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是新朋友嗎?記得先點藍字“鋅刻度”關注我哦~

每日一篇科技财經深度調查

走進商業背後的故事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TCL智屏敗走中國市場

撰文/陳鄧新

編輯/高 智

資本市場,對TCL電子冷臉相向。

赴港上市的TCL電子(曾用名TCL 多媒體),2021年的開盤價為5.695港元、收盤價為4.050港元,全年市值縮水28.88%;到了2022年開端,月線呈現兩連陰,市值僅剩下90.02億港元,要知道1999年上市之初市值曾超200億港元。

這期間,TCL電子哪怕放出利好消息也無濟于事。

譬如,2022年2月23日,TCL電子正式發售了新品銀弧極速智屏P11系列,當天股價未激起波瀾,反而次日暴跌了3.92%。

國貨當潮之下,TCL電子推新,為何沒有重振資本市場的信心?苦心經營電視四十年左右,怎麼就掉隊了?AloT賽道巨頭林立,TCL電子陷入重圍?

智屏銷量下滑,新品涉嫌誇大宣傳

智屏,一直是TCL電子的“台柱”。

所謂智屏,其實就是帶有智能屬性、側重娛樂性的電視,也被稱之為智能電視、社交電視、網際網路電視等,名字因公司而異,但次元是一樣的。

據TCL電子中報顯示,2021上半年營業收入為349.34億港元,同比增長103.7%;淨利潤為10.41億港元,同比增長122.9%;其中智屏的營收占比高達66.08%,在各條業務線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若單論業績,市值似乎不該縮水。

然而,業績隻不過是過去式,資本市場更強調預期,注重未來的成長性,即作為TCL電子核心的智屏,到底還能不能打。

答案,顯然無法令資本市場滿意。

據TCL電子官方公布,2021年全年TCL智屏全球銷售量為2357.95萬台,同比減少1.5%,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市場銷量同比下降24.4%。

業績表象之下,TCL電子的頹勢肉眼可見。

一名網際網路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傳統黑電早已進入縮量市場,智屏成為增量市場,迎來各路諸侯争奪,小米、榮耀等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企業如魚得水,而TCL電子等傳統家電企業還是差了點意思,調性還是不一樣。”

此背景下,TCL電子對銀弧極速智屏P11系列寄予厚望,渴望其成為遏制智屏銷量下滑的勝負手。

可惜的是,銀弧極速智屏P11系列難堪大任。

家電産業資深觀察人士傅文重告訴鋅刻度:“P11成本效益不高也罷了,關鍵是有忽悠人的嫌疑,支援8K解碼,然而螢幕是4K的,有什麼用?雙重120Hz效果是依靠算法實作的,真實效果值得商榷;130% BT.709色域粗看很牛,但這是一個老标準,現在較少使用了,用主流标準來看實則中庸。”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銀弧極速智屏P11支援8K解碼,然而螢幕是4K的

傅文重進一步表示,TCL電子針對年輕人推出了雷鳥品牌,走的是成本效益路線,方向沒有問題,可成績卻難以拿出手。

“雷鳥一直做得不怎麼樣,還是跳不出TCL體系。”傅文重認為雷鳥的前途充滿荊棘,“品牌運作有問題,管道方面也沒有做好,雖然部分型号有點口碑,但銷量不溫不火,直白來說雷鳥沒有網際網路基因。”

這麼來看,TCL電子的智屏面臨突圍之戰。

戰略失誤,從領跑者淪為追趕者

其實,這不是TCL電子第一次遭遇瓶頸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1987年中國電視機總産量達到1934萬台,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電視機生産國,标志着彩電緊俏的時代結束了。

次年,長虹開了彩電價格戰的第一槍。

自此以後,中國彩電品牌逐漸上躍,在與日韓彩電品牌的博弈中慢慢占據了上風,最終走到了舞台中央,擁有了不可忽視的話語權。

TCL電視,就崛起于那個榮光的年代。

複盤來看,2001年堪稱TCL的分水嶺,當年其彩電銷量登頂,創始人李東生萌生了一舉成為全球彩電霸主的念頭。

“要是有隻老虎追你,每個人都能登上喜馬拉雅山。”李東生如是說。

滿志躊躇的李東生盯上了被譽為CRT鼻祖的法國湯姆遜,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擁有深厚的了顯像管技術底蘊以及成熟的全球市場布局。

