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為何如此痛恨俄羅斯?看看沙皇是如何一步步俄化烏克蘭的

作者:不優雅的貓

2022年2月24号,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指令,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地區為獨立國家。第二天,俄羅斯大軍向烏克蘭首都基輔進發,俄烏局勢空前緊張。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有着一段非常久遠、恩怨交織的曆史情節,在曆史上可以被分為好幾個時期,每個階段都各有各的特殊沖突和分歧。

從1648年烏克蘭地區

烏克蘭為何如此痛恨俄羅斯?看看沙皇是如何一步步俄化烏克蘭的

到1667年俄波戰争結束期間,烏克蘭内部以及烏克蘭和俄國之間的種種沖突糾葛。今天我們繼續按時間順序梳理,十八十九世紀時期烏克蘭和俄國之間的新仇舊怨是如何一步步積累産生的。當初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選擇加入俄國反抗波蘭,目的其實就是為了争取獨立自主,但是戰争結束之後,烏克蘭的自治主權不斷受到沙俄政府的壓制,是集郵原本俄國管轄下的一個高度自治政治。實體逐漸被削弱為一個普通行省,引起烏克蘭人的很大不滿。在接下來沙皇俄國統治烏克蘭的200年時間裡,俄國在烏克蘭推行同化政策,雙方沖突不斷激化,關系漸行漸遠。自從1667年俄波簽訂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東烏克蘭并入俄國後,沙皇政府就一直試圖取消烏克蘭自治制度。

烏克蘭為何如此痛恨俄羅斯?看看沙皇是如何一步步俄化烏克蘭的

1700到1721年間,沙皇俄國與瑞典為争奪波羅的海的控制權爆發戰争。戰争期間,哥薩克領袖首領1萬碼的怕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彼得大帝心生不滿,反叛俄國家瑞典。其中的真實緣由如今很難考證,但普遍認為,哥薩克軍隊不敵裝備精良的瑞典軍隊,彼得一世決意改革哥薩克軍隊,觸及了哥薩克的利益,而一瓦特怕提出希望俄國派出軍隊保護烏克蘭免遭瑞典侵略的要求遭到沙皇拒絕,這違反了佩利亞斯拉夫協定中有關俄國負責保護烏克蘭的條款,烏克蘭最終決定與瑞典結盟反抗俄國。在之前爆發的俄波戰争中,哥薩克政權在俄國和波蘭之間反複橫跳,俄國早有削減烏克蘭自治權的念頭兒。一萬馬澤帕的叛亂則為彼得一是取締烏克蘭自治制度提供契機。這場北方戰争最終以俄國大聖稱霸波羅的海告終。反叛俄國的1萬馬克帕戰敗病死。赢得戰争後的彼得大帝則更加肆無忌憚地削弱烏克蘭的自治權。

1722年5月,彼得下令在烏克蘭地區成立小俄羅斯衙門,由常駐烏克蘭的六名俄國軍官和一名檢察官組成,主要負責監督烏克蘭造船業,行使稅收和行政管轄權。彼得還下令把俄國外交雅漫步主管的哥薩克酋長國首領選舉事務改由參政院管理。接替一萬馬澤帕位置的斯科羅帕刺激心裡十厘清楚這意味着烏克蘭的資質。權被架空了,成了一個普通行省,于是懇請彼得改變決定,但遭到拒絕。斯科羅帕刺激抑郁而終,一些哥薩克軍團長官則因為上書沙皇要求重新選舉上司人而被捕。從那之後,烏克蘭的命運便和俄國宮廷的局勢聯系在一起了。

1741年,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執政,烏克蘭自治制度有所改善。

1750年,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作出恢複選舉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首領自主選舉的決定。這一時期的俄國中央政府很少幹涉烏克蘭内部事務。不過,這樣做并非是沙俄政權意識到應該承認烏克蘭的民族自治權利,僅僅是他的情夫是哥薩克人。

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他這一幹就是34年。在他執政期間,俄國和烏克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故,最終導緻俄國基本廢除了烏克蘭的自治制度。凱瑟琳大帝剛一上任就召見哥薩克酋長國首領羅澤諾夫斯基授意讓他放棄職位。1764年11月,女皇頒布诏書,成立以總督為首的小俄羅斯衙門,代替哥薩克酋長國政權。小俄羅斯衙門由四名俄羅斯官員和四名可靠的烏克蘭人組成,總督則由俄國貴族擔任。至此,延續100多年的哥薩克酋長國被廢除,酋長國完全被俄羅斯帝國吞并。

烏克蘭為何如此痛恨俄羅斯?看看沙皇是如何一步步俄化烏克蘭的

1768到1774年,俄國與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爆發第五次俄土戰争。戰争期間還同時爆發了俄羅斯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普加喬夫起義。最終土耳其軍隊大敗普加喬夫,其也被鎮壓。俄國趁機奪取了烏克蘭南部地區,獲得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過去百年來,哥薩克人在各個陣營之間的來回橫跳讓凱瑟琳大帝十分擔心,他在1775年6月指令俄國軍隊突襲了哥薩克在第聶伯河下遊地帶的大學營導軌,其防禦工事。一些哥薩克頭目被放逐和遣返,哥薩克土地被俄國貴族占有,普通的哥薩克人則淪為農奴。

