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防走失,電梯直達

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一、國内關于俄烏戰争的兩極化認識

烏克蘭戰争是自媒體時代的第一場大規模戰争,自開戰起就産生了以往戰争所不具備的強大資訊流,最近幾天,微網誌和微信所有熱點話題幾乎都是關于烏克蘭沖突的。

有心人可以發現,這些自媒體或通訊工具中傳播的最新戰報之類的資訊,多數是未經核實的假消息。很多學者都認為俄烏戰争開創了戰争的新形态,自媒體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交戰雙方都不斷制造符合人們胃口的虛假資訊,利用傳播效率極高的自媒體投喂給閱聽人,左右大衆情緒,進而影響各國政府的外交決策。

受這些充斥于自媒體的假消息的影響,國内對烏克蘭戰争局勢的了解呈現出兩極分化(或撕裂)的狀态,一些人把俄軍想象的太不堪,一些人把烏軍想象的太不堪。人們夾雜着自己的情緒、價值判斷及虛虛實實的消息,建構烏克蘭戰場上的畫面,其實,這兩種認識與事實真相出入都很大。

烏克蘭局勢到底如何,未來朝着什麼方向演進?是大家普遍關心,又缺乏可靠信源的兩個問題。本文綜合俄羅斯、新加坡、以色列、德國、美國等權威媒體的報道,以及對烏局勢具有深度研究的智庫(主要是CSIS及ISW)的相關報告,對這兩個問題做一些初步總結分析。

二、俄羅斯的進攻情況

俄羅斯此次進攻烏克蘭軍隊約17.5萬—20萬,烏克蘭防守力量約20萬,雙方參戰部隊近40萬;另外,雙方各自都有近十萬的輔助部隊,加起來參戰人數近60萬。如果進一步軍事動員,雙方參戰人數很快就會達到百萬,這種規模的戰争是越戰之後半個世紀以來絕無僅有的。并且,俄烏戰争發生在全球的文明中心歐洲,注定這是一場載入史冊的重要事件。

俄羅斯進攻部隊多數是俄軍勁旅,他們都具有充分實戰經驗,顯示出克林姆林宮志在必得的決心。俄軍的進攻主要沿着三個方向,即以從白烏邊境的切爾諾貝利、切爾尼戈夫突破向基輔進攻的北線攻勢;從俄本土出發,以哈爾科夫為目标的東線攻勢;從克裡米亞出發,以赫爾松為目标的南線攻勢。

俄軍的作戰目标顯然是:從北面借道白俄羅斯,直插烏克蘭的心髒基輔(基輔距離白烏邊境僅100來公裡),兩三天内迅速拿下基輔,徹底癱瘓烏克蘭指揮系統,擊潰國民抵抗意志;從東面拿下第二大城市、俄羅斯人比重較大的哈爾科夫,未來轉化為永久占領;從防守力量薄弱的南方揮師北上,讓烏克蘭背腹受敵,最後與從基輔南下的俄軍會師。這樣俄軍就可以完全占領烏克蘭東部,迫使烏克蘭及西方接受和談。

不過俄羅斯軍隊的真實戰鬥力,并不能讓克裡姆林宮的完美戰略規劃能夠得到實作。開戰數日以來,俄軍除了已經占領幾個比較小的城市外,重要戰略目标一個都沒有拿下,并且雙方都僵持下來,展開反複争奪拉鋸。其中幾個重要關鍵性戰役,具體戰況如下。

1.安東諾夫機場戰役。2月24日,俄軍第11近衛空中突擊旅出動約200架戰鬥機試圖占領該機場,然後建立進攻基輔的橋頭堡,這樣空軍就可以源源不斷運來士兵,對基輔進行突襲,一舉拿下。俄軍經過約3個小時戰鬥拿下該機場,但随後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第4快速反應旅發起了反攻,重新控制了該機場。這個基輔附近的最重要空軍基地最終在25日被從白俄羅斯邊境進來的地面部隊所占領,但是通過占領該機場,奇襲基輔的計劃落空,給予烏克蘭組織保衛基輔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2.基輔戰役。基輔是雙方攻防的核心,俄羅斯派出的進攻部隊是第35聯合武裝紅旗集團軍,第76近衛空中突擊師,第71近衛空中突擊旅,這些都是蘇軍二戰中的王牌番号部隊。此外,擔任進攻主力的還有第90近衛坦克師等部隊。

