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作者:論史鑒今

烏克蘭危機爆發,烏俄局勢嚴峻。随着北約的不斷東擴,烏克蘭毫無疑問地成了俄羅斯家門口的一顆“炸彈”。

兩國之間的戰争瞬間被點燃,炮火蔓延到了烏克蘭境内。然而對于普通群眾來說,無論是哪方成為最後的赢家,戰火都會殃及無辜的人民。

和平這兩個字,在此刻也變得無比沉重。烏克蘭大量難民湧入其他國家,原本和睦的家庭支離破碎,原本人聲鼎沸的廣場變得冷冷清清。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對于戰争而言,國防戰略儲備和戰略後方建設是無比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抵禦安全威脅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意識到了這點。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中國正是因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進而得以在國防建設方面飛速發展。正因如此,擁有了“硬實力”,有了能夠抵禦危險的“盾”,有了不懼威脅的“矛”,中國才保證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盡管國家之間的戰争并不隻是“硬實力”的比拼,但是軍事力量的差距是難以逾越的一道鴻溝。反觀烏克蘭的局勢更是如此,其已然成為美國等國家的炮灰。

烏克蘭放棄核武器

自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各國軍事力量進行了重組。烏克蘭境内儲備了相當一部分的核力量,在當時成為了少數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然而好景不長,核擴散的形式愈發嚴峻。核武器作為威力極強的威脅性武器,引起了世界各方的關注。

擁有核武器,不僅是意味着國家軍事力量的強悍,更意味着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能夠在國際上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下成為衆矢之的,烏克蘭更是首當其沖。這主要是由于烏克蘭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西接歐洲各國,東接俄羅斯,僅僅是洲際飛彈就多達176枚。

洲際飛彈射程8000公裡,在當時幾乎可以說是指哪打哪。既然誰也不想讓自己被飛彈射中,是以不論是對于歐洲國家還是俄羅斯而言,烏克蘭都成為了巨大的威脅。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在美國施加的壓力之下,烏克蘭等國相繼放棄了核武器。主動棄核成為無核國家,同時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此外還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的條約。

是以自此之後,烏克蘭境内再無核力量。主動放棄核武器的烏克蘭,無異于放棄了自己所掌握的“殺手锏”。

再加上蘇聯解體後,烏克蘭一下從蘇聯最發達的同盟國之一,變成了經濟浪潮沖擊下的犧牲品。

盡管烏克蘭宣布獨立後,在蘇聯手中繼承了3000多家軍事工業,但是由于解體後經濟鍊斷裂,資金大量缺乏,人才流失嚴重,導緻原有的軍工業呈現衰敗趨勢。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曾經建立起來的國防儲備逐漸喪失了科研生産基礎,難以跟上當時的發展趨勢。這也導緻了烏克蘭在進行之後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武裝力量不足,儲備能力下降。

即便後來烏克蘭對軍工業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差距仍舊無法彌補。

正如現在俄烏态勢更新,雙方持續交火,但是僅就軍事力量而言,雙方差距十分懸殊。更重要的是,戰争的爆發給兩國人民都帶來了一定的困擾。

俄羅斯的經濟受到制裁,烏克蘭的難民流離失所。俄烏之間雖有曆史恩怨,但是曾經也是交好的夥伴。為何現在爆發了嚴重的烏克蘭危機,危機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麼?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從烏克蘭危機到戰争爆發

這還是要追溯到冷戰時期,當時美國稱霸,蘇聯欲與其争鋒。而美國為了確定自己在世界的統治地位,于1949年建立了“北約”組織,其目的就是為了抑制蘇聯的快速發展。

北約作為一個軍事政治集團,隻有華約與其針鋒相對。由于兩股超級力量的博弈,世界暫時陷入了冷戰時期。

直到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冷戰才結束。然而這并不是終點,繼承了蘇聯大部分力量的俄羅斯依然被美國視為勁敵。

