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文 | 滑溜 圖 | 網絡

上世紀70年代,有文化的人不多,特别是在農村,就算你想寫封信有時候也需要去找别人來代寫。因為那時候的老人都經曆了兵荒馬亂以及生活極度困苦的年代,根本沒有條件靜下心來去學習。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如果不會寫字發生在老百姓身上覺得也沒什麼事,但是如果發生在一個村幹部身上,有時就覺得不可思議。偏偏在那個時候評價一個人是否是人才,并不是完全看你考試,關鍵是你能夠用你的實際行動表現得優秀才行。

我們村的老書記就是一個不識字的人。但是,憑借他獨有的上司才能,卻在村裡做裡幾十年的村官,而且還人人贊不絕口。記得他開會的時候,戴着老花鏡,雙手端着牛皮紙裹着的日記本,在台上口若懸河的講解上級政策,最後再安排村裡近期的工作。大家雖然看到他在讀他的日記本上的内容,其實他的那個日記本上的所記錄的除了他以外沒有一個人能認得,因為那上面隻有屈指可數的阿拉伯數字是規範的,其它所有的字都是用橫線、三角、方框和大小不一的圈圈組成。

當時的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勞作,隻有開會的時候就像是過年,因為不需要幹活坐在那裡休息還要給記上工分,隻要開會都會不亦樂乎叼着煙袋、趕集般轉悠着、搜尋着老友聊着家常。那些婦女總也忘不了拿着針線活,邊聽邊忙活。開起會來的時候,老書記看到很多人都在納鞋底,于是便找了個大筐,安排了兩個人專門沒收正在納的鞋底。于是,大家便會把鞋底偷偷地藏在腋下。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正在這個時候,老書記的老伴提了個茶壺放到了他開會的桌子上,他的這個老伴裹着小腳,又是花甲之年,走得很慢,耳朵又有點背,放下茶壺便走開了。老書記看到開會的村民都伸着脖子看他老伴,便幹咳了兩聲,放下手裡的日記本,講述了這樣一段,讓大家樂得前仰後合,誰也顧不得在那裡做針線活。他看了看自己的老伴走遠回家了,悄悄地給大家叙述前天早晨準備去公社開會,去開會又沒有自行車,隻能步行,要想不遲到就得早起。因為是冬天,早晨起來半天天都不亮,便黑燈瞎火地去做飯。因為平時很少能吃上油,是以當時最好的飯莫過于菜湯。菜湯就是把油燒熱了,加上蔥花炝鍋,燒開下到鍋裡一些白面疙瘩。吃了菜湯去開會,暖在肚裡,香在心裡。誰知在他做飯的時候點了一盞煤油燈,燈光很暗,根本看不清楚周圍事物,結果在他盛飯的時候,發現那刷鍋用的炊帚已經混到鍋裡的菜湯裡。他吃吧,覺得刷鍋的炊帚在裡面,不吃吧這麼難得的菜湯瞎了。于是,他盛了一碗給了睡在被窩裡的老伴,老伴聞到香噴噴的,樂哈哈地喝下那碗熱乎乎的菜湯,吃完了這一碗,老書記又把剩下的一碗也盛給了她。兩碗湯下肚,他老伴又感恩又心疼老頭子不肯吃省給了自己。而老書記卻說做飯做多了,實在吃不了了。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笑聲過後,大家邊從腋下拿出鞋底納幾下,又偷偷夾在腋下。老書記也笑眯了眼睛:“多虧了那兩碗疙瘩湯,看看給我又倒茶又倒水的。”

于是,會場上又是一陣輕松而愉快的笑聲。

想起老書記掉在湯鍋裡的炊帚,便會讓那些村民們念念不忘,一直到永遠永遠……

2022年3月2日于齊魯泉鄉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滑溜(憨派文學創始人。在其《滑溜》一書的扉頁上赫然寫着:憨則精,精則憨。/憨者因為憨走向了死亡,/精者因為精走到了盡頭。/人生不同,/人死相通。/活着,曾經為一根雞毛面紅耳赤,/可以為一個女生舍身忘死;/死了,不驕傲廣廈千萬美女滿城,/不沮喪……)】

滑溜散文:掉在炀鍋裡的炊帚

壹點号中國憨派文學滑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