于是,2003年TCL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國際并購,如願以償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而李東生也被《時代》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收獲了國内外數不清的鮮花與掌聲,聲望達到人生的頂峰。

戰略隻是開始,最重要的還是結果,李東生不是李書福,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但TCL電子的國際并購卻“失敗”了。

萬萬沒想到,不久之後液晶電視革了CRT的命,李東生的如意算盤落空,湯姆遜成為“燙手的山芋”。

據公開資料顯示,TCL曾經一度出現18個月淨虧18個億元的盈利危機。

為此,李東生差不多花了5年光陰,才徹底擺脫戰略失誤帶來的包袱,然而此時的市場競争格局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李東生減持TCL電子

在國内,TCL的LED布局慢了一步,海信、創維等跑到了前頭;在國外,三星、LG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球市場的“雙雄”。

更為糟糕的是,小米、樂視等網際網路玩家跨界而來,通過降維打擊的方式争奪市場,等傳統企業醒悟而來時已遭彎道超車,反而變成追趕者,之後就是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事實上,李東生的重心早已遷徙到面闆業務上,更是在2021年自8月9日卸任了一直擔任的TCL電子董事會主席。

目前,TCL科技(面闆為主)市值高達780.10億元,差不多是TCL電子的10倍。

押注AloT,卻難以拉出第二曲線

電視之外,TCL電子的AloT也面臨群雄的圍堵。

眼下,TCL電子的業務線涉及電視、冰箱、門鎖、竈台、洗衣機等諸多細分家電賽道,串起上述業務線的正是AloT(人工智能+網際網路)。

換而言之,TCL電子渴望建構AIoT新業态,進而釋放更大的增長潛力。

據艾瑞咨詢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AIoT市場規模超5800億元,同比增長53%;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将達到7509億元。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TCL創始人李東生

盡管市場蛋糕接近萬億規模,但TCL電子謀求拉出第二曲線并非易事。

一方面,巨頭雲集,TCL電子毫無優勢。

無論是國内的百度、京東、小米、華為等網際網路巨頭,還是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不約而同切入AIoT賽道。

這意味着,TCL電子需與之正面抗衡,然而雙方的實力不成正比。

抛開上述對手不談,格力、美的、海爾等頭部家電企業,以及海信、創維、康佳等同一時代的老對手也先後下場。

這意味着,在生态體系對抗上,TCL電子沒有優勢。

另外一方面,缺乏“護城河”。

某私募投資部經理陳聽濤告訴鋅刻度:“AIoT的核心是人工智能,這方面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很大,而傳統企業的了解相對不深,不是加裝了超大螢幕就可以稱之為AIoT家電的。”

衆所周知,TCL電子并不以AI見長。

陳聽濤進一步指出,當下AIoT的入口,要麼以手機為主,代表企業為小米,要麼以智能音箱為主,代表企業為百度,較少考慮将電視作為入口。

“電視螢幕較大、重量也不輕,通常放在固定位置,遠不如手機、智能音箱靈活友善,且耗電也相對更高。”陳聽濤認為TCL電子的AIoT戰略缺乏基石,“有手機在,為什麼要盯着冰箱、內建竈的螢幕看?”

總而言之,TCL電子的智屏業務遭遇了成長天花闆,特别是在國内市場節節敗退,而AIoT業務的前景仍有不确定性,其“低毛利率、低淨利率”的窘境短時間之内難以改變。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成為TCL電子當下的真實寫照。

END

TCL電子,沒有“第二春”?

讀者互動

如想擷取一手資訊/硬核報告/作者交流,歡迎讀者加微信znkedu01,回複“讀者”一鍵加群!

點小花花,讓他們知道你“在看”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