意,為什麼是下一篇文章"這裡沒有銀子",而局長辭職呢?如果有主觀惡意,現成的文章,董事辭職能代表一切安甯嗎?
網際網路被人們記住,今年五月,《立場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為"展望北愛爾蘭抗議運動的未來"的評論文章,宣稱香港應該從北愛爾蘭的做法中吸取教訓,訴諸武裝暴力。這樣的文章是否含有危害國家安全的主觀惡意,是完全無法區分的,不言而喻,這樣的文章基于什麼立場。至于現在這些下架的文章,隻能說鴕鳥看上去都得直呼内人。
值得注意的是,據《大公報》等香港媒體報道,6月27日晚10點,香港警方依法逮捕了另一位《蘋果日報》主編、英文版執行主編馮偉光(筆名:盧峰)。
香港警方随後證明,一名57歲男子于6月27日晚在香港國際機場被捕,罪名是"串謀與外國或外國勢力勾結危害國家安全"。警方還透露,被捕男子正準備乘飛機前往英國,被控制站從業人員攔下,然後被警方帶走。
馮偉光自1997年以來一直為《蘋果日報》撰寫社論,并擔任《蘋果日報》英文版的執行主編。在《蘋果日報》停刊之前,馮先生正在撰寫社論,呼籲"香港原本多元化和開放的言論自由空間迅速消失"等等。香港警方表示,執法行動仍在繼續,并不排除逮捕更多人的可能性。
<H1級"pgc-h-右箭頭資料軌道"39">林正月前往北京參加黨的百年晚會</h1>
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于6月28日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慶祝活動。在林鄭月娥于7月1日傳回香港之前,行政長官的權力按照慣例由香港政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先生授權。
根據前一天的新聞稿,随行代表包括财政司司長陳家強、律政司司長陳浩強、政制及内地事務局局長鄭如光先生、保安局局長曾蔭權先生、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炳強先生,以及多位紀律嚴明的服務人員。此外,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周志英先生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亦在名單上。
香港媒體《香港01》當天在機場獲悉,林鄭月軒的随行人員還包括立法會主席梁俊彥、香港全國人大常委會陳耀宗、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慧珠、常務理事會召集人陳志思、常務理事會委員唐家璇、組建廖長江"班長", 新民主黨主席葉劉淑儀、自由黨主席張玉仁、香港大學委員會主席李國章等。
與2019年林鄭月軒赴京參加國慶活動相比,随行人員有所減少,但特區政府重點職能機構的管理人員數量大幅增加,覆寫了行政、司法、立法和各大權力部門。一方面,這是林鄭月娥自香港選舉制度完善以來首次率領團隊到北京,随着來年連續三屆選舉的到來,香港政府有必要與中央政府進行盡可能大的協調溝通,以確定香港局勢盡可能順利地過渡。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與2019年相比,香港已經明顯擺脫了當時反華亂象造成的混亂,從亂到治的相關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至少是香港政府各重要職能機構的管理人員,特别是有權勢的部門主管, 有空間和時間參加北京的慶祝活動。
正如葉簡明在出發前在社交網站上所寫的那樣,她"對這次旅行感到興奮和期待"。随行人員也來自香港各行各業,DAB主席李惠忠在他的社交網站簡介上釋出了一系列與随行人員合影,其中包括蘭桂坊集團主席盛志文,進階大律師梁定邦,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和香港佛教聯合會主席徐克嚴。
<h1級"pgc-h-arrow-right"資料軌道"82">:盡快安排香港公務員派駐内地</h1>
6月28日,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權德權先生向傳媒表示,香港政府已與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廣東省及深圳市溝通,希望盡快落實香港公務員在内地任職數月的安排。 "通過第一手經驗,了解國家制度、政府的運作和社會情況,這對了解國家,尤其是大灣區更為重要。因為大灣區的發展是最重要的,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要做政策創新,要了解香港也要了解内地。
至於近期香港政府內部的人事變更,邫先生提到不時發生的有關安排,公務員團隊的工作重點是與特區政府合作,以達到工作目標,公務員必須適應人事變化。他強調,最重要的不是看個别人員,而是看整體,看特區政府的整體工作如何能更有力地推動香港在目前和未來需要解決的優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