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河
它與長江共同養活了中華民族
中華文明孕育
黃河也是一條經常發生水和幹旱災害的河流
數千年
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曆史也是一部治理曆史

自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注黃河的保護和治理
兩年前,在總書記個人規劃和部署的推動下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與高品質開發
上升到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
十月 20, 2021
山東省東營市習近平秘書長
調查黃河口
黃河水路水情現場檢查
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态環境
了解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
和高品質發展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的暖溫帶地區
最大、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生态系統
世界上有八條主要的鳥類遷徙路線
黃河三角洲橫跨其中兩個
每年有超過600萬隻鳥
這裡的遷徙在冬季繁殖
它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水森林 田湖 草地 濕地海灘 海灘 海岸線
這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
它在這裡根深蒂固,并已付諸實踐
跟随總書記的腳步,體驗腳印的深度
這些積極的變化發生在黃河口
這與這裡推廣黃河口國家公園的建設有關。
不久前,習近平總統在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屆會議
上司人峰會宣布
中國正式建立第一個國家公園
包括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
海南雨林武夷山
國家公園生态含量高
改革内容也高
可有效解決過去長期管理的問題
權利和責任不明确
大大提高治理效率
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
從黃河上遊到中下遊
總書記帶領我們堅持問題導向
把握主要沖突
走現代化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新作品正在展開
所有這些都是"民族的偉大"。
充滿人民的福祉
現在有一股黃河的綠色味道
它讓人感覺越來越善良
主管 于申勇 于學輝
評論員 楊彥
規劃 石偉佳林
記者 于淩峰 劉建昌
制作文芳
總指揮 張曉鵬 王鵬飛 盧新宇
來源:中央電視台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