美國為了限制俄羅斯的發展,不斷地調整戰略,企圖通過擴大北約的實力起到壓制俄羅斯的效果。而北約擴張的方向則是往東一直逼近俄羅斯,先後進行了五次擴張。慢慢地,北約吸收了不少歐洲東部國家。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擴張的“終點”就是位于重要戰略位置的烏克蘭,這對于俄羅斯來說也是無法容忍的底線。

俄羅斯十分明白烏克蘭的重要性,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将會對俄羅斯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是以從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一直視烏克蘭為底線,同時希望北約能夠通過法規來限制擴張問題,這一提議也得到了北約的承諾。

但是随着時代的更疊,自從拜登上台後,真正的幕後黑手美國一直叫嚣制裁俄羅斯,并對此采取了強硬的措施。

于是烏克蘭就成為了美國向俄羅斯發起進攻的一枚棋子,而被欺騙的俄羅斯呢?更是對這個局面十分憤恨,是以俄烏戰争就此爆發。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俄烏交戰對雙方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俄羅斯被多個國家制裁,烏克蘭被拿着當槍使,甚至無法進行有力的反擊。

之是以俄羅斯在這次的危機下依然保持了一個大國的冷靜,主要還是因為有着強大的國防後盾。而烏克蘭作為一個夾縫中生存的小國,一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而沒有強大的國防儲備,隻能成為一顆棋子。

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同樣是在20世紀50年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之後,毛澤東憑借獨到的眼光捕捉到了世界軍事的發展趨勢。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多次強調,要確定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定的前提就是要把保衛國家安全,處理軍事問題作為首要的出發點。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在新中國成立的初期,美國一直虎視眈眈。毛澤東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高度警惕美國的動向。

此時的中國軍事力量尚為薄弱,而美國卻擁有着殺傷力巨大的核武器。軍事力量差距懸殊,國家安全也是以受到嚴重的威脅。

能夠打破這一局面的唯一辦法,就是研究出核武器與其抗衡。隻有打破美國的核壟斷,才是抵禦威脅,維持和平安全的保證。

然而核武器的研發談何容易?5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核研究方向幾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研究成果,這也就意味着中國的核武器研究隻能從零起步。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更加危險的是,由于複雜的曆史原因,中蘇雙方關系持續惡化,這也導緻了中國的在國際上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此時的中國承受着巨大的軍事壓力,這也進而促使着中國不得不将核武器的研制過程盡可能地加快。

核武器研制成功

1954年,廣西地區發現了一座鈾礦。鈾礦的出現意味着中國有了研發核武器的基礎原料。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後内心十分激動,有了原料就有了基礎,一定要發展原子能。

當時的國防工業才僅僅是起步階段,但是中國所面臨的态勢卻不容樂觀。新中國的軍工業并不強盛,甚至是制造汽車和飛機都相當困難。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毛澤東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研制原子彈。

1955年10月,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曆經千難萬險,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時的中蘇關系還沒有開始惡化,是以中國的原子彈研究得到了一部分的蘇聯援助。

但是随着中蘇關系的變化,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研發原子彈的援助,同時撤走了大批在華科學家。

這樣的打擊對于剛剛起步的原子彈事業來說幾乎是毀滅性的,堅持還是放棄?毛澤東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沒有了援助,中國隻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走下去。“596工程”就此誕生了,在最困難的時期做最困難的事,原子彈的研究困境終于被一步步克服。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1964年10月16日15時,振奮人心的事情發生了。中國的核武器研發終于有了成果,在新疆羅布泊的上空,承載着科研人員心血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破成功。

這并不是結束,1967年6月17日,中國超越了法國,進行了第一次氫彈爆破。

除此之外,中國還積極研發了飛彈,也就是中近程飛彈。有了飛彈、原子彈和氫彈,中國核武器的實戰效能顯著提高,中國的國家安全終于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中國所能進行的核試驗次數極其有限。然而在這種極限條件下,核武器仍然研制成功了,這要歸功于毛澤東的決策以及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毛主席曾說過,在今天的世界上,要想不被别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正是因為核武器的成功研制,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才有了一席之地。

