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評丨尚輝:曠小津藝術宏闊境界,大美精神

畫評丨尚輝:曠小津藝術宏闊境界,大美精神

十八洞的春天 120cm×240cm 紙本設色 2020年

宏闊境象 大美精神

文/尚輝

著名畫家曠小津的山水風貌給中國當代畫壇增添了不同的風采,特别是他筆下的浩然雄渾的湘西天子山,不僅淋漓盡緻地展現了湖南張家界特殊的砂岩峰林地貌,而且濃墨重彩地記錄着一位當代藝術家對于祖國山河的人文關懷與真情寫照。

事實上,作為傳統型的山水畫家,在面對造型奇異的景觀氣象時,想要既客觀真實地突顯出湘西天子山的獨特形态,又做到遵循中國傳統山水繪畫的格調與韻味,其筆墨章法的表達難度不言而喻,但是回望中國傳統繪畫的語言系統,其中卻不曾出現過描繪湘西天子山的具體方法,是以曠小津在繪畫的過程中,涉及的主要難題即是對于客觀物象的筆墨轉化和精心處理,做好了這個,才能創作出一幅契合現實自然風貌的傳統山水繪畫。是以,從筆墨語言和程式章法上來講,曠小津的山水繪畫毫無疑問是具有一定開創性的。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研究,曠小津已然将傳統繪畫中的“斧劈皴”改造成一種“偏鋒勾皴”的個性筆法,以此來刻畫和描寫湘西天子山的地貌特征,最終形成了他藝術創作的自家風貌。

畫評丨尚輝:曠小津藝術宏闊境界,大美精神

巍巍太行 130cm×600cm 2021年 中國畫

畫評丨尚輝:曠小津藝術宏闊境界,大美精神

日出東方 240cm-540cm 2021年 紙本設色

歲月如歌之二——世界自然文化遺産張家界 240cm-200cm 2021年

近些年來,曠小津的山水繪畫又衍生出了新的變化,例如在表現北方太行山脈的系列作品中,在塑造太行山山石景象的繪畫語言時有機融入他在“天子山”系列作品中總結得來的筆墨技法,即是以“偏鋒勾皴”的筆法來彰顯和突出太行山上趨于方形的岩石結構,繼而建構出一種獨特的筆墨韻味和山水氣象。而他的“太行山”系列作品之是以能夠被當代畫壇廣泛關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基于太行山脈特有的土石結構更利于偏鋒筆法的結合與運用。另一方面是由于曠小津筆下的太行山脈,有意識地融入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曆史意象和文化關懷,進而使得他的山水面貌不再是單純地局限于客觀景緻的精确描繪,而是通過山水載體來寄托和抒寫出畫家心中的人文情感與曆史關懷,使他的藝術創作獲得了一種精神層次的跳躍與升華。

此外,在曠小津的“太行山”系列作品中,色墨之間的疊加交映與相輔相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以土黃色調呈現的山水繪畫中,氣壯山河、聲勢浩蕩的宏闊境象,恰恰象征和隐喻着東方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和繁榮崛起,惟其如此,曠小津的山水繪畫也再次取得了新的發展與開拓。但無論如何,曠小津的藝術風格仍是處于一種不斷探索和變化的前進階段,期待他在未來的繪畫創作中能夠更進一步,在繼續錘煉筆墨功力和感悟大美精神的同時,讓畫法與畫境更加完美地統合一體。(作者機關系《美術》雜志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