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卞度宏 同志】

在紅房子醫院裡,有這樣一群老專家,他們行醫一生,仁心不改,曆經歲月而光芒更盛。他們雖然離開了上海,但依舊傳承紅房子精神,用精湛的技術、高尚的醫德、畢生的心血造福全國的女性。

現年90多歲的卞度宏教授,就是早期上海紅房子醫院培養出來的,如今在西南地區聲名遠播的婦産科專家。

在戰火中長大,抗戰勝利後赴滬學醫

卞度宏1928年出生于長沙市郊,10歲的時候,日軍火燒長沙,全城盡毀,卞度宏隻得到鄉下避亂,從國小到高中,他先後輾轉了好幾所相距甚遠的學校”流浪學習”,直到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上海醫學院醫學系6年制大學,赴滬讀書。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上海醫學院師資雄厚,治學嚴謹,學術氛圍濃厚,在這裡卞度宏學到了系統的醫學知識,打下了紮實的醫學基礎。

畢業後的卞度宏被配置設定到紅房子醫院工作。當時國内婦産科學創始者之一的王淑貞教授任院長,對院内醫師要求嚴格,但不吝贊賞,給具有創新鑽研與奉獻精神的卞度宏諸多鼓勵和表揚。卞度宏除了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還積極發表醫學論述、翻譯國外醫學文章,參與過部隊救援,還獲得了軍功。1956年,他被授予上海市百名先進衛生工作者之一。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遠赴重慶,用一生支援西部醫學發展

上世紀50年代,由于祖國東西部醫學事業發展不平衡,偏遠的西部更需要各方面人才。1956年,卞度宏和妻子喜結連理,1957年,卞度宏就響應國家号召,離開紅房子醫院,告别條件優渥的上海和溫馨的小家,乘坐了11天的輪船,溯江而上,來到重慶,支援重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婦産科建設。

而這一去,就是一生的堅守。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初到重慶,周圍都是農田,條件十分艱苦,院址都是借來的,但是大家幹勁沖天,積極建設新大樓,完善各科室。

卞度宏1957年到重慶工作,直到1999年退休,多年從事婦科惡性良性腫瘤、婦科尿瘘、子宮内膜異位症和計劃生育等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是西南地區有名的婦産科專家,更是老百姓眼裡醫德高尚的醫者。除了治病救人,他還主持過重大醫療鑒定若幹起,在國内外發表醫學專業論文百餘篇,屢獲科技獎,參與多版醫學教材編審工作。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就這樣,卞度宏數十年如一日與同僚們一起艱苦奮鬥,醫教研全面開花,樹立了醫院權威,将重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建設成了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百姓有口皆碑。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以人為本,打破教條主義

作為醫生,卞度宏傳承了紅房子醫院“病人第一”的指導思想,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堅持以人為本,能不開刀的就不開刀,能夠用最便宜的藥治好的,就用最便宜的藥,為了多給一個病人看病,他每次出診都盡量少喝水,以免頻繁上廁所耽誤看門診的時間。

曾有一位被5家權威醫學院診斷為外陰肉瘤的30歲患者,需要實行外陰切除術,邀請卞度宏主刀。當他了解到該患者有練習自行車的經曆,仔細檢查、認真評估分析後,提出外陰腫塊不是肉瘤,而是局部反複摩擦導緻的組織增生,根本不需要進行外陰切除手術,建議把治療方案改為密切随訪。但是,大家對此診斷将信将疑。

直到一個月後患者外陰上的腫塊真的消失了,大家才相信他的診斷無誤。患者也是以避免了殘酷的緻畸手術,如獲大赦,專程來感謝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桃李滿天下,耄耋灑餘晖

90歲還堅持出診,把一生奉獻給大西南|紅色氣質:卞度宏

作為導師,卞度宏與時俱進,毫無保留地傳授醫學知識。教授理論時,講過多次的題目他會及時更新内容,補充新觀點。教學查房時,他不光聽彙報,還會親自詢問病史、親自為病人做檢查以取得第一手資料。實操指導時,他自己充當第一助手,協助下面的醫師盡快熟悉技術,提高醫師的獨立操作能力。

在他6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學生,很多都已成為各醫院的醫療骨幹,可謂“桃李滿天下,各個是良才”。

而他自己,始終秉持着紅房子醫院為民治病的高尚醫德醫風,從未忘記醫者初心和紅房子精神。

離開大都市,紮根西南,卞度宏将一生奉獻給婦産科事業,他守護了一方女性的健康,也守住了無數家庭的幸福。

卞度宏退休後被返聘

如今九十多歲的高齡

依舊将守護婦女健康視為終身事業

他邁着健朗的步伐

堅持為慕名求醫的患者看門診

以老骥伏枥的精神

繼續在崗位上發揮光和熱

資料來源:院辦

編輯:李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