2月25日上午,從白俄羅斯方向突入的俄軍開始進入烏克蘭北部的奧博隆區,距離烏克蘭最高議會大樓僅僅9.7 公裡。26日,俄軍對基輔發起持續30多分鐘的炮擊以及飛彈襲擊,然後地面部隊在特洛伊希納、舒利亞夫卡附近與烏軍展開戰鬥,很多地方也發生街道戰鬥,但是俄軍進攻失利。與此同時,俄軍還攻擊了基輔東南方向的Vasylkiv,這裡是基輔南方門戶,并且有一個軍用機場,如果占領了此地就可以形成對基輔的包圍态勢,不過,俄軍的進攻計劃也沒有成功。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基輔戰役示意圖,及Vasylkiv地理位置,俄軍如果占領該城市顯然可以南北合圍基輔)

現在基輔市區仍然完全在烏克蘭軍隊控制之下,俄軍退回距離基輔約31公裡的地方,他們于28日集中破壞了郊區的幾個油庫及電廠,希望以此削弱城市能源供應,削弱市民抵抗意志。烏克蘭政府已經發動軍事動員,向平民發放了約 25000 支突擊步槍、約 1000 萬發子彈以及火箭榴彈和發射器。

3.哈爾科夫戰役。哈爾科夫位于俄烏邊境20公裡處,總人口153萬,其中俄羅斯族人占近四成,是烏克蘭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即便俄羅斯沒有占領基輔,但是如果占領了哈爾科夫的話,也意味着烏克蘭東部門戶大開,會給戰局産生很大影響。

24日淩晨5時30分,俄軍第423近衛摩托步槍團、第20近衛聯合武裝集團軍、第200摩托步兵旅、第25近衛摩托旅開始進攻哈爾科夫,但是遭到烏克蘭軍隊及民兵組織的強烈抵抗,下午1時逼近哈爾科夫郊區;25-26日雙方在郊區數個村鎮展開争奪戰,俄軍進攻速度被大大延遲;27日,俄軍先鋒進入哈爾科夫市區部分街道,但是下午哈爾科夫州長Oleh Synyehubov宣布,進入城内的俄軍全被消滅,并摧毀6輛坦克。28日晚間,俄軍對哈爾科夫再次加強火力打擊,導緻至少數人死亡,不過該城市仍完全在烏軍控制之下。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哈爾科夫戰役示意圖,來源:戰争研究所-ISW)

4.蘇梅(Sumy)戰役。蘇梅是俄烏邊境的一個25萬人口左右的城市。24 日淩晨,俄軍開始開始進入蘇梅,烏克蘭第 27 炮兵旅迎戰,到25日淩晨一點左右,俄軍被擊退。26 日,俄軍再次進攻蘇梅,并且占領了一半的市區,但是經過一天的戰鬥,27日俄軍再次被擊退。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蘇梅戰役周邊已經被俄羅斯軍隊占領,但是蘇梅的烏軍依然在堅守)

5.赫爾松戰役。在克裡米亞丢失以後,赫爾松成為烏克蘭南部最重要門戶。24日淩晨,俄軍第20、第42 近衛摩托步槍師,第126海防旅,第7空中近衛突擊師,從克裡米亞出發,向一百多公裡外的赫爾松發動立體進攻。到當日晚,俄軍地面部隊抵達赫爾松郊區,雙方展開第聶伯河安東諾夫斯基橋争奪戰,最終烏克蘭部隊成功守住這座大橋。

