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目前貨運作業一線從業人員的年齡主要在36-55歲之間,70、80後成了卡車司機的主力,90後卡車司機占比不足3成。可見,卡車司機這一職業并不受年輕人的青睐,不過,劉師傅就是個意外。
子承父業,00後小劉走上貨運道路
2001年出生的卡友小劉,今年剛滿21,受父輩影響,小劉從小便接觸卡車,對其很感到興趣,是以選擇了入行。2019年剛滿18歲的小劉考取了C1駕照,随後進入一個快遞網點幫開4米2。

小劉表示,自己當初就是憑着一腔熱血進入這個行業,怎想入行了才發現這一行原來水蠻深的。2020年,正是疫情爆發期,當時很多行業,尤其快遞這一塊都受到重創。
“當時行業不景氣,好多老闆都發不出工資,就算有些老闆有點底子,但也經不住别人去翹貨,比方你開5k,另外一個開3k,可想而知,老闆都選少的那個” 小劉道。
因為網點經常不結運費,小劉便跳槽了,走時老闆還拖欠2k多運費沒結,涉世不深的小劉想着不惹麻煩,也就沒有回去要。離職後的小劉來到一家國企,雖然各項條件都有了保證,但因為條條框框太多就又換回了網點。
小劉目前駕駛的是一輛比亞迪T5A,4米2輕卡,使用1年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小劉駕駛的均是柴油車。我們都知道,稍微年長的卡車司機對油車總有種執着,或許出于對油車的情懷又或是出于對電車的續航,大家多少對電車持有點偏見。
而小劉的入行時間并不長,在短時間内經曆從油車到電車的轉換,這讓我對于“剛入行的年輕人對新能源卡車持有怎樣看法”感到好奇,也以此為契機采訪了小劉,一起來看看他怎麼說。
領域不同 選擇也不同
聊到關于油電車的話題,小劉像是打開了話匣子,他說道:“電車開起來輕松一點,用車成本相對也少一點,比如油車的話基本上是8~9毛一公裡,電車好一點的可以做到6~7毛一公裡,充電也還算友善,就是得等挺久。另外電車的禁區通行證比油車好申請,年檢也沒有那麼多流程,就是刹車比油車差很多,如果是跑縣城和稍微遠一點的地方我更喜歡油車,但是市區内的話電車好一點。”
小劉這一席話完美把燃料車與新能源的優弊端都描述出來了,确實如他所說,新能源在續航上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但不同工況有不同需求,對于中短途來說新能源的确友善一些。
小劉目前駕駛的比亞迪T5A,在動力方面比對的是磷酸鐵锂電池,電量達到了84.4kWh,搭載最大功率達100kW的永磁同步電機,扭矩達750N.m,滿載工況下續航裡程超過200km。整體來看,确如小劉所說,滿足城配的基本使用需求。
另外一點比較有争議的是新能源的電池重量,整車自重相比燃油車來說更重,是以,它的載貨能力有限,從動力上看,純電動卡車更加适合輕泡貨,用來拉快遞一類。
當提到在一年多的純電卡車使用中,有遇到什麼故障時,小劉表示:“我遇到最多的問題應該就是跳電和跛行,還有電子手刹無法使用,還有因為是新國标的車,它的駕駛室稍微小一點,但因為是自動擋中間沒有檔把,在車裡睡覺很友善,駕駛室内的布局和功能都比較友善,而且開空調睡覺不用擔心一氧化碳中毒。”
比亞迪這款車型定位于短途貨運,在内飾方面主要以實用為導向,并沒有花費太多的價錢研發全新駕駛室,節省了用車成本,也友善使用者使用,總的來說,這款比亞迪T5電動輕卡表現中規中矩,該有的他都有,但也如小劉表示,它确實存在一些不足。
總體來看,小劉對于新能源卡車的評價并不差,這是否代表新能源已在年輕人心中占有一席之位呢?我們再從最新資料來看,2021年,新能源商用車全年銷量18.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54%。2022年1月份,國内新能源重卡市場共計銷售2283輛,同比暴增1318%。這進一步說明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在踐行國家雙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市場将迅速崛起。
編後語
不管是燃料車還是純電車,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使用者的選擇也不同,選擇電車的使用者自然已經将它的弊端計算清楚,而對于有跑長途需求的司機的來說,油車也會更受歡迎。隻是,在政策上,電車總是比油車有着更多的優勢,未來,如果能把續航做好,把價格打低,想必新能源卡車在長途領域也将大有作為。(文/王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