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太平洋汽車網行業頻道】“禁止銷售燃油車”的話題,全球各地已經吵了挺多年了,大家對這個事早就已經麻木了,有說2040年的,有說2030年的,這麼久了好像也沒吵吵出個結果。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哪些車企要停售燃油車?

大衆集團屬于發力電動化較早的跨國汽車集團,自2015年“排放門”持續發酵之後,大衆就宣布了全面轉向電氣化的品牌戰略。在2021年,大衆和奧迪相繼宣布将停止内燃機的研發,2025年奧迪品牌将推出旗下最後一款全新燃油車型,到2030年奧迪将停售燃油車型。不過大衆品牌的政策并不激進,計劃在2035年在歐盟市場停售燃油車,在包括中國在内的其他市場将視當地情況繼續銷售部分燃油車型。大衆旗下的蘭博基尼動作極為突然,在今年年初突然宣布蘭博基尼純燃油車型将在今年正式停售,首款PHEV車型最快将于2023年釋出,而純電車型将計劃于2024至2025年推出市場。大衆集團旗下的賓利品牌也宣布将在2026年實作全面電氣化,并将在2030年之前全面改産燃油車。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作為燃油車巅峰的布加迪品牌比較曲折,2021年保時捷和電動超跑制造商Rimac合資成立新公司Bugatti Rimac,新公司将在2030年左右推出首款插電混動車型,後續将推出純電動頂級超跑。布加迪并沒有宣布停售燃油車的具體時間表,不過可以預見,Chiron及其衍生車型将會是布加迪最後一款純燃油車型。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寶馬的政策相對暧昧,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在去年德國尼爾廷根舉辦的一次會議上表示已經做好了2030年禁售燃油車的準備。如果一個地區、一個城市或是一個國家有了禁售燃油車的想法,寶馬将提供相對應的純電動産品。

隸屬印度塔塔集團的英國豪華品牌捷豹、路虎表示,路虎将在2024年推出第一款全電動車,并計劃在之後兩年内推出另外5款電動車。而捷豹品牌則計劃在2025年成為“全球首個純電動豪華品牌”,不過在全面電氣化的大趨勢下,第一的頭銜并不容易摘得。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通用集團計劃在2035年實作全面電動化(含其他0排放車型),此前早已停産的悍馬也在近期以純電動的方式得以複活。福特預計将在2030年停售燃油車。而日系品牌本田、豐田計劃在2030年在歐盟市場停售燃油車。韓系現代起亞計劃在2035年在歐盟市場停售燃油車,在2040年之前在南韓以外市場實作全面電動化。而現代旗下豪華品牌捷尼賽思計劃在2030年實作全面電動化。

歐盟“Fit for 55”計劃

幾乎全部汽車巨頭紛紛公布自己的停售燃油車計劃,起因是歐盟在2021年7月公布的名為“Fit for 55”(減碳55)的一攬子氣候計劃,該計劃提出了包括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在内的12項更為積極的系列舉措,承諾在2030年底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減少55%的目标。“Fit for 55”成為歐盟目前最新、最關鍵的低碳發展政策。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在“Fit for 55”中規定,到2030年汽車和貨車的排放量較2021年将分别下降55%和50%,到2035年汽車和貨車碳排放量較2021年下降100%。也就是說最遲在2035年,歐盟需徹底禁售燃油車。各大車企紛紛宣布在2030左右年停售燃油車,或在歐盟市場停售燃油車正是受“Fit for 55”的影響。

在“Fit for 55”提出後,國内雲集了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帕加尼等品牌的意大利提出了異議,希望将這一期限延期或針對超跑品牌做出豁免。而在前一年(2020年),法拉利上司恩裡科·加裡埃拉(Enrico Galliera)曾公開表示五年内不會推出純電動跑車,“法拉利并不是為了生産一台電動跑車而生産,惟有能夠将其與某種開辟性技術相連結時,才會真正推出一款電動跑車”。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而德國交通部長 Volker Wissing 也在非正式昌河表達希望 2035 年後仍可販售内燃機車種,他認為人類未來不能隻依靠電動車或氫氣動力系統,而是應該保持技術中立。開發合成燃料而非石化燃料也能夠實作減碳效果。

不過反對的聲音并沒有持續多久,僅僅在2021年年底,意大利便投出關鍵一票,同意了“Fit for 55”提出的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計劃。而法拉利、蘭博基尼等品牌也表示,2035年禁售燃油車沒有問題。随後,法拉利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型。而蘭博基尼更是在今年突然宣布将在年内停售純燃油車。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但同為歐盟成員的捷克并不贊同,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斯(Andrej Babis)表示,“我們不會同意禁止銷售化石燃料動力汽車”。捷克國内有大衆旗下的斯柯達品牌,同時還有豐田、現代等品牌的工廠,汽車工業對捷克十分重要。捷克共和國将在2022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根據巴比斯的說法,他将優先考慮讨論燃油汽車禁令的相關議題。目前,斯柯達尚未公布詳細的禁售燃油車計劃。安德烈·巴比斯捷克将支援引入電動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但不會補貼電動汽車的生産。