另外俄軍試圖奪取另一個交通咽喉要道——赫尼切斯克大橋,烏克蘭海軍陸戰隊26歲的工程師 Vitalii Skakun奉命炸毀這座大橋,由于沒有足夠的時間從橋上撤退,Vitalii Skakun仍決定犧牲自己引爆地雷,最終延遲了俄軍的進攻。

26日,烏克蘭軍隊通過空襲迫使進攻赫爾松的軍隊撤退,目前該城市仍在烏克蘭控制之下。當日下午,進攻赫爾松失利的俄軍,試圖繞過該市,進攻其西北方向的Mykolaiv ,形成對其包抄态勢,到18點30分左右,俄軍坦克抵達 Mykolaiv 郊區,但經過三小時的戰鬥,俄軍被擊退。28日晚間,俄軍再次向Mykolaiv發起進攻,該市市長已經向全體市民釋出抵抗動員令。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赫爾松戰役示意圖,來源:ISW)

綜上看,俄羅斯雖然暗中做了充分準備,武器裝備上也占有很大優勢,但是連日作戰下來,沒有占領一座20萬人以上的城市(占領的兩個最大城市為克裡米亞附近的Melitopol,15萬人;哈爾科夫附近的Konotop,8萬人),有效占領的土地不足其總面積的5%,烏克蘭政府依然可以有效統治全國多數地方,并且遠遠不斷調動戰争資源反擊俄羅斯。

俄軍的指揮戰術也暴露出缺點,并沒有組織起優勢兵力,圍殲烏克蘭軍隊,現在發生的都是小規模接觸戰,烏軍主力沒有明顯受損(不過,烏克蘭政府公布的戰果也并不可信,以烏軍的力量不可能能殲滅3500多俄軍)。現在烏軍越戰越勇,俄軍大有陷入它最為擔心的持久戰的境地。這就意味着,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還沒有品嘗到閃擊戰“包餃子”的甜頭,就提前進入斯大林格勒模式的巷戰和消耗戰狀态。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紅色為俄軍占領區,部分為克裡米亞、頓巴斯領土,來源:ISW )

這也證明,所謂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從來都是以訛傳訛的虛妄神話。俄羅斯人的确有不畏戰的勇猛精神,但是現代戰争取勝因素更重要的組織排程、科學決策、後勤保障等制度管理層面的東西,這方面俄羅斯恰好都是欠缺的。從近代以來俄羅斯外戰結果看,它隻有在與實力嚴重不對等的亞洲落部落或國家作戰時有絕對勝算,而對于任何一個有近現代組織能力的國家(日本、波蘭、芬蘭、中國)作戰,俄羅斯都有過敗績,即便是取勝的或也都是付出極大的代價。是以,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表現,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三、對未來戰局的分析

1.28日在白俄羅斯展開的第一次談判,雙方都是抱着以談判争取備戰時間的心态。對于俄軍來講,前四天的作戰充分暴露了它的指揮和供給缺陷,克裡姆林宮希望利用談判時機,繼續調兵遣将、運送物資,準備大規模的進攻。對于烏克蘭來講,也希望争取時間等待西方援助武器的到來。

是以,外界對談判結果并不樂觀,談判剛剛宣告結束,俄羅斯在北、東、南三條戰線發起新的火力打擊,最高指揮部要求近兩天不惜一切代價奪取一座大城市。昨日美國衛星拍到俄軍長達3公裡的運輸車隊,俄羅斯撤離在歐洲的僑民,歐洲也撤離在俄羅斯的僑民,以及俄軍指揮部劃定基輔市民撤離通道,似乎都是山雨欲來的征兆。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美國衛星服務公司Maxar Technologies 拍攝到的基輔北部集結的數百輛俄軍裝甲車及運輸車,來源:theguardian.com)

2.鑒于2014年以來,俄羅斯在克裡米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叙利亞、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地緣利益争奪中不斷的勝利,戰前克裡姆林宮其對烏克蘭抵抗能力及西方反擊速度和決心都存在嚴重低估。但是當戰場進攻受阻,以及西方抛出SWIFT炸彈及經濟制裁措施後,克林姆林宮的信心嚴重受挫,轉而發出核威脅,表現的進退失據。

