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烏克蘭(Ukraine)

作者:你我相約定百年

烏克蘭(烏克蘭語:Украина;英語:Ukraine),位于歐洲東部,東接俄羅斯、南瀕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聯體特别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

聚焦|烏克蘭(Ukraine)

烏克蘭起源

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良好,曆史上為兵家必争之地,飽經戰亂。烏克蘭民族是古羅斯族的分支,“烏克蘭”一詞最早見于《羅斯史記》(1187年)。烏克蘭曆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

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各部落在今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862年,東斯拉夫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留裡克王朝,後來占領了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

13世紀20年代,蒙古人打進了東歐,使弗拉基米爾-蘇茲達利公國淪為金帳汗國的屬國,随後蒙古向西推進,在1240年攻陷基輔。

12—14世紀,由于封建割據,古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羅斯人3個支系。基輔羅斯在13世紀被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占領。

約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羅斯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13—15世紀,烏克蘭曾先後抗擊蒙古人﹑日耳曼人及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從14世紀起曆受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統治。

17—19世紀,在第聶伯河中遊一帶以基輔﹑波爾塔瓦和切爾尼戈夫為中心形成了烏克蘭現代民族。

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領袖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俄來統治東烏克蘭,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并,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

18世紀,俄羅斯又相繼把烏克蘭和黑海北岸大片地區并入自己的版圖。到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于奧地利)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

1917年底,東烏克蘭地區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至1920年外國武裝幹涉時期,西烏克蘭(東加利西亞和西沃倫)被波蘭占領。

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裡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

1939年11月,二戰爆發,波蘭被分割占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并。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争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如願占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争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蘇聯曆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沖突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迅速擡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蕩,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12月8日,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上司人在明斯克簽署别洛韋日協定,宣布蘇聯不再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烏克蘭的獨立最終完成了。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結束了337年的和俄羅斯的結盟曆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克拉夫丘克當選為首任總統。

聚焦|烏克蘭(Ukraine)

烏克蘭的前後30年

曾經的烏克蘭的國土面積是60.37萬平方公裡,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僅次于俄羅斯。總人口超過4000萬,全民受高等教育程度高達70%。

烏克蘭是東歐第一大市場,它的經濟開放程度和市場化程度都比較高,與歐盟自由貿易區協定規定,投資者可以享受各種優惠。

從地理位置看,烏克蘭擁有顯著的區位優勢,被稱作“歐洲之門”,擁有3條通往歐洲的交通走廊,以及優質的港口。

農業方面,烏克蘭擁有歐洲最廣闊的黑土地,有着“歐洲糧倉”的稱号,加上第聶伯河穿過烏克蘭,可以為兩邊的黑土帶來足夠多的水源,有着天然的地理優勢。它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生産國之一。

工業方面,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是蘇聯的第二大繼承者,分家所得僅次于俄羅斯。資料顯示,烏克蘭當時繼承了蘇聯約35%的軍工産能,軍工企業多達3594 家, 職工300萬人。

重工業方面,甚至超越了一些西歐發達國家。比如,安東諾夫設計局、南方機械制造廠、黑海造船廠等一大批行業巨頭都成為了烏克蘭所獨有的本土産業。

在當時,烏克蘭的實力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國家之一。

烏克蘭風光的時候,經濟實力媲美中國。但現在,烏克蘭2021年GDP總量才2000億美元左右,在歐洲屬于墊底水準;2021年人均GDP是4532美元,折合人民币約2.92萬元,而中國人均GDP最低的甘肅省都達到了4萬元,差距非常懸殊。

農業方面,曾經的“歐洲糧倉”也變成了如今的“歐洲子宮”,雖然烏克蘭的農産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39%,農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10%。但國内群眾卻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

工業方面,當時分到的很多巨頭企業,現狀也不太樂觀,有的甚至破産倒閉了。軍事力量方面,更是大大縮水,與剛獨立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聚焦|烏克蘭(Ukraine)

烏克蘭為何淪落

從曆史來看,當時分到的軍事力量,不但沒有解決烏克蘭的實際問題,一定程度上還成為了負擔,因為需要很多錢來養着。而且軍事力量過大,外部壓力也會很大。

雖然分到的産業不少,但并沒有形成體系,很難長久的發展下去。而且它的經濟結構長期單一,缺乏油氣資源,經濟嚴重依賴外部資金、外部市場和進口能源。

另外,烏克蘭的國家經濟命脈被寡頭操控,市場缺乏競争,導緻經濟萎靡不振。

有意思的是,據報道,俄烏開戰前,烏克蘭的寡頭們“集體跑路”,富豪榜前 100 的富豪中,除了4人由于局勢管控被拘在烏克蘭國内之外,其他的都跑路了。

聚焦|烏克蘭(Ukraine)

