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漢錯金豹鎮·滄州博物館藏

在滄州博物館二樓曆史展廳中,展出着兩件“明星展品”,其中一件是一個小豹子,豹身蜷卧,豹頭微擡,錯金卷草紋飾遍布全身;另一件是一對小烏龜,背嵌蚌殼,作仰頭爬行狀。常有觀衆發問,這是古人的“手辦”擺件嗎?其實,這兩件文物是古人的實用器物,名為“席鎮”。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席鎮是什麼呢?在家具的發明、普及與豐富之前,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現今大大不同,餐食歇憩均是席地而坐。因為席多用蒲草編制而成,比較柔軟,可以輕易卷起,為了起身落座時不碰歪席子,就需要一件壓席子的重物,即為“席鎮”。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孔子

席鎮的材質非常多樣。南朝姚察《漢書訓纂》雲:“瑱,謂珠玉壓座為飾也。”可見最初的鎮是玉石材質。但出土玉石材質席鎮非常罕見,青銅材質的最多,也有鐵質、鉛質、金質、銀質等。從材質來看,席鎮并非普通百姓使用之物。《論語》曰:“席不正,不坐”,“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說明在古代“席正”是周禮的要求,而這種要求明顯是對古代上流階層的要求。普通百姓即使家中有席,估計也不會對席正有過多的要求,即使需要壓住席子,各類重物均可,沒有必要使用材質珍貴、造型繁複的席鎮。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漢鎏金嵌蚌龜鎮·滄州博物館藏

席鎮的造型非常豐富,且各曆史階段均有不同。主要有動物形、人形和幾何形等,尤以動物形席鎮占比過半,如虎、豹、鹿、羊、龜、龍、辟邪等存在于現實抑或想象中之物。從出土文物來看,動物造型席鎮中,又以虎、豹形最多。西漢早期的席鎮出土數量較少,體積較大,多為虎、豹形鎮,造型多為側卧昂首、張口、雙目圓睜的警惕防備的姿态。西漢中期開始,動物形席鎮主體造型下,出現底座,如滄博館藏錯金豹鎮即為此類;同時,形制基本相同的大量嵌貝動物形鎮流行也是此期的一大特點 ,如滄博館藏鎏金嵌蚌龜鎮即為此類。器形雖小,但動物形鎮的造型多樣,且在動物細部刻畫上更加細緻、精巧,鎏金、錯金銀、嵌寶、嵌貝等裝飾工藝在此期的動物形鎮上用至極緻。西漢晚期席鎮種類、數量均相應減少,在早、中期盛行的虎形鎮,在西漢晚期極少出現,其他寓意吉祥的動物形鎮,在此期還仍廣泛流行。

鎮以正席 席正禮成——關于席鎮的發展曆史

關于席鎮的曆史記載最早始于春秋時期,盛于西漢,曆史上流行了400餘年,其曆史并不算短,但存世量極少。這與席鎮僅服務于上流社會,平民百姓沒有對席鎮的需求有很大關系。雖在西漢中期,青銅席鎮開始小型化以适應人們的生活日用需要。但到東漢時期,随着漆器、鐵器、瓷器的不斷發展并廣泛應用于百姓日常生活,青銅席鎮已趨衰。到魏晉時期的坐榻已裝三面屏,席子已得到較為周密的保護,鎮便失去了其實際作用,其全面衰落消亡,便成為了曆史的必然。

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凡是人民群衆不需要的則會很快消亡。如席鎮,如銅鏡,如裹小腳……席鎮雖已消亡,但壓平物品的需要仍然存在,演變而成的“鎮紙”在文人雅士的書房中仍然發揮着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