現在是戰争每拖延一天,俄羅斯的勝算就會減少一分。顯然對莫斯科來講,像1979年中越戰争或1982年英阿馬島戰争那樣,來個漂亮的速戰速決是最好方式,不過這種可能性現在看來幾乎沒有。

3.西方雖然表示不會參戰,但是它一方面可以通過武器援助(美國第一批軍事援助已經在周一到達烏克蘭),讓烏克蘭軍隊拖住俄羅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經濟制裁削弱俄羅斯國民及普京親信對戰争的支援度。周日俄羅斯57個城市又爆發反戰示威,周一盧布暴跌30%,部分銀行出現擠兌現象。西方制裁的傳導效應,日後會繼續在俄羅斯發酵,進而動搖莫斯科的戰争決心。

西方制裁同時也引發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及糧食等價格上漲,危及西方在疫情後的經濟複蘇,是以,西方實施制裁的内部阻力很大。但是,西方這次決心明顯比2014年克裡米亞危機堅決,昨日華郵的調查顯示,90%以上群眾支援拜登政府進一步對俄采取軍事行動以外的制裁措施。

關于烏克蘭局勢的幾點研判:最新戰況與分析

(全球36個國家對俄實施禁飛,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幾乎所有的國際航班被取消)

4.鑒于俄羅斯的軍事優勢,俄軍仍有希望在付出較大代價下占領基輔、哈爾科夫及赫爾松。但是近幾天雙方在戰場上的表現已經表明,克林姆林宮期待的摧毀烏克蘭軍事力量,打斷烏克蘭脊梁骨的目标已經不可能實作。

這就意味着,俄軍在戰場上的勝利,頂多是軍事意義上的,但是在政治上已經沒有多大意義。現在烏克蘭及西方瞅準俄羅斯無法支撐持久戰的心理,不做任何讓步,俄羅斯即使多占領幾個城市,也很難變成談判桌上的籌碼,最終結果也隻有撤軍。并且,無限擴大戰争會加重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仇視,這也是克林姆林宮在整個戰争籌劃中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5.莫斯科這次挑戰的受挫在于其賭博心态,幻想以小博大,以200元的成本,做2000元的生意,賺1000元的暴利。鑒于俄羅斯經濟規模隻有北約成員國陣營總量的二十五分之一,它的勝算隻能建立在完美的速戰速決這種小機率事件基礎上,如果這條道走不通,就沒有任何挽回餘地,而财大氣粗、人多勢衆的西方有很多從容的應對方式。俄羅斯現在最明智的方式似乎是及早止損,選擇一個體面的方式結束戰争,雖然顔面上無光,但是至少可以保障國内短期内的政治穩定,保持國力不受大的損傷。

俄羅斯其實已經沒有再與西方打消耗戰的資本,克裡米亞危機後,其GDP縮水近40%,個人所得減少到9000美元左右,2001年至2008年的經濟發展成果被消耗一空。如果此次烏克蘭戰争産生同樣經濟殺傷力,那麼俄GDP規模可能降至1萬億美元以下,個人所得降至5000美元以下,在經濟上有可能滑落成為“三流國家”,并很可能觸發國内政局的動蕩。

6.俄烏沖突是兩個民族的悲劇,雙方都應該痛定思痛。烏克蘭應該意識到自己獨立以來在外交中采取的短視行為,以及民間愈發極端的民族主義,導緻自己從潛在的一個歐洲超級力量,淪為大國角逐的獵場。而俄羅斯民族亦應該放棄沙俄時代流傳下來的迷信于武力,沉醉于訛詐和賭博的傳統,傾心治國、發展經濟、保障民生,以經濟、科技和文化優越性在國際競争中取勝才是治國的正道!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衆号:阜成門六号院(ID: xihuamentalk),作者BJ王明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