近期的烏克蘭

俄總統新聞秘書:烏方已拒絕和談 俄軍繼續行動

塔斯社26日援引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話報道說,由于烏克蘭方面拒絕同俄方談判,俄羅斯主要部隊當天按照在烏克蘭行動計劃恢複行動。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境内多地仍在戰鬥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6日表示,烏克蘭成功擊退了俄羅斯軍隊的多次攻擊,目前戰鬥仍在繼續。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當天報道,澤連斯基在錄制的一段視訊中說:“我們經受住了考驗并成功擊退了敵人的進攻。”他表示,烏克蘭許多城市和地區的戰鬥仍在繼續。

另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荷蘭承諾将盡快向烏克蘭運送200枚“毒刺”防空飛彈。

60名俄士兵在烏克蘭西部城市布羅德郊區空降

據烏克蘭通訊社報道,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州首府利沃夫市市長薩多元伊26日說,3架直升機搭載着60名俄羅斯士兵于當地時間26日9時在該州布羅德市郊區實施空降。在烏軍打擊下,這些空降的俄羅斯士兵向森林方向撤退。

烏克蘭衛生部:俄軍行動已緻198名烏克蘭人死亡

烏克蘭衛生部26日在社交媒體賬戶上通報稱,俄羅斯軍隊的行動已造成198名烏克蘭人死亡,另有1115人受傷。

俄國防部:俄軍已累計摧毀烏克蘭軍事設施821處目标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6日釋出的最新消息,自俄軍開展特别軍事行動以來,俄軍已累計摧毀烏克蘭軍事設施821處目标。在俄武裝部隊支援下,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當地武裝突破烏克蘭部隊防線繼續向前推進。

烏總統顧問:首都基輔目前局勢可控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26日說,烏首都基輔市區和郊區的局勢目前可控。

波多利亞克在烏總統辦公室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奪取基輔是俄羅斯軍隊的首要目标,俄軍正在将盡可能多的部隊和軍事裝備部署到靠近基輔的地區,烏克蘭軍隊正在基輔郊區積極防禦。與此同時,烏克蘭警察和反恐部隊正在開展清剿基輔市内的敵方别動小組的行動。

波多利亞克說,烏克蘭和俄羅斯軍隊正在烏南部的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發生激烈戰鬥,因為突破這一方向的烏軍防線是俄軍優先目标。俄軍希望在上述地區鞏固陣地,但目前沒有取得成功。

基輔市長:俄軍目前并未進入基輔市區

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市長克利奇科26日釋出視訊講話說,俄羅斯軍隊目前并未進入基輔市區。截至當地時間26日6時,俄軍對基輔市的襲擊已造成35人受傷,其中包括2名兒童。

25日夜間至26日清晨,基輔市上空持續傳來爆炸聲。當地居民紛紛到住宅樓地下室、防空洞、地鐵站、地下停車場等場所避難。

聚焦|烏克蘭(Ukraine)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基輔以南的瓦西裡科夫戰鬥已結束。戰鬥從25日一直持續至26日清晨,當地機場和軍事設施遭到俄軍飛彈襲擊,戰鬥非常激烈。來自基輔方向的戰鬥車輛及時趕到,最終俄軍未能取得突破。

基輔市全市地鐵停運轉入避難模式

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市長克利奇科26日在社交媒體釋出消息說,基輔市所有地鐵已停運轉入避難模式,為市民提供避難所。

基輔市民離城 城内物資緊缺

随着烏克蘭局勢越來越緊張,首都基輔市民被要求前往地鐵站和防空洞避難,不少市民選擇離開城市。

俄國防部:俄軍已完全控制烏城市梅利托波爾

俄羅斯國防部26日釋出消息稱,俄武裝部隊已經完全控制了烏克蘭東南部城市梅利托波爾。

消息稱,25日晚,俄羅斯海軍陸戰隊在亞速居民區登陸後行進,前往梅利托波爾。随後,俄羅斯軍隊進入梅利托波爾,未遭遇抵抗。

根據俄國防部25日通報,俄空降兵24日已完全控制烏克蘭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地區,并與烏方核電站保護營軍人就共同保障核電站設施達成協定。此外,俄軍已從西側完成對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封鎖。

俄國防部此前強調稱,烏軍事設施遭到高精度武器打擊,但俄武裝部隊不對烏城市進行炮擊或空襲,不會威脅到平民。

烏克蘭總統說他并未要求軍隊放下武器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6日上午在個人社交媒體賬号上釋出的自拍視訊中說,他并未要求軍隊放下武器。

澤連斯基說:“現在網絡上有傳言說,我要求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并撤退。我們不會放下武器,我們的武器就是我們的真理。我們将捍衛我們的土地和我們的國家。”

聚焦|烏克蘭(Ukraine)

我們希望和平,希望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争早日接觸,希望各國人民能夠克制自己的言論,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等。

以上内容僅個人觀點,不實請指出,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