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才缺口超五百萬!民革中央:降低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落戶門檻

人才缺口超五百萬!民革中央:降低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落戶門檻

過去一年,“元宇宙”熱潮席卷全球,Facebook(現名Meta)、微軟、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搶灘布局。随着全球範圍内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蓬勃興起,人工智能作為元宇宙的重要基石,已成為全球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然而,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大陸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和産業發展,尤其是核心技術研發、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人才培養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今年1月釋出的《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報告》顯示,大陸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

針對産業發展和人工智能教育,今年全國兩會,民革中央拟送出兩份提案,建議促進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研發、成果轉化與擴散,制定出人工智能技術标準細則,并形成高校、院所、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格局。

1

産業發展:建立人工智能公共專利池

提案指出,人工智能産業可持續發展依賴智能晶片算力供給,以及雲端分布式計算系統、科學計算數學工具、應用算法開發工具和人機可視化互動等軟硬體系統生态健康發展。但目前大陸在上述方面對國外的依賴度還很大,而且在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裝置、高端晶片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準的交流合作受到很大沖擊,科研機構和企業也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态圈和産業鍊,缺乏系統的超前研釋出局。

與此同時,大陸對大資料智能處理、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智能計算晶片與系統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關鍵技術标準化制定的滞後,阻礙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實體經濟轉型更新,适應人工智能發展的标準體系亟待完善。

對此,民革中央提出,在國家、省部級等人工智能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方面通過定向給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重大項目,引導接納國際成熟的開源社群和全球人工智能獨角獸技術團隊;另一方面,在建設基于中文的開源社群方面加大投入,彙聚國内軟硬體資源和開源人才。此外,還要建立國産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晶片及計算軟體産學研創新認證體系。

民革中央還提出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技術标準和知識産權體系實施細則。提案建議,由國家标準委牽頭成立“人工智能技術标準化協會”,吸納國内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編制人工智能技術标準化實施指南、實施計劃、分級分類人工智能技術科目和詞條。

除了核心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在人工智能産業發展中也至關重要。民革中央建議,建立人工智能公共專利池,促進人工智能新技術的利用與擴散,形成國家與地方緊密關聯的人工智能産業有序發展關聯體系。

此外,還應制定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和評估具體實施細則,圍繞人工智能設計、産品和系統的複雜性、風險性、不确定性、可解釋性、潛在經濟影響等産業化問題,開發系統性的測試方法和名額體系,建設跨領域的人工智能測試平台,推動人工智能安全認證。

2

人才培養:組建人工智能高校聯盟

2019年,電影《流浪地球》掀起全民“科幻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元卓手繪影片相關科學知識的講解圖,登上微網誌熱搜,并獲得了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的稱号,反映出科研人員在科普推廣工作方面的潛力。

基于此,民革中央建議引導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機關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建設人工智能科學傳播專家工作室,将科普工作績效作為科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和相關科技創新基地考核标準。

人工智能科普傳播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教育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民革中央認為“十四五”時期,大陸需采取超正常舉措,加強人工智能多層次教育體系建設,形成高校、院所、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格局。

具體來說,要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預測和流動态勢跟蹤機制,根據動态需求,确定培養目标,調整培養方向,并對企業和社會人工智能人才中長期需求進行預測;由政府牽頭,組織科技、教育等部門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合作資源,共同打造“政策指導+人才培養+課程融合+活動創新”的人工智能多層次教育體系架構。

此外,民革中央還注意到共享互通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提案提出,在高校層面開放合作辦學,打破高校邊界,開設聯合培養專業,組建人工智能高校聯盟;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内容,加強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在地方層面,組建地方人工智能專家庫,鼓勵支援高校院所與企業結合地方需求,實行“定制式”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提案還從人才引進的角度進一步提出了建議: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動态需求納入地方“帶土移植”科技人才專項行動等引智計劃,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降低落戶門檻,提高工資待遇,完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同時在住房、醫療和子女入學方面給予優惠便利。

采寫:實習生姬涵雅 南都記者蔣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