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嬰兒出生前1~2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期,2歲時腦重量已達到成人的75%左右。

小孩子的世界天真無邪,他們經常執着于做某件事,樂在其中,大人卻非常不了解。有時看着寶寶,覺得他怪怪的。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糖果小時候,做過許多讓糖媽感到迷惑的行為,家裡人會讓我制止她,但糖媽知道,小孩子有些行為背後藏着許多小秘密。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寶寶玩耍時的“詭異”行為,吓壞寶媽

前些日子,閨蜜發給我一段視訊,她偷偷錄下寶寶玩耍時的畫面,感覺很詭異。

寶寶不僅會對着娃娃說話,還給房間的物品取名字,有時候自言自語能玩上小半天。感覺像有個“看不見的人”,陪在孩子身邊玩耍一樣。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閨蜜擔心寶寶有心理問題,婆婆擔心房間裡“不幹淨”,但孩子看起來身體很健康,大家都不想往醫院折騰。

糖媽聽過閨蜜形容的情況後,聯想到糖果小時候的表現,回複閨蜜:其實這是寶寶的“泛靈心理”,閨蜜仔細研究寶寶行為後,發現真的能對号入座。

2~6歲的寶寶,會把一切事物都視為有生命、感情和活動能力的。他們以為娃娃、玩具甚至是家具,都能聽懂自己說話。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孩子和玩具說話,是把玩具當成“小夥伴”,這是他心智發育中的一個特殊階段,等到6歲以後就慢慢變好了。隻要孩子在平時情緒正常,與家長可以良好溝通就沒問題。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寶寶的“迷惑行為”,你家娃做過幾個?

除了以上的“迷惑行為”,寶寶還有很多舉動看上去怪怪的。其實這是他發育的必經過程,家長别慌。

1)隻喜歡一個東西,破了舊了也不嫌棄

你的寶寶有沒有某件東西,是從小玩到大的呢?可能這件物品并不貴也不漂亮,但寶寶就是舍不得扔掉,也不肯換成同款的新物品。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可能是一個破到不行的布娃娃,可能是一個已經掉漆的小汽車模型,或者是一塊枕巾、被子。一旦這個物品被換掉或丢失,孩子們會特别傷心,甚至達到茶不思飯不想的程度。有些人到了成年之後,還将這些物品帶在身邊。

2)喜歡欺負媽媽

許多人誤會寶媽,為啥她帶孩子時,總能聽到孩子哭,别人帶時孩子就很乖,一定是她不會帶孩子。

糖媽想替寶媽說聲“委屈”,大部分小嬰兒都非常依賴媽媽,隻想被媽媽哄睡,隻會抱着媽媽哭。把媽媽折磨得精疲力盡,卻從來不麻煩别人。感覺像是在欺負媽媽,其實背後的原因很暖心。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3)小嬰兒能聽懂彼此的“嬰語”

“嬰語”是否真的存在,大家心中始終存在疑惑。兩個不會說話的小嬰也可以對話,孩子們聊得很開心,大人完全聽不懂,大家通常管這種語言叫“嬰語”。網上還有家長,用小嬰兒的聲音哄寶寶睡覺,而且很有效。

4)寶寶反複做一件事

糖果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别喜歡開關櫃門,我把櫃門鎖上後她非常生氣,反複玩了2、3天才換下一個遊戲。

與小糖果類似的寶寶,可能還會有反複扔東西、撕紙、開關馬桶蓋等行為,大人看上去很無聊,寶寶卻玩到停不下來。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其實,以上這些寶寶的“迷惑行為”,是發育必經過程。家長了解行為背後的真相,就懂了。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寶寶“迷惑行為”的背後,藏着哪些小秘密?

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是在向家長傳遞着成長信号,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寶寶會有“情感寄托”:寶寶對某個物品情有獨鐘,并非是莫名其妙,那個物品其實是寶寶的安撫物,也是情感寄托。或許物品曾在某一瞬間讓他感到開心,或許買物品的那個人,是他最愛的人。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家長注意,不要輕易奪走寶寶心愛之物,隻要對生活和學習沒有影響,安撫物可以幫助寶寶緩解壓力,舒緩緊張的情緒。

寶寶并不是欺負媽媽:寶寶和媽媽之間,天生就有強烈的感情連接配接。他們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共生的,媽媽在哪裡,他就要在哪裡。媽媽有怎樣的情緒,寶寶也會同步。

相比之下,爸爸或家中長輩對他來說比較陌生,她隻敢對媽媽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情緒。開心、撒嬌、哭鬧,是因為他在媽媽身邊有安全感。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嬰語”的秘密: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之間,并沒有具體的語言,他們主要是通過表情語氣和音調,來感受對方的情緒。

研究表明,五個月的嬰兒,聽到其他小嬰兒說話時,專注時間會比聽大人說話增加40%左右,也會通過相似的發聲來回應對方。

寶寶喜歡探尋因果關系:反複做一件事的寶寶,其實是在探尋“因果關系”。櫃門為什麼打開後不會掉下來,紙巾為何一撕就破等等。他隻是想要弄清楚,一個現象和另一個現象之間的聯系。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如果家長打斷寶寶探索,就相當于讓寶寶失去學習機會。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寶寶重複做一件事,是有益處的。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怪寶寶”更需悉心培養,家長别大意

大多數寶寶都是這樣長大的,有“迷惑行為”的寶寶,并不是缺點多,他們更需要家長細心培養。

孩子的“迷惑行為”,背後原因不簡單,家長别把他當“怪寶寶”

家長多觀察寶寶的身上的特點,發展特長,改正不足,不讓寶寶成為别人的“複制品”,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當寶寶出現迷惑行為時,家長别随意制止寶寶的舉動。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節奏,“迷惑行為”出現的時間也不一樣,準爸媽和新手爸媽提前學習,才能淡定面對寶寶奇怪的行為舉止,不耽誤寶寶的成長。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有過哪些“迷惑行為”?快分享出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