1781年,凱瑟琳大帝取消了小俄羅斯衙門,在烏克蘭設定三個總督轄區,基輔切爾尼戈夫和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克轄區,轄區設定與俄國行省完全一緻,烏克蘭自治制度徹底消亡。1783年,德國吞并克裡米亞。同年,烏克蘭自治機關哥薩克軍團建制被撤銷,哥薩克軍團作為曾經俄國軍隊的一部分被改造成憲兵隊,沒能進入軍團的哥薩克則成為俄國的國有農民。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為了加強對烏克蘭控制,他采取雙管齊下的政策,一方面在烏克蘭推行農奴制,取消了烏克蘭農民從地主土地上出走的權利,另一方面拉攏烏克蘭貴族,通過頒布了貴族特權诏書,讓烏克蘭貴族享有和俄羅斯貴族一樣的地位和權力,以防止其不滿和反抗女皇的政策非常有效,很少有烏克蘭貴族起來反抗俄國統治。他們逐漸接受一個事實。烏克蘭不是獨立的國家政權,而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為了保護自身和烏克蘭利益,他們應當努力在俄羅斯帝國發揮自己的作用。

最終,在經過1793年和1795年兩次瓜分波蘭,俄國幾乎占領了烏克蘭全境。1795年之後,俄國開始在烏克蘭全境推行訛化政策,采用各種手段消滅烏克蘭今後想要分裂的可能。首先是語言和思想上。比如,1876年5月,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簽署呃姆斯法令,禁止在國内出版烏克蘭書籍,禁止境外出版的烏克蘭書籍流入境内,禁止劇院上演烏克蘭語劇目,禁止演唱烏克蘭歌曲,禁止烏克蘭語詩歌朗誦會等,禁止教授烏克蘭,嚴格選拔各類學校的教學人員,在俄文住處中不得使用烏克蘭,用小俄羅斯取而代之。該法令直到1905年才被廢止。然後是教育體制上,在東烏克蘭805年成立的俄國統治下烏克蘭第一所高等院校哈爾科夫大學以及1834年基輔建立的聖弗拉基米爾大學,兩所院校都采用俄語教學。在西烏克蘭,從19世紀開始,為了減少波蘭人對烏克蘭的影響,俄國在西烏克蘭學校逐漸用俄語來取代波蘭語教學。尤其是1830到1831年波蘭民族起義後,所有新烏克蘭的波蘭語學校都被關閉。最後是宗教領域,西烏克蘭因長期受波蘭統治,很多烏克蘭人信奉天主教。起初德國對希臘天主教會比較寬容,但在天主教上層支援波蘭民族起義後,沙皇政府查封了境内的希臘天主教會,将教區轉交給俄羅斯東正教,西亞烏克蘭的宗教學校也随之被取締。不過,這對東烏克蘭并沒有什麼本質影響,因為那裡的人大多保留了信奉東正教的傳統。就這樣,烏克蘭被俄國壓迫統治長達200年。

烏克蘭為何如此痛恨俄羅斯?看看沙皇是如何一步步俄化烏克蘭的

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1917年先後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的專制統治,而烏克蘭也由此陷入了長達四年的混亂。在此期間,德國、奧匈帝國臨時政府軍隊、蘇俄紅軍和鄧尼金白軍協約國和波蘭軍隊輪番出現在烏克蘭。烏克蘭群眾也曾試圖借助外部力量來實作民族獨立,但所有外部勢力都隻想控制烏克蘭土地,無以支援烏克蘭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烏克蘭人的民族獨立美好願望就這樣在戰争的硝煙中破滅。對于這部分沙俄統治下的烏克蘭曆史時期的認識和了解,如今的烏克蘭和俄羅斯有很大分歧。很多烏克蘭人認為是俄國首先違背1654年佩利亞斯拉夫嫌疑的相關條款,逐漸把烏克蘭由俄國管轄下高度自治的行政實體變成普通型省,甚至對烏克蘭實行殖民統治。有些烏克蘭曆史教科書雖然沒有直接使用殖民同志一詞,但也認為俄國對烏克蘭的統治存在民族剝削和壓迫。俄羅斯人則不贊成,他們始終認為烏克蘭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并不存在殖民統治一說。在領土上,烏克蘭祖先居住過的地方,在十七十八世紀時,有的已經是俄羅斯土地,有的是自願并入俄國的領土,比如烏克蘭東部地區,有的則是因為戰争被俄國吞并後開發的土地,比如今天的頓涅斯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地區。俄羅斯人認為,正是由于曆史上的俄國是烏克蘭免于被波蘭統治者奴役的命運,維持了烏克蘭社會的穩定,而且就算沒有俄國的幹預,丹萍,烏克蘭自身力量也很難在大國夾縫中建立獨立的主權國家,更談不上向周邊擴充領土。也正是由于曆史上俄國不斷開疆擴土,今天的烏克蘭才擁有廣袤的領土,經濟和文化也得以發展。沙俄統治烏克蘭的這200年時間。烏克蘭自治權和主權歸屬問題引發的一系列沖突和分歧,深深地影響着接下來俄烏之間的關系。自從1917年俄國先後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統治被推翻,烏克蘭經曆了一系列變故,由混亂到獨立建國,又因陷入俄國内戰而被波瀾再度瓜分一半土地,直到1921年以烏克蘭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才得以暫時獲得穩定。但是很快又發生了新的事件,讓原本就并不和諧的俄烏關系更加雪上加霜。你知道烏克蘭最後一次獨立是在哪一年嗎?請在留言區告訴我們。請不要忘記點贊訂閱,支援一下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