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烏克蘭是你的鄰居,你會怎樣?

我同情烏克蘭平民,絕不支援戰争,但也反對有人跟在美國和北約國家屁股後面,一味指責俄羅斯,說什麼烏克蘭有權決定自己的道路。

烏克蘭是美國扶上梯子的,烏克蘭反俄符合北約利益,美國及其他北約國家當然會祭起正義的大旗,宣傳、示威、援助、經濟絞殺,讓你滿腦子反俄論調和俄羅斯問題。

我看有些人是真不知道北約東擴是個什麼東西,它把俄羅斯逼到了什麼地步。

如果烏克蘭是你的鄰居,你會怎樣?

我們且來看看曆史。

蘇聯解體為15個國家,是在1991年,這代表了冷戰時期的結束,“一超多強”局面的形成,美國就是在這時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

其後八年過去,前克格勃上校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當年,就強烈感受到了美國的壓迫、逼迫。

1999年,俄羅斯曆史上的衛星國塞爾維亞,遭到美國長達78天的轟炸。同年,曾經的華約國家捷克、匈牙利、波蘭,被納入了北約。

那麼北約這是要做什麼呢?

蘇聯解體,是所謂“和平演變”的結果,而美國對前蘇聯地區的擴張,采取的則是“滲透”、“蠶食”政策。

即包括中東歐在内的東擴計劃,也叫“和平夥伴關系計劃”。

“和平”二字,着眼點在有效控制蘇聯解體後的遊離地帶,削弱俄羅斯的力量,防止它再次崛起,成為威脅。“夥伴關系”,則在于軍事保護和經濟提攜,這當然是很有誘惑力的。

但它對于俄羅斯,當然隻能是安全的反面。

它更是毀約行為。

因為北約毫無異議是軍事組織,當年東西德合并,北約曾鄭重承諾,不會東擴一寸;當年蘇聯解體,加盟各國包括烏克蘭也都曾鄭重承諾,不會加入北約。

可是北約一旦開始東擴,就絕不會停止,這到了2004年,随着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納入,北約就又增加了三個前蘇聯加盟國,和三個前華約國家。

而格魯吉亞、烏克蘭,這兩個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則是在2008年,走上加入北約的道路的。

其主要原因,是北約在布加勒斯特宣言中,曾特别強調:對北約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就是對其全部。

那麼安全保障、政治支援、經濟援助這三項,就難免會讓親西方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猶如打了雞血。

隻可惜,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一年烏克蘭政治内亂,格魯吉亞爆發了南奧塞梯事件,俄羅斯的“維和部隊”随即開來。

他們解放了南奧塞梯,一直推進到了斯大林的出生地哥裡。

俄羅斯2008年的軍事行動,也曾被美國指責為侵略戰争,但歐盟在當時卻有一項調查指出,發動戰争的是格魯吉亞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

而一再承諾要“結束世界暴政”的布什,當然是眼睜睜看着俄羅斯完事,隻費了幾口唾沫。

如果烏克蘭是你的鄰居,你會怎樣?

加入北約,是需要開放領土、領海、領空,任由美國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事武器和設施的,總而言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經過五次東擴,已經相當程度地孤立、覆寫了俄羅斯,但他們卻說,這純粹是防禦性聯盟。

這就好比是說,你财大氣粗,視我為仇,即便我什麼沒做,你也要收拾我。你買去了我所有的鄰居,還在我家周圍挖了壕溝,架起大炮,卻當我傻,說你什麼意思沒有。

是以俄羅斯對于北約東擴,是必須反對的,等到烏克蘭也要被納入北約,那就非急眼不可。普京和克林姆林宮就必然會為這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劃出安全紅線,發出警告。

然而警告如果有用,世界上就沒有戰争,是以他們雙方就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烏克蘭就仍舊上蹿下跳,澤連斯基就甚至鬧得比美國都歡。

