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電影《柳浪聞莺》主題曲 ——《再相見》

茅威濤 鄭雲龍演唱

改編自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系列作品《西湖十景》的《柳浪聞莺》正式提檔至3月5日全國公映。由戴玮導演,鄭雲龍、汪飏、阚昕主演。影片曾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千裡煙波,執手相看淚眼,此去經年,良辰美景虛設。

歌聲婉轉如泣如訴,畫面唯美煙雨朦胧,一段情深緣淺、溫婉動人的江南愛情故事躍然眼前。

《柳浪聞莺》是《西湖十景》系列中的一個故事,以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莺”為背景,主要講述了江南越劇團裡兩個姑娘與一個畫扇師之間的情感糾葛。

極具天賦的女小生垂髫與花旦銀心自幼一起在戲班子長大,兩人性格迥異,但情同姐妹。垂髫至情至性,為舞台而活;銀心看似單純天真,實則是個知進退、會鑽營的女孩。

她倆本是彼此眼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可世事無常、種種分歧紛沓而至,特别是杭州畫家工欲善的出現,讓相依為命的兩個女孩感情面臨考驗。

時代變遷,越劇由盛轉衰,曲終人散之時,無論是唱越劇的垂髫和銀心,還是開扇莊的畫家工欲善;無論是才子佳人的相愛,還是惺惺相惜的相知,都淹沒在江南煙雨之中,留下的隻有心底的怅然若失和最初的美好。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左右滑動檢視《柳浪聞莺》劇照

1

愛情,有風雅之美也有超脫之美

愛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母題,也是《西湖十景》10本系列小說的寫作主題。這套書曾以《愛情西湖》為名初版,此次又以《西湖十景》之名出版,作品進行了新鮮的小說文本實驗,承繼中國系列小說傳統,融合西方現代小說技巧,演繹一出出發生在西子湖畔的凄美纏綿的愛情故事。

其中《柳浪聞莺》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本,采用了傳統戲劇的樣式,開頭就是戲劇開場白的寫法,有聲有色,有亮相,有畫外音。它展現了王旭烽本人的愛情觀:扇子、越劇等等風雅是載體,實際上核心還是愛情。我們所向往的蕩氣回腸的愛情,應該沒有金錢名利,應該超脫所有物欲束縛,有的隻是浪漫的情愫,這是當下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所稀缺的。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柳浪聞莺》

王旭烽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作者簡介

王旭烽,女, 教授,作家。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現為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主任,國家一級作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杭州中國茶都品牌促進會理事長。1980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迄今共發表約1000多萬字作品,作品涵蓋小說、散文、戲曲、話劇、随筆等等。

2

戲劇,有古典之美也有精神之美

書中穿插了不少戲中戲,除了描繪古典戲劇的精緻溫柔,《柳浪聞莺》更多展現的是一種精神特質,就是人的個性及自我追求。垂髫和銀心多次演出《梁祝》,兩人在戲中分分合合,難舍難分。在戲外兩人愈走愈遠,最後垂髫雨中送别銀心,從此天涯相隔,又恰如她倆出演的《十八相送》的橋段。無論是相守還是分離,都是去追求心靈的解放。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柳浪聞莺》中工欲善說:“你們越劇中的‘女小生’,她是介乎于男性與女性中間的第三性。”垂髫回道:“‘女小生’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也不是不男不女,她是超越男女,像是把男人跟女人揉成了一個更加純粹的性别……”這種關于戲劇角色的性别之說深得古典文化的精髓,又強調了更哲學的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3

人生,有落幕之美也有向往之美

“聚散離合終有時,曆來煙雨不由人”,愛情之美,千百年來為無數文人墨客歌吟贊頌,無非是留下很多缺失和遺憾,人生與愛情一樣,落幕之後總有很多寂寥之味,這也符合藝術的留白,欲說還休,留給人很多回味。而這些回味如高懸湖面的月亮,可以成為精神世界永恒的寄托,引發我們長久凝望。

或許正如《柳浪聞莺》的結局,理想和美好可能最終被現實粉碎了,四分五裂,完全不可能複原了,但隻要我們心中還有向往,就會發現美又重生了。隻要我們在喧嚣之下淡然等待,一切美好必将重歸。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期待再相見。

驚蟄日上映,和《柳浪聞莺》一起奔赴一場心動之約

作者 | 姚姚

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