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雪運動空前火爆 如何暢享冰雪運動不受傷?

文/趙芳迪

經曆了今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大家對冰雪項目的熱情空前高漲,最近網上就流傳這麼一個段子:骨科醫生的一天:9台手術,其中7台是滑雪受傷造成的。那麼哪些因素容易導緻運動損傷?如何做好防護措施減少受傷頻次?在2022年2月24日播出的《名醫面對面》直播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複醫學科運動康複治療師邢劍就與大家一起分享了運動損傷知識,尤其是冰雪運動常見的損傷以及預防措施等相關内容。

《名醫面對面》欄目由《中國經營報》推出,緻力于通過名醫、媒體權威聯合,協同建構内容生态,為大衆帶來從慢病管理、急救知識、重病防治到日常生活的全民健康教育,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

對于常見的運動損傷,邢劍表示可以根據病因分為:1. 運動過量,例如長期大量跑步引起的髌腱炎,足底筋膜炎;2. 運動不足,例如長期伏案工作人群會有頸肩腰背痛;3. 運動不當,例如一些非專業運動員進行持拍運動時動作不标準或不恰當引起的“網球肘”,腱鞘炎等;4. 運動意外,例如在運動中崴腳、碰撞等。

以目前冰雪季為例,冰雪運動造成的損傷類型有很多,比如摔傷、撞傷、扭傷,此外還有多發傷,所謂多發傷是指一種緻傷因素引起的身體兩處或多處損傷,比如在運動中發生撞擊,導緻骨折的同時還有内髒的損傷。邢劍表示,很多冬奧會上的比賽項目都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如冰球比賽允許肢體對抗,運動員在場上做出急停、急轉的動作,或者高速運動下遭遇撞擊,倒地時用上肢支撐……這些都可能會導緻手腕、肘、鎖骨的骨折等。此外,鋼架雪車也是一項危險的體育運動,運動員需要俯身平貼在雪橇上,以俯卧姿态滑行,最高速度可達130~140千米/小時。鋼架雪車沒有轉向器和刹車裝置,底部由鉛塊加重的骨架和兩根固定的管狀鋼刃組成。由于速度極快,又頭部朝下,高速行進中有一點的偏差,帶來的危害都是極高的,因較高的危險性,鋼架雪車曾多次被冬奧會移除出比賽項目。另外,跳台滑雪也是一項比較容易發生意外損傷的運動,因較高的速度和起跳高度,如果落地發生意外,傷及脊柱會引起高位截癱,甚至威脅生命。

邢劍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崇禮的一家滑雪場資料顯示,2017~2018年雪季,每千人滑雪者平均日損傷是4.53例,2018~2019年雪季,每千人滑雪者平均日損傷是4.46例。其中男性比女性的受傷率更高,20~30歲人群是損傷的高發群體,大概在36.8%。緻傷原因中摔傷占比76.6%,這其中有17.9%的受傷部位為頭頸部,17.4%的受傷部位為膝關節;随着冰雪運動的普及,冰雪運動人群體量巨大,損傷人數也會有明顯的增長,是以邢劍強調在進行冰雪活動時一定要做好個人的防護。

提前做好保護措施

對于滑雪裝備,邢劍特意提醒,像滑雪服、頭盔、雪鞋、雪闆應選擇品質較好的産品,在現有循證醫學證據來看,滑雪裝備在防止運動損傷上有一定功效和作用。另外還建議配備一份意外保險。

除了裝備,熱身運動也必不可少,直播時邢劍提醒,可以在運動開始前進行原地高擡腿、蹲起、開合跳等熱身運動,喚醒肌肉,讓身體達到更好更有效的發力和制動。另外,邢劍還強調,冰雪運動門檻較高,需要較好的基礎體能,是以在非雪季要積極鍛煉身體,做好身體素質這套“防護裝備”的準備。

意外受傷,“RICE”原則來幫忙

意外情況不可避免。邢劍表示,如果隻是簡單的磕碰或者扭傷,不影響走路,那麼可以進行簡單的包紮或者局部的冰敷;如果感覺很疼,有扭傷或者韌帶損傷(如踝扭傷),可以按住腳踝最疼痛部位10~15分鐘,因為疼痛是由損傷處血管損傷引起滲出,血液滲出刺激周圍組織産生了炎性反應(紅腫熱痛),按住痛點可以減少出血;如果情況比較嚴重,不能自行移動,則需要在原地等待,尋求救援。

對于一些簡單的磕碰扭傷的緊急處理可以遵循RICE原則:R,代表rest,表示休息,停止運動;I,代表ice,表示冰敷;C,代表Compression,表示加壓包紮,減少滲出;E,代表Elevation,表示把患肢稍墊高超過心髒平面(“水”往低處流)。

以下情況要高度注意:

發生意外後,首先要感受一下四肢,是否有感覺,是否能動彈,如果感覺不到,或者四肢不能動,就有可能是脊柱發生了問題,那麼其他人(非專業人士)在救援時一定不能做提拉拽,随意搬動,挪動這種動作,避免在二次搬運時再次造成損傷,要等待雪場專業救援力量。

如果在受傷時聽到身體發出響動,或者劇烈疼痛,肢體,如膝關節、腳踝、手腕等骨頭形狀的變化,如錯位,如果發生這些情況,也需要尋求專業的救援。

即使隻是感覺掰了一下,并不影響走路,也要先停止運動,觀察後續是否有腫脹、疼痛的情況,如果後續情況越來越嚴重,也要及時就近就醫。

邢劍特意提到,單闆滑雪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上肢、脊柱,雙闆滑雪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下肢。

輕傷就要下火線,反複出現的“小”病要就醫

對于滑雪過程中發生小狀況,或者身體有些小毛病,隻要一滑雪就發作,邢劍除了建議找專業教練再增進技術外,還要找專業的運動損傷科醫生和治療師看一看,從功能訓練角度看看動作發力是否正确,有沒有過度代償的部位,總之要重視,“小傷小病”不重視可能會留大隐患。

傷筋動骨要躺一百天嗎?

對于“傷筋動骨一百天”這個觀點,邢劍表示這是很片面的治療理念,損傷發生後,運動能力、靈活性、協調能力等基礎運動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完全靜養,人體基礎代謝、消耗降低,再加之飲食攝入的增加,造成脂肪的堆積,反而會影響後續的康複情況,是以目前在一些手術前後,康複科都會介入治療,給患者提供康複方案,保證患者在術後可以得到系統的康複訓練,以防影響後續的生活與運動。

邢劍指出,運動康複的目标分兩個次元,第一,恢複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第二,恢複到受傷前的運動能力。發生損傷後,如果想恢複到第一次元,保守估計少則一至兩周,多則三至六個月或者更長,具體要看傷情、既往運動素質、康複介入等多方面。像有些運動員的傷情比較嚴重,例如冬奧會運動員徐夢桃的十字韌帶斷裂術後,想要恢複到第二個次元,恢複周期至少在一年至一年半,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以一些受傷病困擾的患者或者其他家人,一定要放平心态,積極配合進行康複工作。

(校對:張國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