燃油車進入倒計時

雖然仍存在不同的聲音,不過在歐盟絕大多數成員都已經同意,并紛紛釋出禁售燃油車計劃的背景下,“Fit for 55”對全球汽車市場已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汽車作為複雜的工業産品,有着很長的研發周期和生命周期。目前距離2030年僅剩8年時間,繼續開發全新的燃油車型,在失去歐盟這一主流市場的前提下将很難得到回報,大衆、奧迪、日産等已經公開表示已經停止了全新内燃機的研發,僅會在現有産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進。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同時對比特斯拉以及國内新勢力品牌等一衆新興的純電動品牌,傳統汽車巨頭在純電動車型的開發在起步上已經晚了一步。而接下來,市場上還将出現蘋果、索尼、富士康、小米等衆多科技企業跨行加入汽車産業帶來的競争。傳統汽車企業想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勢必需要在接下來的今年加大在純電動車型上的研發投入。預計到2025年左右,純電動汽車市場将迎來極為激烈的競争。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除了歐盟,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也對禁售燃油車計劃躍躍欲試。美國有超過14個州提出了禁售燃油車計劃,絕大多數計劃在2035年禁售燃油車,而華盛頓州最為激進的将目标定為2030年。日本也提出在2030年或2035年開始禁售燃油車的計劃。中國目前尚未提出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計劃,不過海南省在2019年釋出的《海南省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提出了率先試點2030年禁售燃油車。

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在10年左右的時間完全禁售燃油車的計劃仍然顯得十分激進,存在巨大的風險。不過在如此激烈的輿論環境和政策壓力下,不論屆時全球各地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計劃是否能夠真正落實,都已經給全球汽車産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影響,各大企業紛紛減緩甚至中斷内燃機的研發,對内燃機技術乃至整個石油産業鍊都會帶來不可逆的變化。而屆時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等預計也能夠産生十分喜人的技術進步。

中國車企的機會?

不同于跨國巨頭紛紛釋出禁售燃油車的長遠規劃,中國車企的做法更為務實。僅有北汽、長安等少數車企曾提出2025年停産純燃油車的計劃,比亞迪也僅宣布在2035年在全球主要市場率先實作零排放。中國車企做的更多的,是直接下場推出純電動産品參與競争,包括大量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的案例。

最為特别的是吉利汽車,吉利旗下擁有沃爾沃、路特斯、寶騰、英倫計程車等一衆國際汽車品牌,吉利對不同的品牌做出了不同的戰略部署。沃爾沃宣布将在2030年成為純電動品牌;路特斯則在去年釋出了旗下最後一款純燃油車型Emira;而原沃爾沃旗下的高性能品牌Polestar早在2017年就已經實作了全面電動化。吉利與奔馳共同經營的smart也将在今年推出純電動車型精靈#1,後續smart品牌将成為純電動品牌。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在國際品牌之外,吉利旗下還有極氪、幾何、睿藍等純電動品牌;上汽推出了智己、飛凡;廣汽旗下有埃安、合創;東風旗下有增程式品牌岚圖,以及東風小康與華為合作的賽力斯、AITO;長城則推出了歐拉、沙龍等。

中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有近十年時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包括蔚小理等新勢力品牌,以及甯德時代等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供應鍊企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最先進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燃油車的“壽命” 隻剩下不到十年了?

近來,我們欣喜的看到包括蔚來、小鵬、比亞迪、威馬等等新能源車企開始嘗試進入歐洲市場。在歐洲新能源市場剛剛爆發,而傳統車企巨頭尚未做足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相信有5年左右的空窗期給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歐洲與傳統汽車巨頭平等競争的機會。或許,接下來我會看到有中國車企借機成功成為全新的跨國汽車品牌。

結語

“碳中和”已經成為了全球共識,不過是否就需要是以完全禁售燃油車目前尚無定論。慶幸的是中國眼光獨到,早在2013年就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讓我們今天有機會更加從容的思考和嘗試未來交通的選擇。作為主流的純電動自然不在話下,中國目前也是全球增程式車型最多的市場。而日系品牌傳統的強勢項目“強混”,近來在國内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比亞迪、吉利、廣汽、長城、奇瑞、長安等等紛紛推出了旗下強混的HEV或PHEV車型,并且節能效果顯著。而針對混合動力開發的熱效率超過40%的高效發動機,自主品牌也開始看齊國際先進水準,在混動專用内燃機上,自主品牌也有機會有跨國巨頭一較高下了。即便在氫燃料電池領域,自主品牌也開始了發力。

不論十年後哪項技術成為主流,自主品牌在這場百年不遇的産業大變革中,已經搶得先機拉近了與傳統汽車巨頭的距離,希望自主品牌能夠抓住機會打造出中國的跨國汽車品牌。(文:太平洋汽車網 郭睿)

繼續閱讀