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廣汽集團曾慶洪:聚焦汽車工業卡脖子難題 推動智能駕駛立法

兩會|廣汽集團曾慶洪:聚焦汽車工業卡脖子難題 推動智能駕駛立法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将于2022年3月5日召開。《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今年送出了1項議案、5項建議,圍繞供應鍊保供穩供、自主研發、雙碳目标、鄉村振興、個稅調整和法律完善等内容,涵蓋汽車行業、國計民生等領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動高品質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尤其在汽車領域,智能駕駛、晶片産業鍊發展、汽車工業軟體國産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等方面均被提及。

回顧2021年,曾慶洪就從自身所在的行業出發,提出有關報廢汽車回收、汽車核心零部件科技創新、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等建議,也逐一獲得了多部門的回應,這對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經費、報廢汽車回收業務發展等方面給予了政策上的支援。

跨入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賽道,市場仍需面對諸如晶片自給率不足的卡脖子難題,也需要正視汽車工業軟體等自主可控能力有待加強。尤其在新技術新風口乍現的時代,更需要保障技術安全可控發展,例如智能駕駛責任判定、規模化生産等,早日實作智能駕駛立法從無到有。

智能駕駛開拓新征程

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月遞增,智能駕駛也從滿紙圖畫的設想逐漸落地實際的規模化生産。眼下,智能駕駛賽道依舊火熱,過去的一年裡,公開披露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融資金額超400億元,2022年伊始,國内外無人駕駛領域有超過15起重要投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額超60億元,其中國内企業有13家。

一個個鮮活的資料背後,智能駕駛的平穩發展仍在等待一份法律保障,而這一點也成為曾慶洪今年兩會唯一的議案。

盡管智能駕駛賽道風口正盛,但曾慶洪清楚地認識到智能駕駛立法的重要性。其表示:“目前大陸智能駕駛發展如火如荼,但立法進展嚴重滞後。國家計劃于2025年實作智能駕駛汽車規模化生産,但智能駕駛汽車至今沒有‘合法身份’,道路測試都難以推進,且将來智能汽車要正式上路前也必須解決諸如事故如何承擔責任等相關問題。”

基于此,曾慶洪提出關于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推動智能駕駛更快發展的議案,建議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增加機器駕駛人定義、責任承擔劃分等内容,先實作智能駕駛立法從無到有、從零到壹的突破,并立即啟動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駕駛專門法律。

此外,曾慶洪還關注到工業軟體設計方面。工業軟體是現代工業數字化的“靈魂”,對工業産業相關設計、制造、應用極其重要。其表示:“工業軟體自給率還是比較低,大約占全球市場規模的7%左右;國産化步伐比較慢、自主可控能力也比較弱;一旦國外企業因各方面原因停産,大陸現代制造業很可能陷入困境,釀成下一個‘缺芯’問題,進而影響到制造業的發展。為此,我建議國家要提前部署、夯實基礎,建立人才、資金、政策等多元化保障機制,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和應用推廣,加快工業軟體國産化落地。”

具體的措施包括:将汽車工業軟體納入關鍵核心軟體攻關工程,聚焦核心、單點突破,着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加強國産工業軟體标準化各項工作,建構開放協同的國産工業軟體标準體系,參與相關國際标準規則的制定修訂;汽車産業作為國産軟體應用的突破口,實施應用牽引、場景驅動,集中資源互相賦能并協同。

推進晶片國産化

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全球汽車行業“缺芯潮”愈演愈烈,而汽車行業正處于戰略轉型關鍵期,晶片作為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發展的基石,對于汽車産業生存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年,各大車企的重要任務逃不開“穩晶片、保供應”。

目前,國内汽車晶片自給率不足10%、國産化率僅為5%,供應高度依賴國外,存在許多問題:晶片供應短缺和需求激增的沖突突出,價格暴漲及市場亂象加劇企業生存壓力;産業鍊發展嚴重滞後,缺乏規劃牽引;卡脖子關鍵問題依舊突出,研發技術薄弱、關鍵制造生産線缺失、封測能力有限;國産化生态不夠完善,晶片領域人才嚴重缺乏。

對此,曾慶洪建議從兩個層面解決問題,從短期看,協調穩定市場、確定晶片供應;從長期看,深化産業布局、推動産業發展。梳理關鍵領域晶片供需情況,引導國外汽車晶片企業來華投資,建立晶片及重要原材料應急儲備機制;穩定市場,加強執法監督力度,調控原材料價格無序上漲,緩解企業壓力;強化政策引導、加快汽車晶片整體産業鍊布局;強化節點攻關,有序突破研發、制造、封裝等卡脖子關鍵領域;強化應用牽引,加大支援力度和人才引進力度,加快推動晶片國産化發展步伐。

在過去的2021年,廣汽集團為緩解缺芯壓力,在短期内積極與晶片原廠、晶片供應商溝通,并建立與晶片供應商溝通協同機制。同時加大對晶片産業鍊投資,在晶片等領域投資了地平線、粵芯、經緯恒潤等數十家晶片及先進傳感器公司,進一步補強産業鍊。

同時,廣汽集團進一步推進晶片國産化,部分電子控制器(ECU)産品已形成初步的國産化推進方案,自主研發的空調控制器已完全自主可控;同時積極采用國産晶片,如智能網聯部分系統将計劃采用國産晶片,加緊完善在關鍵核心領域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汽車制造零部件之一的晶片在研發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援。此前,曾慶洪曾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有關汽車核心零部件科技創新的政策性資金支援的建議。随後,國家财政部通過中央财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相關機關給予支援。

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

随着雙碳目标逐漸實施,新能源汽車市占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速增長,這背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功不可沒。但在補貼退坡後,不少新能源車企因成本壓力出現漲價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對該新興市場造成了影響。

對此,曾慶洪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延緩國家補貼一至兩年、簡化前期補貼領取手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二是國家層面在新時期考慮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進行戰略方向調整,以達到“提振消費、鼓勵建設”,将補貼政策向需求側(消費者)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建設方傾斜。三是加大力度研究、盡快完善其他激勵政策以確定新能源汽車補貼完全停止後市場有效、持續發展。

此前,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也提出延長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對符合條件的車型精準設定補貼标準。參考國家層面出台多年補貼政策的做法,将補貼政策延續至2025年,釋放良好的引導信号,增強消費者和車企的可預期性。

近兩年,曾慶洪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十分密切。在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曾慶洪也曾就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相關建議,包括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力量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

日前,多個部門對其建議給予了回複。科學技術部表示下一步将對包括充電技術在内的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在車樁雲互聯關鍵技術、充電設施規劃方法與有序充電管理技術、大功率無線充電關鍵技術、動力電池快速更換關鍵技術等高效協同充換電關鍵技術及裝備方面強化科技攻關。

工業和資訊化部則表示,将組織全國汽車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推動大功率充電标準的制定工作,已提出充電接口相關标準的修訂立項計劃,正在組織行業進行樣品開發和測試驗證,并加強與能源行業的溝通協調,推動相關标準盡快釋出實施,支援大功率充電技術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