也正因如此,中國的軍事力量有了充分的保證,更不會像烏克蘭一樣,隻能讓别人攥在手心裡。

增強國防實力,抓住一切機遇

加強國防戰略儲備和戰略後方建設,是國家應對戰争時的首要任務和重要保證。

随着新時代的發展,戰争也從以前的持久戰轉化為了爆發性戰争,同時消耗大量的物資。假如沒有正确認識到現代軍事的發展趨勢,就無法制定現有的發展戰略。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戰争結束後,這對于中國軍事而言是彌足重要的一課。毛澤東作為中國的最高決策人,強調提出了國防戰略儲備的建設,并且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串聯起來。

認清戰争的本質,把握戰争的規律,就一定要仔仔細細地對戰争進行研究。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正是看透了戰争的本質,認識到了世界上所存在的沖突。

戰後的世界并不和平,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沖突。這就更需要國家上司人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從全局入手,預測到戰争的發展趨勢。

這很難做到,但是毛澤東所闡述的軍事思想做到了。早在北韓戰争爆發之初,毛澤東就憑借敏銳的洞察力,意識到了這場戰争因為美國的出現和介入,局勢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正因如此,有了對戰争形勢合理準确的預測,中國得以制定出正确的戰争政策,并奪得戰争勝利。

主席審時度勢,制定偉大思想

除了有合理的戰争預測,在毛澤東所闡述的軍事思想中,不僅要時刻關注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向,更重要的是要及時把握住機遇,不讓機會從手裡溜走。

毛澤東善于在戰争中進行複盤,正如抗美援朝戰争中,有意識地去增強中國軍隊的現代化作戰能力。通過不斷地培養發展,中國在這次戰争後,空軍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壯大。

毛澤東早就預見戰争中會出現停戰談判,是以加緊派出去了國内的空軍力量。在經過長時間的實戰後,缺乏經驗的新兵成了經驗豐富的人才,空軍力量急劇壯大。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原本隻有1個兵師的空軍兵力,在戰争後一躍成為僅次于美蘇的空軍大國,這都要得益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遠見卓識。

世界軍事的發展趨勢變幻莫測,除了需要敏銳地觀察外,還要抓住機遇,破除迷信,真真正正地充滿自信。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不僅僅在于它的深謀遠慮和遠見卓識,更在于它具有強大的民族自信心。盡管在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過程中,有些地方尚有缺陷,甚至是非常落後,但是并不能是以而産生自卑心理或者是迷信心理。

毛澤東一直認為,倘若一直被這種低迷的心理所包圍,那麼即使機遇找上了門,也很有可能就此錯過。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決定中國人命運的從來不是别人,而是中國人自己。但是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這種自信來源于正确的原則和紮實的基礎。

毛澤東的軍事思想通過一系列方針原則,直至現在依然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指明了道路。

首先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個國家倘若不能獨立自主,就容易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這并不是說不能夠接受外國的友好幫助,而是說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絕對不能過度依靠外來幫助,否則終會受制于人。

另外,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建設一定要從國情出發,這是毛澤東最為強調的一個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适合的地方運用,不适合的地方剔除。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除此之外,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十分具有前瞻性。他一直認為要把主要的科研力量放置在尖端技術身上,同時多次強調,尖端技術的發展會使中國軍事力量有着質的飛躍。

一方面是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尖端武器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僅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尺子,更是能夠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的保障。

正是因為有着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中國的軍事發展一直在平穩前進。也正因為軍事力量的充足,中國在世界上有着不可撼動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危機的出現。

從烏克蘭危機到俄烏戰争,使我們認識到毛主席深謀遠慮的偉大思想

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不是單方面的問題,而是多方面原因導緻。但是僅從應對危機的現狀來看,軍事力量是一個難以忽視的重要問題。

毛澤東作為中國第一代上司人,深刻認識到了軍事的重要性,提高了中國應對危機的能力,為新時期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