他大概确實相信美國和北約大國,會在關鍵時刻沖過來保護他,和他的國。

俄烏開戰之後,我曾經看到不少人說,烏克蘭是主權國家,人家有權選擇。我覺得你這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演大俠演慣了。

且不說北約東擴,是建立在假想基礎上的,是侵略,是挑釁,是毀約;任何國家加入軍事軸心的前提,是不危害他國安全——烏克蘭就是從情理上說,也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美國持續東擴的基礎,是以俄羅斯為假想敵,而俄羅斯實際什麼都沒做,這是典型的我認為我有理,拳頭大就是爺。

然後,美國一直在利用烏克蘭推行反俄政策,宣傳、鼓動仇俄,并在交涉中态度強硬,說北約政策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加入,這一點不會改變。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多次申請,卻都被拒絕?

這擺明了美國的東擴,就是針對俄羅斯。

那麼問題來了。

我沒有占領意圖,還為了安全原因,希望今後和平相處,你整天喊什麼為了安全防禦,必須加入北約?

北約的意圖如此明顯,我的安全環境如此惡化,你為什麼還非要站在擴張、威脅我的陣營?

這就好比你是我的鄰居,眼看着有人要收拾我,你卻站到了我的敵人一邊,不但搖旗呐喊,還舞槍弄棒,你說我幹不幹呢?

這種事美國幹嗎?它隔着十萬八千裡都不幹,能接受的無非因為太弱。

那麼,我跟這樣的鄰居一定會結下深仇大恨,你也會。

我為了自保,會先制住身邊的敵人,你也會。

明知道其中意味的澤連斯基越态度強硬,越非要加入北約,越比美國鬧得都歡,越說明他已經存心與我為敵,想把刀架在我脖子上,想隻管走自己的路,讓别人無路可走,你說烏克蘭這樣的鄰居是不是欠收拾呢?俄羅斯要不要打?

這已經是直接威脅了啊!而且還是在多次協商無果,多次警告無效,我已秣兵曆馬,你在高喊放馬過來的情況下。

如果烏克蘭是你的鄰居,你會怎樣?

是以說,這個事件确鑿無疑就是美國和北約挑起來的,烏克蘭是心甘情願做了工具。一直在鼓動群眾“保家衛國”的澤連斯基,是自己逼得普京隻能勿謂言之不預,動手解決問題。

實際上拜登在這期間也幫了普京大忙。

俄羅斯的安全威脅如此之大,普京卻直到現在才肯動手,這無疑說明他顧忌很重,并不想輕易開打。但是這場危機出現之後,拜登卻隔幾個小時就說一遍:我們不會在烏克蘭開戰。

他們已經把澤連斯基綁上戰車,臨了卻隻肯給點油錢,那俄羅斯還等什麼?于是這事最終就顯得特别滑稽。

北約如果隻是為了一般防禦,其實目的已經達到,它未必非要烏克蘭不可。

美國如果能在烏克蘭問題上松口,這場戰争就可避免。那麼美國争來争去,難道就為看場電影?

很顯然,美國對俄羅斯也非常顧忌,它并沒有做好跟俄羅斯開戰的準備。

是以從戰争政策上來講,我覺得俄羅斯倒是有點婆婆媽媽,過于手軟了。

戰争已經爆發,美俄和平就希望破滅,雙方的沖突就勢必将以一方落敗告終,那麼俄羅斯就不該東張西望,縮手縮腳,而該以雷霆之勢,打出威風,不給美國投機的機會。

俄羅斯如果能夠迅速攻占烏克蘭,美國就隻能膽怯,而現在,它卻弄得美國和北約漸漸聲大,軍援越來越成規模,就連澤連斯基,都開始拒絕和談了。

這似乎也可以證明,軍力遠超烏克蘭,并對烏克蘭十分了解的俄羅斯,其實并沒有充分的決心和準備。至少是一開始如此。

• END •

文/九鴉

圖/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